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

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壁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索引号 : 011346509/2024-05226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赤壁市人民政府

名       称: 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壁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18日

有效性: 有效

2023年,赤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在2022年度法治咸宁建设考评中,赤壁市获评全市第一。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力度

(一)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和市政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部署要求,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对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强调,要全面推进城市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努力将赤壁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窗口”和“名片”。全市上下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的重要意义,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赤壁法治建设领域率先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安排传达学习法治建设相关议题,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专门发文部署,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日+”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市委书记董方平同志、市长葛军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政府建设专门作出批示部署要求,强化工作统筹指导。市委、市政府印发《赤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部署10个方面、31项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咸宁市2023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制定并严格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组织市管干部开展“述职述廉述法”,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法治赤壁建设考评。

(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两手抓”。抓法治督察促提升,认真完成中央依法治国办来湖北实地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提升工作,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督察;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开展行政处罚(罚款)执行情况专项法治督察。抓法治示范创建出精品,车埠镇“明威调解室”、融媒体中心“法治热线-一把手谈法治”等一批精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四个一工作法”获评省级新时代“枫桥工作法”通报表彰。

二、持续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提升依法履职效能

(一)进一步厘清政府机构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城市治理监管机制,优化调整能源管理机制,强化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全面梳理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79项、优化服务384项。依托“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平台,完成3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出台赤壁市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114条和控成本行动方案41条。整合36个部门审批系统,设置综合窗口21个,配置“小诸葛”智能导办机器人,引进智能终端“AI审批”,打通数据壁垒,在6个场景推行“零审批”,落实“首席服务员”机制, 144个高频服务事项、10个政务平台、37台自助设备下沉镇村两级,推动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二)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健全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机制,深化“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跑手续”,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深入推进破产制度改革。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治理涉企收费专项行动。出台助企纾困法治服务保障措施。率先建立企业合规风险提示与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企业合规第三方监控人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工作,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三、持续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一)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立法工作联系点,加强上级立法部门与基层的沟通协调。

(二)规范性文件管理不断加强。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指引,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问题提醒机制。审查各部门规范性文件25件,向咸宁市政府和市人大报备规范性文件2件。

(三)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不断深化。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梳理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围绕营商环境各改革事项、设定不合理罚款事项、规范行政权运作和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等开展清理。

四、持续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提升行政决策质量

(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制定出台《赤壁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公布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及听证事项目录,不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督导各区各部门制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市政府制定发布了《赤壁市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配套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示函制度》,2023年我市已对54批项目、重大活动开展了重大决策项目稳评,取得较好的效果,参与评估备案的项目无一起上访上诉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保障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二)切实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谋作用。今年来,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市政府法律顾问全年出具法律意见书22份,审查政府及部门涉法文件及对外签订合同(协议)24件,参与处置历史遗留问题9宗,代理各类案件18件。深化政府法律顾问集中统筹机制改革,职能部门覆盖率达98%,街道实现全覆盖。

五、持续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品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调整为“街道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执法”模式。开展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实施情况评估。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案卷评查考核执法部门的落实情况。完成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换发工作。

(二)不断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公安部门持续推进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涉恶、八类严重暴力、“黄”、“赌”警情持续下降。卫生健康部门加大疫情防控专项执法力度。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

(三)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管相结合。生态环境、公安交警部门、消防救援等部门探索“不见面执法”新模式。全市形成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六、持续健全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提升矛盾化解实效

(一)行政调解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全市累计成立市、镇、街道行政调解组织32个,完善行政调解的启动、管辖、受理期间等机制,保障行政调解实效。线上依托“有呼壁应”微信小程序、12345热线、平安赤壁APP等信息渠道采集群众诉求,统一汇总到市综治中心,由工作人员通过“赤壁政通”电子系统将群众诉求及时分派至有关部门办理,做到居民诉求限时解决回访,极大地提升了事件处置效率,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行政裁决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推动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专业调解组织建立行政裁决告知制度,建立案源收集机制,创新立案登记、行政禁令等机制。在政府采购领域,引入调解和专家论证机制。

(三)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市本级新收案件56件,受理后办结(含上年结转)48件,其中撤销1件,调解2件,确认违法3件,责令履行5件,驳回8件,终止撤回10件,维持19件。 

(四)行政应诉工作日益规范。落实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印发《赤壁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制度(试行)》,强化各部门应诉主体责任。提高行政应诉能力,优化经复议后应诉工作机制。涉及市政府行政应诉案件4件,均已结案,无涉及市政府违法决策案件。涉及政府工作部门行政应诉案件 50 件,行政机关胜诉39件,败诉11件,同比下降33%。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做到了既出庭又出声。

(五)推动矫正执法规范化。聚焦平安赤壁建设,创新“两类人员”管理,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全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以提升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建设为主线,开展省级社区矫正“三化”先行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始终守牢安全底线,突出做好春节、两会等重要节假日、重点时段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两不一无”。

)加大“八五”普法与依法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工作体制,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按照“一村一主题”的总体思路,逐步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柳林村、双泉村、水浒城村、易家堤村、长山社区、雍景新城等一批新建法治文化阵地建成运行。无纸化学法考法工作全面推进。微视频等新媒体普法成为新常态。“小宁说法”“法治热线——一把手谈法治”等精品普法栏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农村“法律明白人”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作用逐步显现。

七、持续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各类监督作用发挥充分。赤壁市纪委监委围绕市委关于“高效为企业办成一件事”的工作要求,紧盯赤壁市人社局、住建局、卫健局等部门承诺事项开展跟进监督,督促涉企责任单位当好金牌“店小二”,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打造“诚信赤壁”。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定期深入企业及涉企窗口服务单位,加大对营商主责部门的监督检查,深挖细查政务服务窗口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对党员干部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从严从快查结。法治督察、审计监督、媒体问政、群众评议等监督机制持续开展。

(二)持续深化行政权力监督。提升政府督查工作成效,跟踪督办事项,通过绩效加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报等多种方式激励。全面推进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有力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严格主体资格管理,市政府核准并公示33个行政处罚实施主体。以案卷评查为切入点,强化重点行政执法领域监督力度。开展违法执法和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过罚不当”等行政执法风险专项排查防范。

(三)政务公开和政务诚信建设落实到位。全面实施《赤壁市市乡村三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录)》。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完善基层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政府开放日活动,主动公开政策性文件,实现100%解读。在赤壁网加大政府部门失信情况曝光力度。行政复议决定政府执行率达100%。政务诚信监测指标全面达标。

八、持续健全科技保障体系,提升“技法”融合深度

(一)政务数据共享有序推进。全力推进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工作,共采集到全市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目录696项,总计录入原始数据量约4亿条,形成4大基础数据库和9个专题数据库,对外发布数据资源目录664项,服务资源目录229项。

(二)“互联网+”监管执法持续推进。市直单位和镇街通过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或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工作,完成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推动全市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综合管理监督系统对接市检察院“两法衔接”系统,并与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等多个系统互联互通。

过去一年,我市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部分重点工作推进较慢。如综合执法、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信息工作、法治理论研究等,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二是综合执法办案基础薄弱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单位人均办案量仍然偏少,大案要案办理能力不足,行政败诉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基层治理的体制建设还不够顺畅。还存在派驻基层的行政执法所队和乡镇(街道)之间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权责不一致等现象。四是法治督察作用发挥明显不足,面上已铺开,但深度上还不够,督察反馈整改还缺乏刚性制度规范等。五是部分单位法律顾问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存在“事前把关不问、事后灭火忙问”“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等现象。

2024年,赤壁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服务保障法治赤壁新实践,以打造最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抓紧抓实抓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常态化推进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开展法治工作部门全战线、全覆盖培训轮训,持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能力水平。

(二)提升工作实效,细化实化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整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咸宁市委是指政府的工作要求,细化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责任和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赤壁建设中率先突破。

(三)优化职能机制,努力构建权责清晰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清单化履职机制,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持续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和后评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健全政府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打造守信践诺的法治政府形象。

(四)聚力规范执法,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执法部门与专业执法部门协调联动,更大范围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全面推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查一次”等方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广实施教科书式执法、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深化,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赤壁执法品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法律监督。建设市镇两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规范全市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坚持改革赋能,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优举措,优化政务、政策、市场、法治、人文、开放环境。做优做实市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无证明化”改革,丰富“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便利度,完善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产管理人制度等,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附件:
分享到:
./t20240218_3476715_app.shtml
./t20240218_3476715_xxg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