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湖北赤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历程中极具考验、充满挑战的一年,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法治政府建设,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顽强拼搏、奋发作为,全力以赴补短板、稳增长、促发展,工业产业承压前行、稳中有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新区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获评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省二类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交出了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一、聚焦政治建设,以学为先,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领导能力。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首个议题”学习制度,开展党工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专题讲座报告4次;党工委书记与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谈心谈话120人次;用好“三会一课”、“学习强国”、干部在线教育等载体,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修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高班子领导能力。在管全局、把方向、管干部、抓落实上下功夫,坚持民主集中制,召开“三重一大”会议6次,研究通过重大事项392项;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交流任职2人,落实事业单位岗位晋升5人,推进第二批(24人)公务员职级并行和干部任职沟通汇报。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牢牢把握总要求,在真学细悟、深研真改、真抓实干上见实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34场,进机关、企业讲党课26次;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26次,征集各方面意见建议60余条,完成《精准送策解企忧 纾困解难促发展》等调研报告,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人用地用能问题12个;在两新组织中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活动,党员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50多条;设立党员先锋岗120个,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办好事实事160多件;建立新落地项目水气电报装“零收费”机制,把主题教育转化为助企纾困、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
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7人,纳新25人,按期转正28人,接转组织关系26人;举办党建培训班5期,培训262人次,组织党务工作者到省、咸宁市业务培训11人次;新组建非公支部2个;列支党建经费15万元,支持新材料产业园、泽翰等4个非公支部建设党建阵地,建成2个区域性党员活动中心,选派27名党建指导员督导非公党建。新成立“新联会”组织1个、企业工会6家。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落实“一月一会商,一季一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4次。开展正面宣传报道262篇(次),在人民网、“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上稿67篇,《咸宁日报》等咸宁市级媒体上稿93篇;各级电视台播放新闻20余次。稳妥处理园区建设、企业生产网上舆情6起,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二、聚焦经济建设,干在实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2亿元。新增企业主体30家,投产企业达到275家。规上企业新增21家,净增19家,达到135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00.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1家,复审11家,达到6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亿元,占高新区GDP比重24.4%。完成税收16.94亿元,同比增长23.6%。带动就业22042人,新增2100人。关停“厂中厂”企业6家、搬迁9家,清缴欠税202万元,盘转停产企业4家。
以招商为第一工程,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外出招商60批次,接待客商109批次,集中签约4次,全年新签约工业项目32个,协议引资额 328.237亿元,同比增加105%,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34个,在建项目55个,新投产项目26个;维达力五期(2号厂房钛合金中框项目)、人福药辅、圣普特、东一制造、蓝炬兴业二期、旺鹭食品等一批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到近年最高水平。19个省、咸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投资74.56亿元的蒲圻电厂三期完成23.3亿元工程量,234米高烟囱封顶;投资35万元的维达力五期项目完成80%工程量,新建3、4号厂房10万平方米;投资10.5亿元的中景新能源项目完成三栋主厂房建成;投资143亿元的华德力、15亿欧元的德国碳基项目落地开工。
以平台为第一基础,推动园区能级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投资,完善水电路及配套。完成《湖北赤壁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编修,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5.38平方公里,对产业结构、发展空间、配套设施进行再规划,明确近期(到2025年)冲刺百强县、中期(到2030年)完成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远期(到2035年)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奋斗目标。5个政府专项债项目申请资金18.9亿元,到位资金7.8亿元,实际使用3.74亿元,向上争资创历年最高。挂牌工业用地23宗1042.8亩,挂牌数连续4年超千亩;“标准地”供地732.12亩;土地平整1630亩;整改批而未供土地14宗1122.18亩、未供即用土地8宗108亩,消化闲置土地4宗92.04亩。实施路网工程15个,完成园区便道工程项目10个,中伙园区纵三路、纵四路、纵五路、横三路四条主干道完成主体工程。新建5G基站20座;实施完成水电工程10个;日处理4万吨的陆水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营,日处理6万吨的中伙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规划选址;旺鹭食品板块蒸汽管网连通,陆水园区供热企业增至36家;中伙园区燃气实现全覆盖;新建停车场4处停车位1100个。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产业质效齐增。坚持以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1个,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提高到48%;新增省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124家规上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亿元。深入开展“技改提能 制造焕新”行动,实施技改项目36个,工业技改投入54亿元; 33家企业实施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升级换代。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7家,达到1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8家,达到19家,赛因斯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国家级零的突破;新物种“瞪羚”企业新增6家,达到14家;支持维达力、人福药辅、赛因斯等“金种子企业”上市。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在赤壁召开,高新区获评湖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并作典型发言;指导20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新认定5家,达到11家。高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申报绿色产品、实施绿色项目,维达力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引导长城碳素、凯利隆、思贝林创建绿色工厂;俱源科技等一批节能减碳项目开工建设。
以服务为第一责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机制体制改革,提高服务质效。建立更有力更直接的长效机制,强化重大项目全流程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实行招商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和“32113”工作机制,推动“5011”企业帮扶责任落地。落实更务实更优质的惠企政策,对照赤壁市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114条”和“控成本行动方案41条”,实行新落地项目水气电报装“零收费”;奖补企业科技创新资金3954.1万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1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53亿元,兑现“免申即享”资金4.9亿元,惠及236家企业。推动更高效更便捷的助企服务,深入开展“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为131家企业招录2100人,针对周期性季节性用工需求建立“共享用工”机制,为企业落实临时用工17批920人;为159家企业融资39亿元。建设生产生活“六大服务平台”,代建厂房15万平方米,为4家企业代购原材料,3家企业代采设备;主动当好“降成本副总”,发放蒸汽补贴415万元,燃气补贴503万元;主动当好“销售副总”,做好地产品对接活动,157家企业列入赤壁市工业地产品名录,260多种产品进入赤壁本地市场销售;为企业派驻“科技副总”25人。新增7路、25路公交,定制企业公交线路11条,每天投入班次260个以上,接送产业工人1万人次。构建“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发展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聚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严抓安全生产,坚决扛起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印发安全生产宣传资料3500多册,组织安全生产集中培训6期,以会代训4次,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12次,组织企业开展消防应急演练126场,覆盖园区243家投产企业、55个在建项目;组织安全专家检查企业297次,排查安全隐患1677个,整改1492个,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守住“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底线。实抓平安建设,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应急处突工作,办结阳光信访平台及省市交办件4件、省委巡视反馈信访件7件、12345平台转办工单83件,化解信访积案1起;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12个;强化园区治安管理,稳妥处置涉企警情32起。细抓环境保护,推动“环保管家”贴心服务进企业,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开展环保专题宣传6次,执法专项行动7次,清理工业固废违规堆放点9处,开展企业环境问题排查283次,提出整改建议2102条;办结涉企投诉4起;完成上级督察交办155个问题整改。推动文明创建,投入11.6万元开展园区文明创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次、“万人洁城”12次。助力乡村振兴,办结惠民实事16件,解决群众生活生产问题21个。
三、聚焦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全方位推进清廉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8次,纪工委书记讲廉政党课3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书法展,开展线上廉政测试,观看《忠诚与背叛》等3部警示教育片,参加“守好青廉心”教育活动,开展权力运行风险排查4次,建立干部廉洁从业档案56份;印发“廉洁家书”58份,廉政谈话110人次;采取多种形式,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
高质量开展专项整治。以直面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违规吃喝”、“空蛮懒乱假”等专项整治行动,整改销号问题3个,完善规章制度2项;完成省委巡视反馈涉及高新区2个方面问题整改。
全领域强化执纪问责。以“惩”促法纪,办结上级转办件4起,党内警告处分2人。诫勉谈话1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1人,工作约谈9人。以“防”促风纪,“开门接访”12批次,编发纪律通报5期。以“治”促效能,开展谈心谈话16人,回访教育4人次,推动“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和“拼抢实”作风深入人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已经形成。
四、聚焦法治建设,学法用法,树牢法治思维观念,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效能。
加强宣传学法。开展全域宣传,把《宪法》《民法典》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今年法制学习的重点,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册(份),制作法治宣传喷绘60幅,悬挂法治宣传横幅30条,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推进“八五”普法全覆盖。推动全员学法,在全区组织开展2023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测试活动,在基层党组织通过党日活动开展11期“一月一法”学习,多措并举推动党员干部网上学、集中学、个人自学,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和学法用法水平。
率先垂范守法。将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运用好巡察监察、经责审计、信访举报等工作成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责,杜绝发生违纪违法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依法依规用法。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矛盾纠纷,办结宏达兴、英迪科技、亿高链条等3起历史遗留问题,涉企经济纠纷全部依法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
回顾2023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在2024年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突出发展“312”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着力补短板、优服务、提能级、强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奋进姿态,始终保持“无事深忧、有事不惧”的决战之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战时之势,“迎难而上、不胜不休”的攻坚之勇,对标百强,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为实现赤壁“三大目标”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