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湖开发区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沧湖开发区版土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98亩,林地面积7000亩。下辖2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570户,27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38人,2014年脱贫7户23人,2015年脱贫17户54人,2016年脱贫17户54人,2017年脱贫41户108人。2017年底实现了全区脱贫人口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2018年库存贫困户79户248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按照村级“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帮扶措施等工作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
一、实施党建引领,大力推动脱贫攻坚
开发区党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党建引领、精准发力,着力抓源头精准、抓薄弱环节、抓联系帮扶、抓督查考核,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每月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村和贫困户发展的“造血”能力,促进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一是党建+项目建设,打造脱贫攻坚新平台。通过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讨论精准扶贫理论和政策,通报和研究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脱贫攻坚新平台;二是党建+环境整治,增强脱贫攻坚新活力。通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从自家院落做起,加强村湾环境整治,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为脱贫攻坚增添新的活力;三是党建+结对帮扶,完善脱贫攻坚新体系。坚持走精准化扶贫道路,定期组织沧湖开发区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扎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组织开发区干部、村干部和优秀党员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对接,着力解决帮扶对象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挖掘每一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固本培元,为扶贫对象量身定做脱贫方案,切实帮助扶贫对象挖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
二、强化服务管理,提升扶贫就业水平
一是规范识别程序。我区在2个村分别召开了村民会议,宣传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和政策,村民根据自己的家庭贫困状况提出申请并填写贫困户申请书,然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公平公正地投票选举贫困户,确定贫困户初选名单,对初选名单公示7天。由村委会提出申请,开发区党委会专题讨论审核确认,将贫困户拟定名单再次审核公示,并报告市扶贫指挥部,统一进行公告,严格“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做到了贫困户“应纳尽纳”,杜绝了“漏评”“错评”现象的发生;二是扶贫扶志扶智并重。培育贫困户的劳动技能,联合人社部门请养殖专家举办了劳动技能下乡培训班,培训贫困户40余人,主讲课程有稻虾养殖、畜牧养殖、果树栽培及管理、优质水稻种植等。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技能;三是争取奖补政策。在“八个一批”产业奖补上,全区上半年申报小龙虾及网箱养鳝44户,申报金额达27400元;四是开展健康讲座进万家活动。把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到千家万户,开展贫困户免费体检,补充医疗、大病保险实行一站式服务,让贫困户看得起病,享受到医疗政策的优惠待遇;五是“雨露计划”全覆盖。全区3名在校职业教育学生均享受政策;六是扶贫小额贷款抓落实。全区有产业发展需求人员4户帮助其落实贷款20万元。
三、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结对帮扶
一是加大帮扶协作力度。我区严格按照市精准脱贫结对帮扶工作的要求,积极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及帮扶单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做到每位帮扶责任人包保不超过5人,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大力宣传,为不断深化干部驻村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全区79户248个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帮扶,真正做到帮扶全覆盖;二是提高帮扶效率。每月基层工作日,开发区组织全区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政策宣传,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掌握了贫困户的需求,让每一个贫困户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抓扶贫网建设,走社会化扶贫新路。积极引导贫困户注册社会扶贫网,发布需求。组织全区干部、帮扶责任人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社会扶贫网,成为爱心人士,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力度。同时免费为贫困户每户发手机一部,并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教技术,加快了社会扶贫网的应用和推广。
四、聚焦项目扶持,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利用资源优势,促进扶贫产业开发。一是立足生态农业产业优势。为贫困户统一规划发展生态茶叶、优质果园、特种养殖(如小龙虾、网箱养鳝、泥鳅等)、香莲种植、稻虾连作、虾莲连作等特色产业。引导发展黄鳝、龙虾、泥鳅等特色养殖,形成产业板块,推动康养、垂钓、采摘等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将生态水果、生态大湖健康养殖与旅游、垂钓、采摘相结合。推动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大力发展以休闲、娱乐、乡情、民俗、采摘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旅游,带动特色产业桑葚基地、湘莲基地及生态农庄等产业双向发展,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汤家咀村5月份与“赤壁热线”、“万通源”等联系,充分利用“双休日”、“自驾游”等形式,增加客源,力促销路,通过乡村特色旅游销售桑果近20吨,实现基地农户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三是推动民宿工作。以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着力打造沧湖民宿产业。将农村闲置房产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乡村旅游带动住宿餐饮服务业发展,以实现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四是引导打工就业。根据有关政策要求,解决引导贫困户和残疾人员到市维达力或蒲纺工业园区打工就业,增加收入。
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整改工作
对照省考核反馈的问题清单,围绕四个聚焦,确保“三统一”。一是聚焦“错评”问题,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车、有房、有财政供养人口及经商办企业等问题,及时入户核查情况,坚持实事求是,予以清退或者保留;二是聚焦“漏评”问题,调查核实暗访、信访举报、督查检查、电视问政等反映的问题,凡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全部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是聚焦“未整户识别”问题,及时核实国网系统、《扶贫手册》、“帮扶连心卡”中家庭人数与家庭实际人数不一致的问题,坚持整户识别,以家庭实际人数为准;四是聚焦国扶系统信息有误的问题,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户实际情况,纠正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和自然村不正确的指标信息。经排查,全区人口自然增加2人、自然减少5人,家庭成员漏评22人,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与国网系统数据、纸质资料档案“三统一”。
六、强化检查监督,不断压实工作责任
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结对帮扶考核评价细则,严格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分析、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机制,由开发区扶贫办牵头,会同区纪委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工作组,采取查看资料台账和贫困户现身说法,了解帮扶责任人开展帮扶工作是否扎实,帮扶效果是否明显等。对工作踏实、帮扶成效明显的干部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不实的干部,由纪委对其进行约谈或通报批评,将帮扶成效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内容,与绩效挂钩,确保不走过场,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帮扶责任压实。
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契机,加大产业发展扶持的力度,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积极与市扶贫指挥部做好沟通对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加强工作督导,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验收评估。
201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