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

规范性文件

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索引号 : 11346509/2013-1563193 文       号 : 赤政发〔2012〕10号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赤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名       称: 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发布日期: 2013年01月04日

有效性: 废止 发文日期: 2013年01月04日

赤政发〔2012〕10号

赤壁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振兴茶业经济,结合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赤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外闻名的茶马古道源头之一,是全国茶叶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示范县市。经过多年努力,我市茶叶产业区域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品牌效益日趋凸显,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一定区域内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同时,茶园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困难,仍然制约着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推进茶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对于弘扬赤壁茶文化、推进茶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化建设进程、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茶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市茶叶历史文化、川茶品牌和生产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基地、调整结构、创建品牌、培育龙头、发掘文化”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良种繁育、标准生产、市场流通和质量安全等体系,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延伸茶产业链条,增强茶产业带动发展能力,推动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原则。坚持统筹规划,整合扶持原则;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原则。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茶园种植良种化、生态化和规模化,茶叶加工机械化、标准化和清洁化,茶业经营产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茶产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赤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名优精细茶及黑茶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茶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区。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万亩,机械采摘面积达到7万亩,茶叶总产量2.5万吨,亩产值达到5000元,茶叶总产值5亿元,茶叶产业链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个,创建国内知名品牌2-3个,省内知名品牌5-8个。

三、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按照全市气候、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及茶产业现状,全市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三区二网一线”。

(一)三区。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区、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区和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区。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区主要包括羊楼洞茶场、赵李桥、新店和茶庵岭4个乡镇、场,不断扩大基地规模,着力提高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和生态茶园比重,大力发展名优茶和黑茶,加快发展茶叶精制、精深加工,打造茶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5年核心区茶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区主要包括神山、官塘驿和中伙铺3个乡镇,以恢复茶叶种植为重点,改造现有低产低效茶园,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茶叶初、精加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效益,力争到2015年茶园面积发展到3万亩;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区主要包括其他乡镇原学校老基地、小茶场和沿线低山丘陵适宜种茶地段,改造现有低产低效茶园,积极发展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力争到2015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

(二)二网。即专业生产加工网络和流通销售交易网络。充分发挥茶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高效生态基地茶园,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延伸茶产业链条,形成专业生产加工网络;积极采取茶叶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茶叶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形成高效便捷的流通销售交易网络,健全茶叶销售体系。

(三)一线。依托茶历史文化和茶园生态资源,建设茶文化设施,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茶经济发展,提高赤壁茶马古道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落实发展措施,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一)建设高效规模基地,优化区域布局。

突出鄂南幕阜山名优早茶和老青茶特色,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生态化茶园基地建设,按区域布局要求,统筹规划,改造一批,发展一批,淘汰一批,连片建设、规模开发。一是建设规范现代茶叶基地。要通过招商开发、承包商开发等途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良种化、机械化、生态化茶园示范园区。二是建设高效优质茶叶基地。要充分发挥茶叶生产效益的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茶园,到2015年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三是加强良种繁育,改造低产茶园。引进低氟良种茶品种,建立母本园,尽快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要通过改植改造老茶园、新建良种茶园,逐步实行我市良种茶叶发展良种化、低氟化。重点发展壮大以赵李桥、新店、茶庵为中心的南部低山茶区和以神山、中伙、官塘为中心的低山丘陵茶区,适度发展随阳山、荆紫山、松峰山等为主的部分高山生态茶区,恢复发展荒芜弃管分散的村级和学校茶园,到2015年要高标准改造老茶园3万亩。

(二)培植现代化产业龙头,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现代化茶叶产业龙头建设,改造传统企业小而全、散而乱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分工,开展精深加工,生产出市场竞争强的茶产品。一是培植加工龙头。全力支持以羊楼洞茶业公司和赵李桥茶厂及兆丰精制出口茶厂的发展,打造以赵李桥、茶庵为中心的茶叶食品加工园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力争5年内培植2-3家产值过亿的企业。二是培植服务龙头。实行服务组织企业化管理,进一步规范茶叶协会运行方式,实行生产全程优质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茶叶合作社茶农会员达到5000人。三是加强后续产品的研发立项。力争在茶叶食品、茶饮料、茶粉体、保健品、茶化工及茶印染等拉长产业链条的新型工业化深加工项目上尽快形成突破,要进入国家项目库。

(三)搞好优势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分额。

赤壁现有“松峰”、“羊楼洞”和“川”字牌等传统优势品牌,要通过搞好这些品牌的营销,把赤壁建成全省茶叶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和重点消费区,牢固树立赤壁茶窗口形象,围绕推介赤壁品牌重建我市茶叶流通市场体系。一是要进一步提升赤壁传统品牌的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使全省乃至全国各主要茶市都有赤壁茶产品销售,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与省内外大型茶业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积极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二是在市内重要旅游点设立赤壁优质茶产品专营点,向省外游客推荐、宣传、销售我市的名优茶,提高我市高品质茶产品的知名度。三是积极参与或召开大型茶叶产销对接会,向省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宣传、推介赤壁茶产品,促进我市茶产品外销。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拉长产业链条。

要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联合,强化科技支撑,尽快开发生产低氟优良茶品种,进一步研究发掘茶的药理功效和保健功能;加速黑茶新品种和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延长黑茶产业链;拓展茶资源的综合开发空间,从单一饮用品向医用、化工等多途径利用拓展,增强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弘扬赤壁茶史文化,充实发展灵魂。

积极开展赤壁茶文化的挖掘和推介工作,重点搞好“中国·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三国赤壁文化和羊楼洞茶马古道为背景,开发建设“茶之源”文化体验区、“茶之感”商贸休闲区、“茶之升”生产观光区、“茶之驿”温泉休闲区和“茶之业”度假地产区等五大功能区,探索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开发的全新模式。

(六)强化产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探索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新模式,完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强茶叶出口基地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及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产品及“QS”等认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新格局。要加大茶区农药和肥料销售的监管力度,把好源头关,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杜绝重金属含量超标,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提升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赤壁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立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农办、发改、财政、特产、水利、林业、扶贫、工商、质检、国土、商务、文化、旅游、金融办、供销社、农信社、农行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市政府将出台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整合项目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土地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国土部门在申报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及低丘岗改造项目时,须按照全市特产产业发展规划,经与项目所在乡镇商得、取得特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申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承租单位或个人不按项目申报要求改变土地种植意向的,国土部门与项目所在乡镇必须收取承租单位或个人每亩1000元土地整理费用。林业部门将发展茶叶产业纳入退耕还林和生态林、防护林建设等范畴,在种苗培育、更新改造、病虫害防控和生态补偿方面享受与林业同等的政策。落实茶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工商注册等组合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三)优化投融资环境。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协调引导农信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茶叶生产大中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茶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降低茶叶企业和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围绕茶产业的销售、加工、种植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合作者,与国内外大茶叶生产经营商联合,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返租倒包、土地置换、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回乡创业人员、种茶大户和广大茶农自筹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四)建立奖惩制度。对支持产业力度大、深得相关单位和产业建设单位好评的部门和乡镇,每年进行评先表彰。对不能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支持茶叶产业发展、规避相关职责、推诿或设置障碍,影响产业发展的有关单位直接责任人,要实行诫勉谈话,并限期完成相关任务。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农业    茶叶    产业    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28日印发                                           共印100份

附件:
分享到:
./t20130104_1563193_app.shtml
./t20130104_1563193_xxg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