关于印发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索引号 : 011346509/2020-22710 文       号 : 赤政发〔2020〕15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赤壁市人民政府
名       称: 关于印发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0年12月04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
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赤壁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4日
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
(2020-2022年)
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令第71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9〕4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12号)等文件精神,为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高效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和科学化决策,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按照湖北省关于数字城市建设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化在经济发展、政务协同、民生服务等领域融合创新,打造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推进我市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县(市)数字政府品牌,为新时代赤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赤壁市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智能发展新局面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制度保障。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抓手,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着力破除数字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各地各部门数字政府职能整合新路径,构建系统完善、运行有效的发展新体制,形成数字政府发展新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管理创新。探索数字化应用、服务模式和治理方式创新,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坚持统筹推进,集约共享。加强赤壁市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强化共性支撑服务建设,提升系统应用效能,加强部门之间、城乡之间、政企之间、政民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建立多方合作共建、利益分享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坚持数据思维,要素转变。培植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切实发挥数据对政府治理、经济转型、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突出数据战略地位,以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利用为核心,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关联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实现数字城市建设由技术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以需求为导向,面向赤壁市重点服务人群,强化信息技术在便民惠民、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教育教学等领域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数字民生项目的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便民惠民公共服务智慧化。
坚持模式改造,多元共治。全面融合技术、资本、数据等各类资源,促进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增加制度弹性,包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同治理和精准管理。
坚持基础支撑,安全可靠。坚持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安全并重,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从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产业发展、运行管理、新技术应用、风险测评等多个维度构建完善、联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安全、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手段为两大抓手,以建设“数字赋能、创治持优”的数字赤壁为目标,通过数字化城市建设,实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显著增强,以大数据思维推进经济社会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从信息化基础建设、大数据应用、城市精准治理、惠民便民服务、城市品牌打造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能、优化经济发展效能,实现城市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城市建设标杆。
夯实城市建设基础。打造赤壁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实施高宽带、广覆盖的光纤接入网络改造,有序提高城域网出口带宽,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推进5G技术试点建设;形成各专题图分部门绘制、全局集中汇总、各业务按需调用的整体GIS地图建设管理模式;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升监控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搭建赤壁市统一运行指挥平台,为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
促进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搭建赤壁市大数据平台,加快完善以“人、地、事”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汇聚赤壁市空间及遥感大数据、事件型大数据、项目型大数据、地上空间部件、地下管网及监测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汇聚整合、共享和利用。拓展专业数据库在赤壁市城市服务各领域的应用,鼓励面向服务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的数据挖掘,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的产业化。加强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等资源汇集共享,对现有平台进行重构及优化,为各单位业务系统及平台开发提供公共基础支撑。
构建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数字赤壁城市管理体系,即一套网格管基础、一个平台管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标准管考核,基本形成具有赤壁特色的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空间地理信息等资源,提升赤壁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环境监测、应急保障、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集成应用,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建设惠民应用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以数字养老、智慧社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点,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惠民服务应用体系,基本实现面向城市居民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形成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
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动力,结合赤壁市现有产业基础,大力推进文旅、纺织、应急装备、电子信息等集聚发展,构建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数字化产业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农业、纺织领域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建设现状
(一)发展基础。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逐步夯实。截至目前,赤壁市居民城乡传输网升级到10G,城域网出口带宽增加到145G,基本实现了有线宽带、4G、WIFI立体化的宽带网络覆盖。电子政务外网实现95%以上的部门和单位网络接入,并延伸连接到各乡镇(街道)及其下辖的37个社区、145个行政村。已建成公安、水利、环保等业务专网14个、局域网6个,实现公安内网可实现数据采集、查询。利用电信天翼“4G+WIFI”无线网路,为公安、司法、消防部门提供信息综合业务查询和调度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公。
二是城市数字化治理创新高。建成数字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厅,已建成10路城市道路立杆视频监控、10路环卫车辆清洗作业车载视频监控、10路环卫中转站视频监控、共享1178路公安“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和50部车载GPS。通过信息采集员、赤壁城管微信公众号、“12319”城管热线举报等渠道收集城市事件。建有1400路高清探头“天网工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刑侦业务办理系统、居民身份证办理系统、旅店业管理系统、网吧管理系统、吸毒人员管理系统等。
三是数字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围绕医疗、教育、人社等领域,赤壁市不断推进数字化成果应用建设。医疗方面,建设“智慧医疗”平台(系统),包括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电子支付平台、医保结算服务系统、药品集中采购供应平台、医疗机构HIS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等。教育方面,进行了微机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录播教室、“班班通”设备建设,并建立赤壁教育资源网。人力社保方面,全市发放社会保障卡49万张,开通金融、社会保险查询功能,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已经延伸至14个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和25个社区,并与省、咸宁市人社部门网络互通。“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及劳动维权等211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一网办结”。
四是产业数字转型全面加速。创新聚集区包括金融信息港、人才超市、科技孵化园三个板块,入驻企业80余家,主要功能区包括科技创新承载区、金融要素聚集区、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此外,赤壁市纺织服装、应急装备制造、茶产业等优势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维达力、蓝炬兴业、新声微电子、隆天光电、美德光电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在高新区光谷产业园相继落地投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8家。
(二)存在问题。
赤壁市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在数字政府、城市治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基本满足各单位日常办公及政务服务需要。但经调研分析,目前赤壁市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信息人才缺失。由于武汉的虹吸效应,信息化人才缺失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政府部门尚未匹配信息化人才,高级人才密度不高,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均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性不足”“招工难”等问题;同时,现有的人才引育政策针对性不强,落地性较差,亟需进一步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大力度完善全市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资金支撑不够。目前赤壁市信息化建设资金多以财政拨付为主,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数字化项目预算,部门配套资金不足,难以保障赤壁市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维工作的开展;此外,市场化投融资不足,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力有待提升。
统筹力度不足。目前,赤壁市各单位业务系统以国家、湖北省和咸宁市统一建设、垂直管理为主,数据汇聚共享、公共平台建设自主性不强;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成熟度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建设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集约程度低,缺少信息化建设“一盘棋”式规划统筹;重点专项领域整体规划不足,文化旅游、民生服务、传统企业信息化提升以及新型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整体规划尚缺。
技术应用不足。目前赤壁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尚不完善,存在设备老旧、关键区域监控监测设备缺失、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导致数据异地存储诸多问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应用不足;数据应用以数据汇集为主,缺少对数据的有效利用、深度挖掘、全面分析,尚未实现有效的决策辅助。
安全保障不完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条件下的安全防护能力亟待提升。目前赤壁市自建系统数量较少,硬件和软件技术上自主控制能力弱,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漏洞风险;各单位普遍缺少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管理,网络行为分析、态势感知缺失,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发展不协调。赤壁市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各业务领域已基本建成日常办公、业务管理、对外服务门户等信息化系统,但信息平台建设尚未实现各部门和部门内上下层级间联合统一行动,各部门平台系统不标准,不统一,无法支撑部门间数据的实时互联共享,横向壁垒尚未突破,难以实现跨部门协同、融合发展;由于部门之间尚未形成长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工作时间、工作形式的“差异点”成为部分工作开展的“障碍点”。
城市特色不鲜明。赤壁市有着“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猕猴桃之乡”“中国青(米)砖茶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优秀21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诸多美誉,但产业、资源之间并未能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未能在城市级人才、资源集聚,城市活力和城市经济效能释放等方面发挥城市品牌效能。
三、总体架构
(一)总体架构设计。
从总体架构设计上,将智慧赤壁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服务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等四个部分,分别以智慧赤壁建设的基础需求、共性服务建设需求、业务应用需要、创新提升需求等为切入点进行整体架构的搭建。
基础设施层。夯实数字赤壁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展网络设施提升工程,提升及整合高速宽带网络、视频传输网、电子政务外网、业务专网等;推进赤壁雪亮工程建设,加强全市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搭建;搭建全市统一的运行指挥中心,提供城市动态监测、预警、分拨处理、协同指挥及辅助决策;推进赤壁市政务云及工业云平台建设,为全市提供共性云服务。
数据服务层。搭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汇聚“人、事、地”等各层数据,借助大数据平台,对接咸宁市、湖北省及国家,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完善数据资源基础支撑、数据信息库,数据的采集、转换、存储和分析,加强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和数据挖掘服务;创新赤壁市服务支撑体系,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各单位、各业务领域提供智能化基础支撑。
平台服务层。打造赤壁市精细化网格治理体系,加强集约建设和城市管理统筹,实现全市统一网格、统一队伍、统一流程、统一平台;搭建项目管理体系,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集中包括发改、扶贫等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创新赤壁市知识创新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升级赤壁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打造产业“云+链”工程,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应急装备、纺织等产业链集聚,推动企业上云,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
软件服务层。搭建赤壁市统一门户,健全门户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面向企业、市民提供便捷化信息服务;围绕赤壁市“互联网+政务”、交通服务、应急服务、司法服务、人社服务、环保服务、卫健服务等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全面提升赤壁市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及惠民服务的便捷化水平。
通过数字化体系建设最终实现以下目标:
数字化管理。以效能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围绕政府整体职能推进跨部门协同、业务流程再造与新技术应用,形成政务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部门数字化需求,分层指导的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政府、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角色协同治理框架,构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协调的数字政府生态体系。
数字化支撑。从资源、数据、技术和制度层面出发,构建数字支撑体系,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以平台服务模式为目标,构建云资源平台、大数据能力平台和应用支撑公共平台,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一体化数字资源、数据和技术能力。以“建管用分离”的模式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形成数字政府统筹运行的新格局。
数字化业务。通过部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改变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者之间的关系,支撑和保障政府机构高效响应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纽带,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共享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标准等底层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对数据资源合法使用,实现服务一体化、监管协同化、管理集约化、业务创新化、技术平台化、数据流动化,在数据共享、应用、开发中发展基于知识的社会和经济,并追求高价值的公共政策目标,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程架构设计。
围绕赤壁市总体建设目标,结合赤壁发展现状搭建“九横、十纵、一数、一中心”的整体工程架构体系,包括结合赤壁市数字化建设需求,构建赤壁市层面各单位、各业务领域的“横断创新”,搭建业务融合、协同创新的九大创新治理工程体系,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云上赤壁服务工程、物联感知系统工程、创新服务支撑工程、城市公共服务工程、产业“云+链”工程、社会精细化综合治理工程、协同工作科学决策管理工程、文化繁荣建设工程;向上对接咸宁市、湖北省及国家层面数字化应用、系统,承接上级资源,按照整体战略布局,实现“纵向延伸”,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教育数字化建设、全域旅游建设、卫健服务、生态服务、应急服务、人社服务、司法服务、交通服务、农业服务等十大数字服务工程;搭建“数据融合”的“一数、一中心”,即赤壁大数据平台和运行指挥中心,完善赤壁基础数据服务能力,打造赤壁创新治理模式,承接上层应用服务体系。
(三)实施路径设计。
基础夯实阶段。2020年的建设重点工作为夯实基础、促进资源整合。该阶段要加强对城市基础网络设备、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各领域业务系统平台的建设;对已建系统和城市基础数据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资源共享,规范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推动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制定,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与保障作用。
深化应用阶段。2021年以深化系统应用、提升智能化建设成效为主要工作目标。在上一年的建设基础上,对已建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智能感知能力;扩大智能化应用的使用范围和受用人群,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城市运行综合治理精细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融合创新阶段。2022年重点发展智慧化应用场景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深入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智能应用服务的场景细化,更加贴近赤壁市民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描绘应用群体画像,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提升用户使用感受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赤壁吸引力。
四、建设内容
(一)数字赋能,打造赤壁协同共享平台。
1. 搭建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赤壁市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城市大数据平台,完成数据汇集、数据融合、数据共享开放,实现城市感知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汇聚与融合,有效支撑各单位大数据应用。加强与金山云、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合作,夯实数据存储交换基础,促进政府数据、社会数据有效融合融通,并为各单位提供统一、实时、准确的人口、法人、证照、信用、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专题数据服务。建设全市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各单位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应用提供支撑;完善城市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辅助。统筹建设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赤壁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各级各单位业务系统建设、升级,推动各单位已有业务系统与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基于政府开放数据为市民提供增值服务、释放数据效能价值。
2. 建设统一运行指挥中心。建设赤壁市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政府管理与对外服务相互协同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整合赤壁市政务信息资源以及包括公共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等在内的社会信息资源,并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应用,加强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态势监测、事件预警,实现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同时与各单位实时互联互通,打造赤壁市城市级协调联动机制。依托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第三代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问题及隐患“第一时间发现、最短时间响应、最快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提升跨地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处置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搭建“12345”智慧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加强赤壁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和市大数据平台及公安指挥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和监管,形成与市公安指挥中心互为备份的双中心运行联动格局,共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二)横断融合,构建赤壁精细化治理体系。
1.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为赤壁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加快赤壁市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光纤改造,提供多运营商宽带接入服务和宽带增值服务,延伸铺设光缆线路长度,扩大宽带覆盖范围,提高城乡家庭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实现千兆到户规模部署。推进5G基站建设,逐步实现重点区域、高速公路、国道省道5G信号全覆盖,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5G技术普及应用;加快推进公共WIFI建设,扩大热点覆盖率,实现赤壁古战场等热门景区和主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政务网络体系,强化赤壁市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形成统一高效、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骨干网络;推进全市政务骨干网络优化提升,提升数字政务核心交换网络带宽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与政务外网接口建设,构建统一移动政务网络,满足移动办公、移动执法应用需求。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国家相关制度要求,建立“立体防护、多方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增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等全方位防护能力。
2. 提升云上赤壁服务。依托咸宁市政务云平台,持续提升赤壁市政务云基础支撑能力,推进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打破当前各部门自主、独立建设的模式,逐步向系统核心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按需配置、分配使用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的过渡,尽快形成部门应用开发以部门为主、系统平台资源赤壁市统筹部署的新格局。将赤壁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设施,分步整合至市政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池,逐步完成老旧设备的升级和关停,建设基于基础设施云的信息化建设资源池,向赤壁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统一提供网络、虚拟机、数据存储、基础软件等信息硬件基础设施服务。升级赤壁市产业云,结合赤壁市“企业上云”计划,鼓励推进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等企业上云,并提升公共云平台服务能力。
3. 打造物联感知系统。坚持标准统一、安全可控的原则,加强赤壁市城市感知信息覆盖和共享共用,推动万物感知和万物互联,构建全面感知物理社会和网络空间运行态势的感知体系。加快赤壁市“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包括公路沿线高清卡口、电子警察、高清视频监控等感知层设备建设,推进云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综合应用建设水平。推进智慧多功能公告屏建设,完善物联感知手段,打造集交通路况公告、WIFI天线基站、视频监控管理、广告播控、城区环境实时监测、紧急呼叫、水位监测、井盖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多功能公告屏,形成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模式。建立时空基础设施,实现全市遥感遥测、卫星定位、移动定位、物探、激光、雷达等各类地理空间数据和时空大数据的统一标准、统一汇聚和统一服务。建立开放式城市感知平台,加强感知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共享共用,以及感知设备的规范化接入和数据汇聚,结合互联网数据,实现对物理城市和虚拟城市的全面感知,形成智慧城市全量信息视图。支持企业开展新型智能终端应用,支持企业在社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等区域部署智能服务终端,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支付、虚拟现实等智能化应用。
4. 强化创新服务支撑。依托最新的智能AI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和服务,打造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民生等惠民应用,智慧环保、绿色节能等生态宜居应用等各行业领域的智能体,为赤壁市各领域大数据创新示范应用提供基础。建设赤壁拟人化人工智能品牌“小诸葛”,面向市民和游客实现自动语音办事服务,利用电话、智能机器人和手机数字赤壁语音助手实现随需问答、事项办理的“一站式服务”,体现赤壁的数字智能化城市形象,打造高端城市语音智能拟人品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改善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有效解决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紧张的人力资源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实现公共服务透明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 建立城市公共服务入口。基于赤壁市大数据平台及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搭建赤壁市统一服务门户网站及移动端,深化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服务,加强信息公开、资讯发布、信息服务、沟通反馈等服务模块建设,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搭建赤壁市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建设面向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通用功能模块,丰富开源共性基础软件库,为赤壁市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提供更加灵活的组件化服务支撑;建设市级工作微信门户(内部办公版),推进机关智慧办公应用,链接天气、交通、办公、决策支持等系统;打造数字赤壁微信公众号(市民版),提供市民参与、网上办事、文体服务、数据开放、基础服务等功能。建设数字赤壁门户APP(企业版),集成政府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包括行政监管、政务服务等功能。推进数字赤壁展示大厅搭建,集中展示全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亮点及成果,加强对外窗口的宣传展示。
6. 构造产业“云+网”体系。加快提升赤壁市纺织服装、应急装备制造、茶产业等优势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依托维达力、蓝炬兴业、新声微电子等本地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深化智能信息技术与农业、医疗、交通、能源、金融、安防等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搭建智慧金融信用体系;整合全市物流电商资源,打造物流电商综合平台,推动线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结合,解决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赤壁市数字经济落户发展,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和公共事业数据的开放,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支持社会第三方开展基于开放数据的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打造一个协同开放的智慧城市开源数据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全社会数据的共享增值。依托赤壁高新区、创新聚集区等产业园区打造创新平台,营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围绕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环节实际需求的创新平台发展;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应用,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成本。建设基于园区的云平台,鼓励园区面向入驻企业提供各类云服务。以特色重点产业园区为试点,形成一批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高效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的“四高”智慧园区。
7. 推进社会精细化综合治理。加快与国家、湖北省及咸宁市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加强市级部门智慧应用数据整合,实现城市各类感知数据、空间数据、行业数据、业务数据等城市数据的随需接入和主动获取,全面汇集和有效利用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市容市貌、环卫、执法、审批、园林绿化、门前三包、地下管线等各类数据;强化城市数据资源深度分析与挖掘,通过事、物、人、资源统筹和考核评价,全面展示城市管理运行状况,实现对各重要业务应用系统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实时化,形成“赤壁市态势一张图”呈现展示;构建城市中枢,建设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综合信息展示和运行指挥平台,提高赤壁市城市治理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效能支撑能力。建立健全赤壁市城市治理网格,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基层网格单元划分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建成覆盖镇村、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统一的城市治理网格体系;整合城管、环保、水务、气象、民政等业务领域原有网格资源,同时吸纳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按照“一格多元、多元联动”的治理思路,打造统一的全要素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人员资源复用,网格队伍统筹管理。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并连通各部门已有信息系统,统一纳入网格化城市治理平台,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解决“情况不明”和“信息孤岛”难题,打造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8. 形成协同工作科学决策的管理体系。完善升级政务协同工作平台,持续提升政务工作的集约化、高效化、个性化、移动化水平。完善公文交换标准规范,通过应用电子印章,推进电子文件在重点领域范围应用,使办公信息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实现快速验证识别与交换。强化个性化推送能力,构建数据获取、挖掘和分析体系,按职能分工和权限,实现快速获取和精准推送。拓展移动办公能力,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跨区域跨部门的政务协同办公新模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利用数据关联分析、数学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交叉比对、关联挖掘和趋势预判,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为党政智库、社科院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等党委、政府所属智库单位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政府开展督办督查、宏观经济监测调控、应急指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9. 推动文化繁荣。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我市知识、文化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创新成果与文化、新媒体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惠民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赤壁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将纸质内容数字化,提升数字产品形态多样化,基于网络发展的内容聚集整合、资源深度管理、生产流程再造、传播渠道选择等一系列知识环节的数字化打造,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素材,使其成为知识传播利用的基本要素,带动赤壁市知识资源整合利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知识服务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搭建知识体系,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资源更新和网格技术发展,为依托互联网的集成化知识服务提供坚实基础,有力推动面向市民、面向企业的知识创新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设赤壁市知识资源数据库架构和应用示范平台,整合各领域各种类型的知识资源,提供知识资源共享存储、集中交换和综合服务,提供数据挖掘、云存储、云备份等多项服务支持,实现行业信息数据共享,进而推动赤壁市文化知识创新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4K、5G、AI等新技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数字型融媒体平台,形成党政权威信息发布统一出口,推动高质量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持续改进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工作,构建舆论信息管控体系,全方位提升精品内容生产传播、舆论引导、信息管控等能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丰富网络文化空间,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全力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形成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长江云融媒体与政务云平台对接,打造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效、即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大力发展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和新媒体服务,构建共建共享的融媒体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纵向延伸,提升赤壁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1.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落脚点,持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实现审批流程更简、政务服务更优,形成市级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1)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改革,积极探索引导式、场景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加快与国家、省直垂管业务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制定并完善全市科学、可靠一体化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和运维管理体系。
(2)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完善我市政务服务统一的咨询建议投诉方式,提升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体验,增强用户政务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时,对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进行在线评价,调动政府部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深化“12345”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号对外、渠道联动、分类受理”工作要求推动平台及时、高效、专业的咨询投诉服务。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应用向基层延伸,探索多样化的服务业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业态创新和服务运营。
(3)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政府督办督查信息化系统、政务协同工作平台、“12345”在线服务平台、可视化平台、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系统。
(4)数字政府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建设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实现全市社会服务可及,为融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旅游、体育等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社会服务提供支撑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线上名师课堂、数字化社区服务、社会服务评价等社会服务综合平台。
2.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创新水平。在当今校企共建智慧城市体系背景下,建设独具特色的智慧校园,集新型信息技术与服务为一体,充分利用领先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理念,改变学校传统环境,创建与社会、城市、社区相融为一体、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辐射和服务社会的智慧校园环境,以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科研、特色文化、智慧生活,助推智慧教育梦的实现。为打造地区乃至全国标杆性智慧校园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推进学校信息化水平与国家教育现代化接轨。
3. 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加强赤壁市各主要旅游场所的WIFI、移动通信基站及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全域覆盖。依托“一部手机游赤壁”APP和移动端公众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过程中购票、导游、导购、导航、咨询、场所设施情况一览等服务的掌上操作。依据旅游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开发具有创意的、具备区域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并设计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旅游产品线路,同时对现有线路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完善。搭建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及旅游舆情监测系统,推动“1+3+N”旅游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实现旅游市场监管零容忍、全覆盖。通过组建推广研究小组、聘请外部专家、对接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赤壁三国、砖茶、温泉等资源的品牌价值挖掘,推动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借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武汉都市圈”的打造,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推动赤壁资源“走出去”,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打造深入人心的赤壁标签。对接产业“云+链”,探索旅游与商贸、工业、农林牧渔、养老等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反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域共同繁荣,打造“赤壁康养生态”文旅品牌。
4. 提升卫健服务水平。加快HIS云平台的建设及其与咸宁市、湖北省、国家相关平台的对接。依托卫生健康局和医疗保障局建设起纵向贯通、全域覆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加快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汇聚并及时更新全市医疗卫生数据,畅通部门、区域、行业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推动医疗和其他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搭建卫生健康信息网络,推进跨区域、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交换;加强业务协同,将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有机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快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医疗中智能诊治、联合诊疗、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打造全市“互联网+”远程医疗会诊、“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在线医疗服务体系,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开展个人健康服务,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提供健康预警、健康指导等个性化健康服务。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推动公共卫生等领域应急服务的研究,促进基本应急服务的均等化。
5. 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对矿山、污水排放站、地表水断面等环境进行传感器的布设,并对现有污水处理站、农村处理站及排气点的监控设备进行升级,尽快实现全市覆盖的高质量环境监测应用,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充分利用咸宁市政务云,推动监控数据和图片资料的存储向云端转移。针对涉气排污的重点单位,加快用电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通过实时监控实现对企业生产运行全流程、差别化、精细化管理,从事后处罚转向介入式执法,不断提升环保执法的精度和效率。加强水、气、声、固废、生态资源等环境资源数据汇集,依托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不断完善空间准入、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的负面清单,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产生。根据业务需求,逐步打通与市场监管、城管、卫健、科信、气象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加强数据的融合分析,为环境保护决策、监督、管理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建立环保微博、微信投诉平台,鼓励全民参与,不断拓宽环保监管信息源。针对重污染天气、应用水源污染、污染物泄露等环境突发事件,建立集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精确调度、事后总结评估的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实现“动态感知、资源整合、智能分析、辅助决策”。
6.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打造赤壁市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对接湖北省和咸宁市战略要求,搭建城市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汇聚各部门各行业相关运行数据,实现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应急管理平台,推动高效互通共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推动公共卫生等领域应急服务的研究,促进基本应急服务的均等化;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快建立针对重特大突发事件风险、规范化的初期快速响应制度;建立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等各环节的工作指南体系;建立和完善赤壁市巨灾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巨灾应对能力;结合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7. 提升人社服务水平。依托赤壁市大数据平台,不断拓宽数据采集范围,加强人社局与卫生健康、税务、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共享数据,实现人社数据与其他数据的有机对接。加强对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诉求的感知,收集、整理、分析业务经办流程数据,实现智能化的流程管理,有效提高业务经办效率。依托全国统一的人社信用信息平台,对接赤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归集整合个人和企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同时开发在风险预警、奖惩措施等方面的应用,为人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不断拓宽社保平台的应用内容,将其打造成覆盖出生、上学、就业直至养老、丧葬的公民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服务平台。建立社保卡服务平台,发挥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优势,拓展社保卡在日常购物、寻医问诊、生活缴费等支付功能方面的应用,逐步将社保卡打造成“城市一卡通”。搭建人才大数据平台,对人才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为劳动者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多样化的人社服务,同时实现更加精准的监管执法。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对就业信息、创业需求进行监测,开展网上就业失业登记、网上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就业指导、就业精准扶持、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政策落实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同时推动服务向移动端的延伸。开展网络职业培训平台,推动职业培训线上线下的结合,形成更加灵活、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8.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建设“司法大脑”,对政府政策、社矫人员、民事纠纷、司法事件、网络舆情等数据进行归集整合,实现对司法体系内的人、事、物的实时监控。加强对过往沉淀数据和新数据的综合利用,提升司法系统在管理、决策和行动方面的综合能力。建设诉调对接平台,依托法院信息化技术资源,整合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和交警等行业性调解平台资源,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视频云等技术,实现纠纷调解现场与远程、网上与网下、实体与网络的立体衔接,提供更全面的调解功能和更立体的调解服务。综合利用手机定位、电子腕表、执法记录仪、人脸识别仪等技术,不断丰富完善监管手段,加强严管和难管社交对象的隐患排查和监管。建设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对接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深入推行“网上执法、在线监督、全程留痕”的社区矫正新模式,实现精准定位、实时监控、及时执法、死角全无的社矫管理。依托法律援助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等现有资源,推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登记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信息,构建网站、微信、APP于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优化赤壁市公共法律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加强自适应交通信号灯、路边停车感知、电子屏、视频资源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完善NB-IoT网络的覆盖,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对交通领域发展的支撑度。运用系统挖掘数据、研究数据,有效指导勤务管理、强化源头监管、引导事故预防,实现异常道路流量快速报警、快速精确疏导,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实现情报信息引领实战。以视频、网络为载体,高度整合PGIS、监控、信号、诱导、GPS定位系统及110接处警的资源和功能,对交通安全警情和道路拥堵警情可视化监测和处置,建立交通、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快速反应、合成作战的多级应急指挥体系。通过对车辆大数据和新旧城区的人口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加强新旧城区功能规划,为道路交通引流和交通相关规定的出台提供依据,缓解特殊时段由于新旧城区往来交通流量不均等而造成的拥堵问题。通过对公交运行情况的分析,持续优化公交运行线路,提高线路的合理性。依托交通大数据,加快智慧停车、智能公交、汽车维修、网络预约出租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的规范化发展。加快超限超载检测设备的建设,推动物流运输行业的有序发展,提升市内道路安全性。
10. 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农业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支持建设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在乡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
五、实施路径
(一)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引领政府数字转型。
打造赤壁市数字化融合共享体系,强化大数据的基础汇聚、共享开放、协同融合,深化大数据价值挖掘及决策辅助效能释放。搭建赤壁市大数据平台,汇聚城管、人社、交通、环保等各领域基础数据,形成赤壁市包括地下管网、地上空间部件、生命周期、空间及遥感、业务相关等数据架构体系,上线大数据平台;构建赤壁市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打造城市数字画像,洞悉城市脉搏,打造横断业务融合,形成时空数据的全面交互,形成数字驱动业务发展态势;赋能赤壁市产业数字价值,基于数字智能,驱动服务业再造、产业再造,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大数据思维广泛根植,提升政府社会服务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二)夯实可信数字基础,提升信息支撑水平。
打造赤壁市数字化基础支撑体系,坚持集约化建设、统筹管理原则,整合全市信息化基础资源,打造共性基础服务。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赤壁市政务网络,加强电子政府外网覆盖范围,实现“链路合一、多网共用”;依托咸宁市政务云平台,推动赤壁市各单位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并根据业务需求打造赤壁市政务云平台,提升政务云资源服务能力,加强统一运维、统一管理、统一安全防护,实现城市基础部件共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引导业务发展;打造赤壁市物联感知体系,依托雪亮工程织密城市监控,实现物联感知部件集约共享、多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能力部署;打造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现赤壁市公安、交通、城管、应急等多部门的联合指挥、实时监控城市运行情况,辅助城市决策;打造赤壁市统一门户,对外提供信息服务、文化宣传、智能应用等,同时构筑城市级安全可信保障基础,制定城市统一服务标准及安全策略。
(三)优化创新服务能力,发挥数字杠杆价值。
依托统一大数据平台,创新赤壁市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等领域模式,优化城市治理格局,通过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运行和便利化服务水平。打造“一网格、一队伍、一智能”的综合治理体系,整合赤壁市现有网格治理资源,打破部门边界,形成城市级治理力量;分层分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社保、交通、就业、住房、教育、招商等各领域公共服务智能,实现“一数、一网、一窗、一号、一码”的“一网通”政务服务联动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模式;依托国家级、湖北省及咸宁市公共服务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纵向延伸交通、旅游、司法、水务、城管等领域的业务服务资源落地,实现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用数字效应带动创新治理,创新应用服务;加快知识再造及项目共享体系建设,整合知识资源数据向社会共享应用,形成城市级项目跟踪机制。
(四)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繁荣赤壁经济发展。
数字赋能赤壁市文化资源、产业创新资源、区位优势资源,塑造产业“云+链”、文旅“域+端”、借力“路带圈”的城市品牌体系,提升城市影响力、创新产业发展新动能。挖掘赤壁古文化、“万里茶道源头”等域内品牌文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建设;加强公有云服务,推动企业上云,加强创新服务、产学研合作、跨区域资源联动,带动赤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应急装备、物流运输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集聚效应,重点打造产业主副链协同发展;推动文旅数字化,构建多元数字文旅建设,打造“多点链接、全域联动”的数字旅游新模式,提升内生文化建设,提升全市文化生活建设,实现文旅的数字化格局,塑造赤壁品牌标签;借力国家政策及全局数字发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武汉城市圈等区域优势,实现跨区域的数字化人才引育、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等,鼓励技术、模式、应用和管理创新。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管理。
建设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需求,严格统筹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及安排,统筹全市信息化工作,建设年度实施方案、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的协调和决策须经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公共基础设施及产业推进组和大数据产业组。建立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根据本规划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和推动落实,强化对上衔接、对下带动、横向整合、资源共享,实现协调发展。依托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专家咨询团队,强化科学健康发展,为数字赤壁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加强数字赤壁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二)完善组织机制。
针对政务、产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加强市级顶层设计及专项领域规划,统筹领域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建设;制定实施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持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重点围绕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安全、数据保护和数据脱敏使用等内容,加快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形成灵活反应、兼容与可持续的法规体系;凝聚社会力量,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赤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推进全市数据融合、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将赤壁市数字化建设工作纳入赤壁市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绩效考评体系。
(三)加强资金保障。
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数字赤壁”建设投融资模式,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通过投资补助、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领域项目的建设与运维;发挥本地企业活力,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充分使用自身经营数据和征信信息资源,提高企业信誉度及融资能力。
(四)注重人才引育。
成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服务“数字政府”建设;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数字赤壁”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重点引进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紧缺技能人才,开通重大项目人才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税收等相关优惠措施;采取柔性引进等模式加强高端人才及团队引入,以政府、企业与高端人才队伍驻地或跨境合作的方式引入符合赤壁市数字化建设需求的高新技术;支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搭建教育实训平台,对政府部门、医院、重点企业等相关人员定期以培训班、播放教学录像等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五)夯实数字安全。
落实《网络安全法》,探索数字经济安全管理,通报、应急预案等机制建设;建立管理、技术、运营、监管四个维度,平台、数据、应用三个层次的全方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健全“数字赤壁”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应用、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综合考量平台安全性及合规备案必要性,全面加强三级等保测评,加强平台安全测试、分析评估、应急处置等测评;形成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监测、报警、处置、溯源、恢复、检查”工作闭环,通过入侵检测、边界防护、协议分析、行为分析、安全审计、容灾备份、态势感知等各种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
附件:重点工程一览表
附件
重点工程一览表
工程模块 | 建设内容 | 责任单位 | |
数字赋能,基础核心 | 一数:城市大数据平台 | 政务基础大数据平台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政务大数据桥接子系统 | |||
跨部门数据共享服务开发 | |||
大数据创新专题库 | |||
大数据惠民核查系统 | |||
一中心: 城市运行 指挥中心 | 城市运营指挥实体大厅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
城市运营指挥平台系统 | |||
图形报表服务中台 | |||
横断融合,构建赤壁精细化治理体系 | 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 | 5G网络建设 | 市科信局、市供电公司 |
提升光纤宽带接入速率 | |||
城市电网改造 | |||
城市水务改造 | 市住建局、市水务集团 | ||
云上赤壁 服务工程 | 全市信息化应用上云 | 市发改局 | |
打造物联感知系统 | 雪亮工程 | 市公安局 | |
创新服务支撑 | 人工智能服务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
建立城市公共服务入口 | 智慧服务门户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
构造产业“云+网”体系 | 产业云服务平台 | 市科信局 | |
社会精细化综合治理 | 数字城管二期 | 市城管执法局、市住建局 | |
赤壁一张图服务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互联网+市场监管 | 市市场监管局 | ||
协同工作、科学决策的管理体系 | 全市协同办公平台 | 市政府办公室 | |
业务信息与电子文件交换平台 | |||
互联网+督查系统 | |||
推动文化繁荣 | 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再造 | 市文旅局 | |
知识库系统建设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
面向公众提供知识创新登记收录 | |||
纵向延伸,提升赤壁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 政务服务 |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12345”智慧服务管理平台 | |||
互联网+监管 | |||
教育服务 | 数字化校园和数据中心建设 | 市教育局 | |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 |||
校园食堂明厨亮灶监控系统 | |||
电子图书馆建设 | |||
文旅服务 | 全域旅游服务 | 市文旅局 | |
卫健服务 | 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 | 市卫健局 | |
生态治理 | 环保资源数据中心 | 市生态环境分局 | |
智慧环保一体化平台 | |||
应急管理 | 应急指挥大厅 | 市应急管理局 | |
智慧应急业务应用 | |||
感知网络 | |||
人社服务 | 市民一卡通平台 | 市人社局 | |
人社综合业务服务平台 | |||
司法服务 | 诉调对接平台 | 市司法局 | |
社区矫正管理系统 | |||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 |||
交通服务 | 交通业务数据库支撑平台 | 市交通运输局 | |
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 | |||
治超管理系统 | |||
智慧停车系统 | |||
农业服务 | 物联网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 市农业农村局 | |
智慧乡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