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
行政村
宋河村
宋河村位于神山镇西南角,东与文清村交界,南与中伙铺镇南门山村相连,西与毕畈村相望,北与熊岭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宋家河自然村,距神山镇8公里,市区20公里,因驻宋家河自然村而得名。1951年属西宋乡;1956年为神山乡先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先锋大队;1961年为神山公社先锋大队;1966年划入五星公社,更名宋家河大队,1975年并入宋家河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为宋家河乡宋家河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宋河村。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徐家、但家、舒家、黄家等,共403户,总人口1551人,主要姓氏有黄、谢、汪、王、徐、舒、但、刘、张、熊、范、佘等。
境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是宋河公社、乡驻地,有蒲西公路过境。有北门岔,是琅桥至宋家河必经之地,历史盛产石灰闻名遐迩;有宋家河,发源于黄龙与杨家岭交界处的枫树岭,流经神山镇注入西凉湖。全长19公里,起排洪灌溉作用,但不通航。
毕家畈村
毕家畈村位于神山镇西方,东与宋河村、熊岭村交界,南与青云村相连,西与马铺村、洪岭村隔河相望,北与嘉鱼县五垅村、绿岭村相毗邻。村委会驻地为蒲神公路大屋舒家段,距神山镇区10公里,赤壁市区18公里,因有毕家畈自然村而得名。1951年分属长流乡、熊家乡;1956年分别成立五星乡长青四、五高级社,胜利三、四高级社;1958年分别改为大队;1966年长青二、四、五3个大队合并为红旗大队,胜利一、二、四大队合并为熊岭大队;1971年胜利三、四大队合并为蔡桥大队;1981年蔡桥大队分为蔡桥、白龙大队,红旗大队分成青云洞、毕家畈大队;1984年分别改为蔡桥村、白龙村和毕家畈村;2004年合村并组,毕家畈村、蔡桥村、白龙村三村合为毕家畈村。
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31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8个;共775户,3507人,其中男1768人,女1779人,劳动力1182人,外出务工人员745人。大学文化程度139人,大专文化9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407人,初中文化182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845人。90岁以上有15人。主要姓氏有熊、叶、王、蔡、舒、毕、李、喻、张、但、吴、谢等。毕为大姓,有“神山的笔(毕)写不得”之说。
全村国土面积10.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公顷,水域面积86公顷,林地670公顷。森林覆盖率84%。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等。主要动物有猪、牛、狗、猫、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境内大型塘堰3座。有2棵500年以上的古树。
1999年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统战部长苏晓云到村视察村务公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毕畈村是神山镇最大的行政村。过去有“有水神山过,先淹毕家河” 之说,后在河上游陆读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疏宽改造了排洪渠道,加之下游长江干堤不断修固,毕家畈一带水患彻底解决。属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毕家畈面积4平方公里,是生产优质有机米的产业化基地。全村年加工优质大米5000吨。有名贵花卉、苗木基地700亩,年出售苗木100万株。是优质种猪繁殖基地,主要品种有长白、杜洛克,年育种猪600头。年出栏牲猪1万头。
境内毕家畈村宝塔,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赤壁市仅存的三座古塔之一,塔高9米,全部用青石条砌成,六面六层,塔内沿螺旋石阶而上30级即达第三层,从塔外望,一派无尽田涛绿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埠头村
埠头村位于神山镇南角,东与油岭村交界,南与中伙铺镇琅桥村相连,西与文清村相望,北与凤凰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埠头村九组(原神山变电站旧址),距神山镇区4公里,市区20公里,因驻地埠头街而得名。1951年属埠头乡;1956年为神山乡灯塔二、三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灯塔二、三大队;1966年合并为埠头大队;1981年分出杨桥、埠头2个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杨桥村、埠头村;1986年为神山镇杨桥、埠头村;2004年两村合并为埠头村。
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497户,总人口2066人,其中男1015人,女1051人,劳动力756人。外出务工人员610人。主要姓氏有覃、邓、龚、孙、杨、冯、陈、曾、谈、邹、吴、叶等。
域内为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鱼藕水产品。清末民初,埠头是热闹渔市,称为埠头市,1950年是第六区区公所驻地,1958年至1975年先后是埠头乡、神山公社驻地。
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神山镇西北角,东与神山村交界,南与埠头村、文清村相连,西与熊岭村相望,北与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原大桥小学,距神山镇区4公里,市区20公里,因驻地有一座二百年的古老大石桥而得名。1951年为神山乡,1956年为先锋四、五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先锋四、五大队;1966年合并为大桥大队;1981年分开为神山、肖家山2个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分别更名为神山乡大桥村、长山村;2004年5月大桥村与长山村合并为神山镇大桥村。
域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蒲西公路穿村而过,古石大桥为赤壁与嘉鱼的界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两墩三孔,大麻条石架成。
凤凰村
凤凰村位于神山镇东北角。东与钟岭村马狮湖交界,南与莲塘村相连,西与三门湖相望,北与西梁湖毗邻。村委会驻地为四组至五组交界处,距神山镇5公里,市区30公里,因驻地有凤凰桥而得名。1951年为凤凰乡;1956年美裕一、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美裕一、美裕大队;1961年为钟鸣公社美裕一、美裕大队;1966年美裕更名为凤凰大队;1975年分别并入神山公社;1978年美裕一大队划入西良湖公社,1981年更名肖高岭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凤凰村、西良湖乡高岭村;1986年为神山镇凤凰村、高岭村;2004年两村合并为凤凰村。
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庄有28个,共676户,总人口2638人。主要姓氏有李、石、刘、王、杨、钱、江、赖、陈、徐、罗、涂、谢、覃、唐、舒、夏、卢、黄、曹、邓、熊、付、姚、吴、郭、毛、周、廖、田、詹、邹等。
境内属岗地平原、湖汊地带,主产粮油、鲜鱼。有蒲西公路、赤壁至咸宁公路过境。1980年在西梁湖畔建有孔家池渔场,养殖面积1800亩,年产鲜鱼200多吨;马狮湖养殖面积4700亩,年产鲜鱼500多吨。高岭位于西梁湖尖上,最高山牛头山海拔72米。 凤凰庵是神山四灵之一,位于凤凰山下。
洪岭村
洪岭村位于神山镇西南角,东与毕畈村交界,南与李家港村相连,西与嘉鱼县大牛山村相望,北与嘉鱼县跑马岭村毗邻。村委会驻地渡母桥头,距神山镇12公里,市区16公里。因境内有洪岭山而得名。1951年为红岭乡;1956年为五星乡和平一、二、三、四、五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五星管理区和平一、二、三、四、五大队;1966年和平一、二大队合并为嶂山大队,和平三、四、五大队合并为洪岭大队;1975年分别并入宋家河公社;1980年洪岭大队分出菱湖大队,翌年并入;1984年撤社建乡为宋家河乡洪岭村、嶂山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洪岭村、嶂山村;1989年洪岭村分出渡母桥村;2004年,洪岭村、嶂山村、渡母桥村合并为洪岭村。
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有41个自然村 ,共582户,总人口2427人。
域内属岗地平原、湖汊地带,主产粮油、鱼藕水产品。特产有湖藕、菱角。嶂山海拔105米,分属赤壁和嘉鱼。有石拱渡母桥。
莲塘村
莲塘村位于赤壁市神山镇东部,东与钟鸣村和官塘驿镇丰乐畈村交界,南与油岭村相连,西与油岭村相,北与凤凰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邱家岭(原邱岭小学),距神山镇7公里,市区35公里,因境内有莲塘自然村而得名。1951年为凤凰乡;1956年为神山乡美裕四、五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美裕四、五2个大队;1961年为钟鸣公社美裕四、五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莲塘大队;1975年并入神山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莲塘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莲塘村。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主要村庄有下庄王家、后屋大塘王家、丁家、吴家、张家、李家、邱家、莲塘、马家等。共403户,总人口1572人。主要姓氏有王、丁、吴、张、李、邱、马等。
域内属岗地平原,主产粮油。1963年建成丁家垅水库可蓄水144万立方米,使莲塘、钟鸣两村农田旱涝保收。水库四周是几千亩风景林、用材林以及一千多亩猕猴桃基地及果林,集养殖、垂钓、休闲为一体。境内有一千多亩松树和株树,是村里的“子孙山”。
科举时“兴庄王家”出了九个秀才和一个进士。漆家有祖传倒犁头的特技,一直延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龙岭村
龙岭村位于神山镇北角,东与咸安区甘棠乡隔西梁湖相望,南与西湖村相连,西与西凉村相邻,北与嘉鱼县烟墩乡隔河相对。村委会驻地为龙家岭街道,距神山镇12公里,市区48公里。因境内有龙家岭自然村而得名。1951年为渔民乡;1956年为西良乡鱼幸四、五、六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61年为西良公社鱼幸四、五、六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西良大队;1973年从西良大队划出为龙岭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西良乡龙岭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龙岭村。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主要有龙家岭庄、上下屋陈庄、大屋聂庄等。总户数247户,1340人。主要姓氏有聂、陈、龙等。
域内龙家岭街是原西良公社、乡机关驻地,蒲西公路终点。主产粮油,鱼、湖藕、莲籽、菱角等水产品。从前是通往嘉鱼沙湖岭、牌洲、老街、武昌金水闸的水上交通要道,鱼市极多。
马铺村
马铺村位于神山镇以南,东与青云村交界,南与中伙镇李家港村相连,西与洪岭村相望,北与毕畈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原马铺小学,距神山镇40公里,市区50公里,因境内有马家铺自然村而得名。1951年为青云乡;1956年为五星乡长青一、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五星管理区长青一、三大队;1961年为五星公社长青一、三大队;1970年合并为长青大队;1975年并入宋家河公社;1981年原长青一、三大队分开,分别更名为马家铺、丁母山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宋家河乡马家铺、丁母山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2004年两村合并为马铺村。
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村落,主要村庄有马家铺、吴家墩、中庄谢、余家咀、塔庄、竹园、谢家、龚马湾、老屋长岭庄、方家湾、袁庄谢、涂家岭、游家、后底畈、寺岭、大屋山张家、万家等。共490户,总人口1861人。主要姓氏有谢、万、张、涂、方等。全村国土面积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1亩,水田面积870亩,林地面积3100亩,森林覆盖率46%。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等。境内大型塘库有张家坝水库、丁母山水库、小沽塘水库。有穿山洞、藏军洞等名洞。大屋山张家有口清泉,冬暖夏凉。
境内属丘陵、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蒲西公路过境,陆水北干渠流经境内3公里。张家坝水库可灌溉2000多亩农田,旁有穿山洞,全长600米穿山而过。丁母山水库之上有丁母山,主峰西侧有藏军洞,可容千余人,洞中心有十余丈高天窗。方家桥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全部用青条石构成的两墩三孔石拱桥,中孔顶部有“太极图”,保存完好。
青云村
青云村位于神山镇以南,东与中伙镇南门山村交界,南与马铺村相连,西与毕畈村、熊岭村相望,北与宋家河村毗邻。村委会驻地刘鸡岭,距神山镇11公里,市区有17公里,因境内有青云洞而得名。1951年为青云乡;1956年为五星乡长青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五星管理区长青二大队;1961年为五星公社长青二大队;1966年与长青四、五2个大队合并为红旗大队;1975年并入宋家河公社;1981年分出毕家畈大队后为青云洞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宋家河乡青云洞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青云村。
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庄,主要村庄有刘鸡岭、神童桥、下黄歧庄谢家、新屋王家、上黄歧谢家、老屋王家、龚家、周家、李家咀、马龙头胡家等,共257户,总人口1069人,主要姓氏有胡、龚、谢、王、李、舒等。
域内为岗地平原地带,主产水稻,有竹木。陆水北干渠流经境内3公里。
与丁母山林场交界处有神龙洞,洞长1.7公里,横穿丁母山,洞内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等自然景观达百处之多,形态奇特,主洞“龙宫大殿”高数十米,可容千人。青云洞在黄歧山顶凹处,自然生成溶洞,明永乐年间洞口建有青云寺以祀奉观音,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遗址重建寺堂。
神山村
神山村是神山镇政府所在地,是神山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凤凰村交界,南与神山渔场相连,西与大桥村相望,北与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毗邻。村委会驻地紧邻镇政府,距市区26公里,距嘉鱼县14公里,因境内有神山而得名。1951年为神山乡;1956年为神山乡先锋六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先锋六大队;1961年为神山公社先锋六大队;1966年与先锋四、五2个大队合并为大桥大队;1981年从大桥大队分出,为神山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神山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神山村;2004年神山街道居民委员会并入神山村。
全村3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落,1个街道居民小区,主要村庄有大屋杨家、小屋杨家、神山村二组,共253户,总人口619人。主要姓氏有杨、王、李、毕、吴等。
全村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公顷,水域面积400公顷,林地面积300公顷,森林覆盖率70%。
域内属岗地平原地带,背靠西梁湖,面对董塘池(神山湖),东侧有龟、蛇两山相对,相传水涨山高而得名神山。
境内习俗有“打春耕”“栽田鼓”“开秧门”“祭水神”“敲船鼓”等。特产神山鱼糕,俗称肉糕,是神山一道特色菜肴,风味独特。
文清村
文清村位于神山镇南角,东与埠头村交界,南与宋河村相连,西与熊岭村相望,北与大桥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原文清小学,距神山镇区6公里,市区24公里,因陈文清烈士而得名。1951年为西宋乡;1956年为神山乡先锋一、二、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先锋一、二、三大队;1961年为神山公社先锋一、二、三大队;1964年合并为文清大队;1981年2月划出黄土桥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文清、黄土桥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文清、黄土桥村;2004年两村合并为文清村。
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陈庄、罗庄、方庄、李庄、吴庄等;共715户,总人口2838人,主要姓氏有陈、曾、罗、方、李、吴等。
域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湘莲。有蒲西公路过境。陆水北干渠流经境内2.5公里。有湘种植面积700亩,年产莲籽50吨。
油榨陈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陈姓聚居地,榨油闻名遐迩,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停止生产。境内妇女生下小孩有讨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习俗。
西湖村
西湖村位于神山镇东北,东、西连西梁湖,南与钟岭村交界,北与龙岭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长岭,距神山镇区15公里,市区42公里,因斧头湖西边而得名。1951年为西湖乡;1956年为西良乡繁荣一、二、三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西良管理区繁荣一、二、三3个大队;1961年为西良公社繁荣一、二、三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西湖大队;1981年更名为长岭大队;1982年原繁荣三大队从西湖大队分出为徐岭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分别为西良湖乡长岭村、徐岭村;1986年7月分别并入神山镇为长岭村、徐岭村;2004年,两村合并为神山镇西湖村。
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落,570户,总人口2216人,主要姓氏有聂、王、吴、任、汤、詹、何、覃、曾、唐、杨、徐等。
域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鱼藕等水产品。蒲西公路穿村而过。有上千亩的猕猴桃果园基地,有特产螃蟹、龙虾。
西凉村
西凉村位于神山镇东北角,西梁半岛最北端。东、北、西面分别与西梁湖相连,隔湖与咸安、嘉鱼相望,南与神山镇龙岭村相邻。村委会驻地为路边垅,距神山镇区15公里、市区50公里。因境内有西梁湖而得名。1951年为渔民乡;1956年为西凉乡渔幸一、二、三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西凉管理区渔幸一、二、三3个大队;1961年为西凉公社渔幸一、二、三3个大队;1963年渔幸一大队一部分划归嘉鱼县;1966年合并为西凉大队;1981年更名为西凉咀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西凉湖乡西凉咀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西凉咀村;1989年从西凉咀村分出五里界村;2004年合并为西凉村。
全村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汤家、刘家、徐家、陈家等,共573户,总人口2472人,主要姓氏有徐、陈、余、汤、刘、周、黄、王、姚等。
西凉村环湖而居,位于最北端湖咀上,是水产大村。西凉湖为赤壁、嘉鱼、咸宁三县市区共有,总面积23.4万亩,其中赤壁有56280亩。有汀泗河、泉口河、宋家河诸水注入,湖水出武昌金口通长江,湖呈人字形,为湖北省第五大淡水湖。湖岸有衙门咀,为蒲圻县旧址。
熊岭村
熊岭村位于神山镇西北角,东与大桥村交界,南与宋河村相连,西与嘉鱼县官桥村相望,北与嘉鱼县硃砂村毗邻。村委会驻地熊家岭,距神山镇区8公里,市区26公里,因境内有熊家岭而得名。1951年为熊家乡;1956年为五星乡胜利一、二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五星管理区胜利一、二2个大队;1961年为五星公社胜利一、二2个大队;1966年与胜利四大队合并为熊岭大队;1971年分为熊岭、蔡桥大队;1975年并入宋家河公社;1980年9月熊岭大队分出凤山(李家咀)大队;1981年5月凤山大队并入熊岭;1984年撤社建乡为宋家河熊家岭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熊家岭村。
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李家咀、肖家、陈家、刘家、方家、毕家、胡家、黄家、马家、舒家等,共496户、总人口2101人,主要姓氏有黄、李、马、肖等20余个。
域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形成规模,村成立虾莲合作社,实行产销服务,全村年产量可达18万斤。
油岭村
油岭村位于神山镇南部,东与莲塘村交界,南连中伙铺镇官庄村相连,西与琅桥村相望,北与埠头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油铺岭,距神山镇区8公里,市区25公里。因山岭上有一百年榨油作坊而得名。1951年为埠头乡,后为官庄乡;1956年为神山乡灯塔一、新建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灯塔一、新建2个大队;1961年为神山公社灯塔一、新建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灯大队;1981年更名为油铺岭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油岭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油岭村。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落;共323户,总人口1452人,主要姓氏有李、龙、任、邓、高等。
城内属岗地平原地带,主产粮油、果蔬及水产品,陆水河北干渠流经境内7公里,狮子山在村南侧分属中伙与神山。
钟岭村
钟岭村位于神山镇东北角,东与官塘驿镇御屏山村交界,南与钟鸣村相连,西与凤凰村相望,北与西湖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毛家桥神西公路边,距神山镇区6公里,市区31公里,因境内有钟岭山而得名。1951年属西湖乡;1955年为西良乡繁荣四、五、六、七4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西良管理区繁荣四、五、六、七4个大队;1961年为西良公社繁荣四、五、六、七4个大队;1966年并为钟岭大队;1975年并入神山公社;1978年划入西良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为西良湖乡钟岭村;1986年7月并入神山镇为钟岭村。
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村,主要自然村庄有李家、钟家、石家、郑家、曹家、王家、苏家 等,主要姓氏有郑、李、毛、曹、钟、石、苏、张、陈、王、聂、余等。
域地属岗地地带,主产粮油、水产品及林木。蒲西公路穿村而过。村东、西有聂家泉、马狮湖。1976年建成的万亩杉木基地形成绿色林海,联合国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考察团前来观光。
钟鸣村
钟鸣村位于神山镇东北方,东与官塘驿镇御屏村交界,南与莲塘村相连,西与钟岭村、凤凰村相望,北与西凉村毗邻,村委会驻地为钟鸣村六组,距神山镇7公里,市区30公里,因驻地有钟鸣桥而得名。1951年为凤凰乡;1956年为神山乡高峰一、莲桥、花园3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神山管理区高峰一、莲桥、花园3个大队;1961年神山公社高峰一、莲桥、花园3个大队;1966年并为钟鸣大队;1975年并入神山公社;1981年更名为钟鸣桥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神山乡钟鸣村;1986年7月为神山镇钟鸣村。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共403户,总人口1572人,主要姓氏有胡、覃、陈、周、张、李、朱、汤、易等。
域内青山绿水,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是原钟鸣公社驻地。山不高而郁郁葱葱,山上有3000多亩人工林;水不深而清彻透明,有钟鸣湖水域面积2000亩,水中鱼虾资源极为丰富。土地肥沃,空气新鲜。农户房前屋后都栽风景树,村庄像花园,森林像公园。
钟鸣桥是一座有300年历史三孔石桥,传说当最后一块石头完工时,黄家庙的钟声正好响起,故起名为钟鸣桥。宝塔张家因宝塔而得名,当时宝塔五层,文革时期毁了两层,现在还有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