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 011346509/2023-00113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赤壁市人民政府
名       称: 赤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3日
有效性: 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赤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葛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有力激发了我们团结奋斗、同心筑梦的硬核力量。一年来,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纪疫情跌宕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新一届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目标,勠力同心、承压奋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是经受大考的一年,我们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在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大节点,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们以非常之力防疫情,坚持科学精准、以快制快,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们尽非常之责抗大旱、抗久旱,投入6000余万元,千方百计挖渠引水、调水保收,打赢了抗旱减灾主动仗;我们下非常之功接续奋斗,全力备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以扎实的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这是勇毅前行的一年,我们攻坚克难稳运行,全力以赴稳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10%(现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2%,达到20.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入列全省20个高质量发展县(市),在全省二类县市排名第3位,县域发展能级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县域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前进19位,位列132位,冲刺全国百强县迈出坚实一步。这是成果丰硕的一年,我们改革创新、破冰突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经验载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入选党的二十大主题成就展;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市)、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全省首批全域公交县;获批全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全国第二批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单位、“三茶统筹”先行县域;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异等次,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经验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成为赤壁发展的鲜明特征。
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向难求成,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力夯实底盘,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116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有效扩大投资,全力招商引资,建立“智慧招商”平台,组建“五大招商战区”,新签约项目147个,协议引资575.39亿元,到位资金275.4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维达力五期、赤壁万达广场、中云新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5亿元,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1个。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万津实业电子玻璃、棱镜新材料、壹嘉、东一制衣、保诺科技、凯利隆、时间种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2亿元的蒲圻电厂三期、16.6亿元的107国道外迁工程、10亿元的人福药辅迁扩建等8个省级和27个咸宁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投资3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6.8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积极向上争资,累计争取资金48.69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发行专项债券20.45亿元。释放消费潜力,出台提振消费23条政策,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组织房地产展销会、“惠购赤壁”商品大联展等系列活动,落实购房补贴2100套,发放“惠游湖北”消费券300万张。稳定外贸出口,新培育外贸出口备案登记企业24家,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8亿元。
二是聚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质效齐增。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43:4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110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4.8%,粮食产量27.96万吨。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4.24万亩高标准农田,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赤壁青砖茶——茶王1006”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现代工业提质增效,站准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赛道,三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总数达到245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维达力实业、赛因斯科技入选省上市后备“金种子”。现代旅游全域推进,接待游客12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亿元,分别增长15.8%、16.8%。陆水湖风景区“飞翔影院”“探秘恐龙岛”、龙佑汤茶康养小镇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入选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街区、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县域旅游发展潜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1位。
三是聚力改革创新,动能后劲持续迸发。实施改革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省级试点9项,承接上级项目83项,自主项目57项。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次成功发行8亿元私募债。“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全面铺开,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羊楼洞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一窗通办”全面实行,新增“一事联办”事项20项、“掌上办”事项73项,工程建设审批“八证同发”,与湖南岳阳楼区“跨省通办”。惠企纾困政策全面落实,办理留抵退税、减税、缓税6.1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超1.5万户、达到68493户,增值税留抵退税“精简达”、企业年报自主公示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创新驱动持续发力,高新区面积调增734.01公顷,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赤壁高研院技术转让实现“零”突破,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一期加快建设,吸引云腾氢芯、杭州热流等10个高科技项目入驻。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9%。赤壁安全应急装备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赤壁创新聚集区入选首批湖北青创园。对外开放迈上新高度,与恰克图市结为友好城市,西安碑林馆外埠展示窗口建成营业,成功举办万里茶道《赤壁宣言》发表十周年座谈会暨申遗工作现场会。“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内容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是聚力能级提升,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长江取水工程全线通水,蒲圻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49个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推进,新建5G基站175个,砂子岭智慧集贸市场建成使用,液化气运营智能化闭环管理成为全省示范。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市域路网提质扩容,G351武赤线改线工程加快推进,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成城区停车位8164个、城乡公交站台216个、“四好农村路”126公里,开通温泉、崇阳、洪湖城际公交线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赤壁、车埠、官塘驿、神山、余家桥、新店等6个“擦亮小镇”建设持续推进,柳山湖镇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建成运行,温泉村、西湖村、水浒城村、独山村等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14个共同缔造村湾试点建设快速推进。张司边村民委员会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百佳村民委员会”。
五是聚力生态保护,绿色本底持续巩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制度,秸秆禁烧、森林防火实现智能化监管,禁塑工作稳步推进,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9.9%。深入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28个长江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圆满完成,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序时整改任务,赤壁镇长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完工,长江“十年禁渔”成果不断巩固。落实河湖长制,173个河湖库监测预警全覆盖。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改农村户厕3657户、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8个(套),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53.2%。推行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2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森林覆盖率44.99%,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4个、森林乡村4个。
六是聚力民生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39元,同比增长16.5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99%,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8%,村(社区)医疗保障服务网点全覆盖。分层分级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纳入社会救助22593人,发放社会救助专项资金8945万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成凤凰城、碧桂园、鹏成新都汇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5.25%,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赤壁职教(集团)学校列入全省中职“双优学校”建设计划。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获批三级综合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赤壁医院挂牌成立,蒲纺医院入选全国“千县工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慢性病药品配送中心建成使用,健康大数据中心、中医医院搬迁项目加快推进,24家医疗机构(含私立)成功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2.81%。文体服务全面提升,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社区)40个,新建乡村大舞台12个、城市体育公园2个。我市荣获“中国诗歌之城”,市融媒体中心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三国赤壁古战场获评“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赵李桥镇“复兴万里茶道重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七是聚力作风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政府自身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4%。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实事清单问题2107个、企业困难事项275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4万件,办结率100%。坚持依法治市,法治赤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深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7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办复率、满意率100%。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信息超1万条,政务信息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平安赤壁建设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全年打掉恶势力团伙12个,恶势力集团2个,刑事拘留1311人、行政拘留686人,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50起,挽回群众损失1580万元。加强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自建房安全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成效显著,我市确定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基层联系点。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科协、保密、档案、史志、人防、气象、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老龄、工商联、红十字、对台、外事、侨联、文联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成功承办全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全省化妆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省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会、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暨测报技术培训会。咸宁市在我市召开支持赤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更加坚定了我们冲刺全国百强县的信心。
各位代表!拼搏赢得精彩,成绩值得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咸宁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中央、省和咸宁市驻赤机构、驻赤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赤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关心支持赤壁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国际国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回升动力还不够强,基础还不够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叠加影响,市场信心普遍不足,部分行业企业发展困难。二是产业集群成熟度不够高,产业链不够完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仍有待优化。三是改革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不深,应用不广,在全国、全省可复制推广的赤壁经验、赤壁模式不多。四是营商环境巩固提升空间有限、压力较大,放权赋能改革与群众和企业的期盼还有差距,“放管服”协同还需下更大功夫。五是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供给上,与群众需求还不匹配。六是能力作风仍需提升,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面对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短板,一些干部仍存在惯性思维,抓落实力度不够,工作实效不明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3项指标增速未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速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佳绩。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深入实施“123”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加快将赤壁建设成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示范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2023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确保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
完成上述预期目标,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定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意愿、集中人民智慧、鼓励人民创造,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这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五)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建设美丽赤壁。
(六)牢牢把握团结奋斗这一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知难不惧、迎难而上,奋力开创赤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3年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实施发展提速行动,跑出冲刺百强新速度。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振兴实体经济,实现经济质和量“双提升”。
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深度融入省“51020”、武汉市“965”和咸宁市“334”现代产业集群体系,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312”产业集群,巩固延伸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链,招引培育新材料一大特色产业链,改造升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优势产业链,抢占现代产业发展新赛道。持续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维达力四期五期项目、蒲圻电厂三期项目、北京双吉制药、原叶加法功能性饮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扩大“赤壁制造”影响力。做优做强赤壁高新区,夯实平台支撑,加快建设先进智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循环产业园、商创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创新“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组建园区“六大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园区。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项目攻坚,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0个,年度计划投资320亿元以上。坚持争引并举,全年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债券资金30亿元以上,新引进各类招商项目160个以上、到位资金270亿元以上。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G107赤壁段外迁工程、G351赤壁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加快推进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启动南环大桥、京港澳高速中伙互通、100公里城市绿道等项目设计论证工作,实现内外联通、货车绕城。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推进陆水河车埠综合码头、望山码头、陆水河航道整治工程、斋公岭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赤壁蒲圻公铁联运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35千伏新余线工程和有源配电网智能化升级工程。
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善配套提振消费政策措施,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丰富城市多元化业态,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新奥莱湖北国际创新产业基地、11亿元的赤壁万达商业综合体、5亿元的赤壁汇津航空文旅产业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品牌店,建设地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运营天驰国际车城。推进集贸市场建设,建设斋公岭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新建汪家堡、青泉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陆水市场、龙泉市场。支持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做实创新聚集区电商孵化众创空间、康华智慧物流园电商星创天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拓展生态游、乡村游、红色游、休闲游等新业态,推进陆水湖风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夜游陆水河”投入运营,建设葛仙山片区户外营地,推进羊楼洞明清古街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实施科教兴市行动,汇聚市域发展新动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快推进中伙铺中学改扩建工程,支持中心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新建第六、第七小学。建设连片科教中心,加快建设湖北科技学院赤壁产业学院,推进职教集团、赤壁一中、党校、教育培训中心等搬迁项目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进课堂。整合教育、文旅、体育、乡村生态等资源,建设定制培训产业体系。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
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全面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打造“一院一谷”创新服务综合体,做大做强“1+6+N”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争取建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咸宁市级研发机构8家。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建设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等成果转化中试平台,着力打造湖北省创新型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科技创业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全年计划技改投资72亿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建立“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支持维达力、霍尔科技、人福药辅、赛因斯科技、荟海药业等企业上市。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不拘一格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建立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继续实施“招硕引博”和千人梯队培育工程。建立人才数据库,组建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引进高端人才100人次,服务企业100家,人才数据库达到10万量级。支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在武汉设立技术研发“飞地”,建立武汉研发基地。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做活产业技术联盟、青年人才之家、创业咖啡等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研成果比武、人才联谊会、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人才价值实现机制,让人才在赤壁有地位、有收获、有成就。
(三)实施改革引领行动,激发开放发展新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推进国家、省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等国家级试点项目,完成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市)创建。坚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提升国投集团运营水平,支持高投集团、“两山”投资公司创建AA级信用评价。创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民营企业降成本、拓市场、常创新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深化市场主体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模式改革。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统筹抓好投融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以营商“软环境”造就发展“硬实力”。推行市镇村无差别受理的“一窗通办”,加快“跨域通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大力发展和规范市场化社会化中介服务,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开展“亩产论英雄”绩效评价,提升土地亩均效益、投资强度。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实行“标准地”出让,报批建设用地2000亩。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让企业安心经营、潜心发展。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打通要素交流渠道,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稳定发展外贸进出口,引进培育一批外贸出口重点企业,支持发展加工贸易等外向型经济。积极争取设立保税仓。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继续举办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支持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消博会、进博会、食博会、旅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抱团闯市场。加快建设外埠展示窗口。
(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彰显文明城市新魅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着力建设宜居城市。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导向,完善城市功能,让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修编新区和城乡结合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市建筑风貌管控。实施“美丽新赤壁共同缔造三年行动”,谋划实施投资42.61亿元的城市强功能补短板项目。开展城市交通拥堵点治理,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一期),加快建设以赤壁大道快捷化改造为重点的城区结构性路网、赤壁绿道网络工程,建设赤马港小学、市实验二小等5处儿童友好安全上学路和城区无障碍友好街道。加快城市更新,系统实施宜居城市微更新微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和城市精细化治理等专项行动,实施蒲圻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三大街区片区城市更新,完成49个老旧小区改造。构建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一批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配套建设一批文体设施,新建城区公共区域停车场(库)25个,建成一批智慧公共停车位和充电桩。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着力建设韧性城市。坚持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城市应急响应和快速恢复能力。开展“城市体检”行动,全面普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城乡自建房等,强化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防洪和排涝,编制中心城区排水规划,加快建设赤马港下游段防洪治理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凤凰山片区、霞落港片区、锁石岭片区等城乡结合部排水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完成北干渠以东片区管网和61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实施优饮水建设试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加压泵站改造等项目,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28公里。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城区燃气管道改造项目,推进高新区及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加强城区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建设陆水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推进城南、城东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和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延伸,启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前期基础工作。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口袋公园”6个,新增海绵城市综合体5.6平方公里。
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坚持数字赋能,建设区域大数据中心,提升政务云深度和广度,创造条件让各类数据在赤壁落地生根,更好支持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赤壁城市大脑,汇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数据,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加快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完善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管等项目成效,启动市政工程和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农业大数据等项目建设,推进5G技术、数字孪生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等场景的深度融合。编制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指南。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新建5G基站150个,加快布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
(五)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城乡融合新典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全面升级,农村宜居宜业全面进步,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发展。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坚决守住51.91万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快推进2022年度3.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赵李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等项目,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8万吨以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冬修补短板,实施南北干渠维修清淤,打通农业灌溉“毛细血管”。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抓好畜禽水产品、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稻、赤壁猕猴桃、现代种业、优质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粮食加工园区建设。实施龙头培育工程,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咸宁市级龙头企业4家,支持茶发集团、赵李桥茶厂、神山兴农等领军企业进入全省细分行业第一方阵。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整合打造“赤壁+”农产品公共品牌,做大做强“赤壁青砖茶”“赤壁猕猴桃”品牌,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加快建设五龙山、乡遇·鸡公山等田园综合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信社+保险”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6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扩大“三农”保险品种覆盖面,完善金融服务“三农”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监测、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供水、公交、环卫一体化,建设官塘驿、赵李桥2个气化乡镇。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打通农村“断头路”,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个。坚持示范引领,加快建设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开发区“三大示范片区”,辐射带动打造一批有活力、有特色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大力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历史记忆,加快建设小柏山村、东风村未来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六)实施美丽赤壁行动,增添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调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水景观“六水共治”,建设“赤壁安澜”现代水网。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共抓长江大保护。对照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落实属地责任,编制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加强长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加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陆水湖保水渔业示范区,坚决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底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江河湖库堤防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汀泗河系统治理(赤壁段)、老河泵站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陆水河生态廊道建设,推进“一河两岸”治理提档升级,让赤壁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调度机制,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散乱污”整治、涉气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陆水湖、黄盖湖、西凉湖等重要水体水污染防治,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重点河湖水质监测预警研判、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养殖尾水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实施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全域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全面推进禁塑工作。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制定实施“双碳”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碳汇造林工程项目,完成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3.7万亩、长江防护林更新造林绿化1.5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做好葛仙山野樱花群落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陆水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进湿地休养生息,加快创建黄盖湖省级湿地公园,争创“国家重要湿地”名片。开展违规建房和矿山资源专项治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12家政策性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
(七)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共同缔造幸福新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化拓展共同缔造活动,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保障更高水平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200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培育产业工人1500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争创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县。推动全民参保计划扩面提质,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适度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进一步加大特殊困难群体综合保障和救助力度。按照“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要求,推进住房保障,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保障性租赁住房531套,完成城市棚改区改造300套,打造一批住房保障社区样板。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健康赤壁”,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建成健康大数据中心。实施投资9.4亿元的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医养中心、生命健康综合体、精神病院、中医医院综合服务楼、妇幼保健院新门诊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推进慢病一体化管理工作,优化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慢性病医保线上支付、门诊药品集中联合采购及个性化配送到家服务。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省样板。加快推进殡仪馆搬迁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龄事业,改造、建设一批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建设区域性农村福利机构,提升孤寡老人保障水平。发展适老产业,培育“银发经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快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更高质量的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大剧院艺术中心设计建设,提档升级市群艺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乡村大舞台,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建设陆水湖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打造万里茶道新店茶埠文化节点,规划建设大湖咀文化遗址博物馆。深入挖掘和传承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万里茶道源头文化,争取将三国赤壁古战场列入国家长江文化公园项目,提升城市“软实力”。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牢牢把握安全稳定这个基础前提,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建设法治赤壁,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审计监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应用“雪亮工程”,完善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整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主动战,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积极稳妥推进“保交楼”。加快建设诚信赤壁,打造全国首创个人诚信收集应用平台。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加强食药安全、校园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快建设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体系,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一核多元”协商共建机制,完善“自治为主+政府奖补+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推动美好环境、社会治理、党群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共同缔造活动深化拓展,建成一批共同缔造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2023年是政府系统“大抓落实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关键在落实!我们将深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全力争创“第一等”的工作。
一是铸牢“第一等”的品格,提高站位抓落实。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压实“第一等”的责任,强化担当抓落实。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谋划开展工作。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形成“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浓厚氛围。
三是锤炼“第一等”的本领,提升能力抓落实。始终牢记“本领大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和能力恐慌意识,持续进行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本领更新,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四是聚焦“第一等”的业绩,优化服务抓落实。把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作为最大业绩,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服务理念,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硬约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是打造“第一等”的队伍,转变作风抓落实。持续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弘扬“拼抢实”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自信、奋发、齐心”的精神状态,以“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的雄心壮志,凝心聚力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赤壁而团结奋斗!
部分用语说明
三大产业: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
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武汉市“965”现代产业体系:9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绿色环保、文化旅游、现代金融;6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5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
咸宁市“334”现代产业集群:大健康、食品饮料、清洁能源等3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3大优势产业;智能机电、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等4大特色产业。
园区“六大服务平台”:科创平台、生产生活服务平台、集中采购销售平台、现代服务业平台、大数据平台和资本平台。
“一院一谷”创新服务综合体: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赤壁中试谷。
“1+6+N”公共研发服务平台:“1”即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6”即应急产业发展研究院、赤壁青砖茶产业研究院、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N”即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一批企业研发创新机构。
“标准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明确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将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城市体检”: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水污染防治“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湖泊、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治理方案、一个督办考评方案。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银发经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
“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