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赤壁镇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1打印文章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我镇度过了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融入“1356”区域和产业布局,咬定全面小康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谋发展,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用奋斗和汗水书写了又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年来,我们勇担当、强作为,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1.大战大考彰显责任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面控制住了疫情,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积极组织复工复产,认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2020年,面对98年以来最严峻的汛情,我们团结带领干部群众24小时守卫19.33km赤壁干堤,实现了“不决一堤、不溃一垸、不亡一人”的目标,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综合实力提升明显。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20年底,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1亿元,比2016年8.62亿元,增长35.85%;完成税收808万元,比2016年647万元,增长24.8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639元,比2016年14600元,增长35.51%。先后荣获“国家AAAAA景区”、“湖北省文明乡镇”、“湖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国卫生乡镇”、“湖北省卫生乡镇”和“湖北省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我镇,未来发展势头强劲。投资592亿元的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已成功落地投资32.5亿元的赤壁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投资6.2亿元赤壁长江取水工程征地工作已完成相关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中投资3800万元的阡陌东柳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5.7亿的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绿化面积2700亩230户房屋已完成拆迁,平整土地135000平方米还建点房屋建设正有序开展

4.全域旅游稳步推进。随着2018年10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京召开新晋5A级景区授牌会,三国赤壁古战场正式成为咸宁市首个国家级5A级景区,跻身全国最高品质景区行列,为我镇全域旅游的开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我镇不断深入推进“旅游+”,充分发挥5A景区品牌效益,加快农旅深度融合,以青山黄桃采摘园、小柏桑葚采摘园、阡陌东柳产业园为载体,着力打造乡村休闲、观光、采摘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千古赤壁”旅游线

5.特色农业优势明显。青山村、周郎嘴村发展黄桃基地600亩,太平口村新建哈密瓜基地50亩,小柏山村发展观光休闲果树基地500亩。在周郎嘴村贡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和辐射下,全镇鸡鸭饲养量突破27万只,青山村大力推进循环水养鱼项目,太平口、九毫堤村发展青蛙养殖400亩,全镇生猪养殖年出栏量34000头,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到18000亩。茶产业发展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周郎嘴村、太平口村和小柏山村已发展茶叶基地3000余亩,并配套建设两家茶叶加工厂,实现茶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我镇已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并创立东柳、九毫堤村2个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成功申报5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五年来,我们抓治理、优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开展擦亮小镇行动,镇区街道房屋立面改造5万平方米,修建汉式风格旗楼50余处,人行道升级改造15000平方米,街道更新投射灯80套、路灯150盏,路面1500米杆线转为地埋,新建群众休闲娱乐广场1个,改建旅游公厕2座。拆除乱搭乱建彩钢瓦棚、违规建筑,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铺设污水管道12000米,实现雨污分流、垃圾分类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18公里,极大的满足了广大群众农业生产通行需求。东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立方米蔬菜冷库、2000平方米智能温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均已完成。

2.人居环境改善明显。按照“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市焚烧”的模式,完善垃圾清运体系,实现了全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工作全覆盖,东柳村成为全市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并配套建设管网4.2公里,镇区污水排放收集点已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实现镇区管网全覆盖。启动村级污水处理“微动力”项目的建设,着力解决村级污水处理短板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全镇,安全饮水100%按照“三个一批”的措施,新建公共厕所10所、农户无害化厕所1452户,全面完成了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和整村推进任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着力提高空气质量

3.生态保护成效突出。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做好长江岸线复绿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植树1.6万余棵,植草1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10000亩,拆解“三无”涉渔船舶159艘,落实渔民上岸就业创业、劳务输出、托底安置、社会养老、技能培训、失业救助、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扶持政策,有证渔船退捕补偿拨付到位,并依托退捕渔民组建了护渔队,禁渔成效明显。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开展退田还湖600亩,收回湖泊承包权,对辖区内6个湖泊全面实行生态管护,湖泊环境更美、水质更优。积极推进“绿满赤壁”行动,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实行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共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3个、咸宁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9个,4个村荣获湖北省“宜居村庄”称号,荣获“全国卫生乡镇”称号。

五年来,我们兜底线、补短板,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1.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五年来,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积极为贫困户争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业奖补、光伏发电等各类补贴,为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协助贫困户106人次办理免息贷款656.5万元,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稳岗就业、政策兜底和光伏扶贫等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贫困村太平口村顺利已出列,全镇5381756已全部脱贫,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全面胜利。

2.就业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引导各类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就近招工,有效带动群众本地就业创业。组织技能培训9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06个,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1个,累计城镇就业再就业318人。组织专场招聘会12次,促进返乡农民工、上岸渔民和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3.民生保障稳步提升。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镇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97%,60岁以上农民养老保险率达99%。切实抓好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农村五保政策兜底保障,累计发放补助救助资金1759.59万元。开展临时救助542人次,救助金额132万余元,有效保障了遭遇重特大疾病,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落实“三留守”关爱救助保护,积极做好助残工作,开展免费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00人次。

4.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到古战场19路公交专线顺利开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学生校园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空间,开展“一课双评三随机”和公开课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锻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镇卫生院发热门诊项目建设已完工,新增床位12个,配套血球分析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一批医疗设备,镇卫生院应急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村卫生室2个,改建村卫生室4个,村级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5.文明乡风逐步形成。抓文明、树新风,靡然乡风吹满赤壁。坚持以“六有”建设标准,建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成立党员、文艺、科技等志愿服务队6支,招募志愿者800余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成立村湾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判团、法律服务团,形成“好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新格局实现乡风文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救灾抢险、敬老爱老、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村级文明榜”等各类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正能量。

6.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校园安全、景区安全、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五年来全镇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消除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以现场解答、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宣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法、懂法、用法水平,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五年来,我们谋融合、求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巩固提升。

1.瞄准政策落实促团结进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加强汉族和回族干部的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回汉民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严格按照《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开展工作,利用镇中学体育室和体育场扎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族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成立回民协会,每年解决3万元的工作经费,支持其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少数民族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重视,对回族群众“三节”按每人每年60元进行补贴,补贴金额共计76000余元,有效解决了回民“入口”问题。征地20亩兴建了回民墓地,有效解决了回民“入土”问题。

2.瞄准结对帮扶促团结进步。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和天门市做好“1+1”对口帮扶工作,争取到省水利厅水利建设项目4个,直接支持帮扶资金达1050万元,间接帮扶资金达3000万元,有效推进了我镇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省水利厅安排430万元资金支持我镇开展沟渠清淤和小型泵站改造项目,为我镇农户的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保障。天门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项目资金支持我镇开展经济建设。

3.瞄准民生改善促团结进步。积极引导支持回民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以及进镇经商,回族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活更加富裕。每年向省民族宗教委申请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回民聚居地基础设施建设,回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5年以来申请了400多万元专项资金,有效提高了回族群众农业生产条件、生活水平。

五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

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和“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等平台,及时公布政府重点工作、政策落实等内容,切实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让政府政策更透明、权力运行更透明、办事流程更透明。

2.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原则,把规范高效作为第一要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等普法活动,加强政府工作制度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3.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度精减会议文件,实现公车公房信息化管理。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6件,办复率100%。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应对挑战、克难奋进中实现了新的突破。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历届政府的接续奋斗,也得益于全人民的大力支持。

附件:
分享到:
./t20211221_2474362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