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2022年2月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
索引号 : 011346509/2022-15160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卫生 发布机构: 赤壁市卫生健康局
名       称: 赤壁市2022年2月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26日
有效性: 有效
一、资料来源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和“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时间段为2022年2月1日0时至2月28日24时。传染病数据统计规则:按照审核日期统计,病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病例。
二、疫情概况
本月共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65例,月报告发病率为13.82/10万,报告数与上月(65例)比无增减,较去年同期(50例)比上升了30%。本月无死亡病例报告,与上期报告2例死亡病例数比下降100%,去年同期无死亡病例报告。
本月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3种45例(HIV未统计在内),报告发病数较上月(44例)比上升了2.27%;报告病种减少了淋病;与2021年同期(43例)比,报告发病数上升了4.65%;报告病种减少了艾滋病、痢疾、淋病。本月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二位的病种是肝炎与肺结核,分别为23例和19例,共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3%。详见图1、图2、附表1。
本月共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20例,月报告发病率为4.25/10万。报告发病数与上月发病数(21例)比下降了4.76%,报告病种增加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与去年同期报告数(7例)比上升了185.71%,报告病种增加了流行性感冒。详见图3和附表2。
三、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甲乙类)
1、肠道传染病:本月无肠道传染病报告;与上期报告1例肠道传染病比下降了100%;与去年同期报告1例肠道传染病比下降了100%。
2、呼吸道传染病:本月报告了19例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19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22%;与上月报告数12例比上升了58.33%,报告病种无增减(均为肺结核);与去年同期报告数14例比上升了35.71%,报告病种无增减。
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本月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种(乙肝、丙肝、梅毒)26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57.77%;本月报告数与上月报告数31例比下降了16.13%,报告病种减少了淋病;与去年同期报告数28例比下降了7.14%,报告病种减少了淋病与艾滋病。
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本期、上期、去年同期均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
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见图4。
四、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
1、病毒性肝炎:本月共报告23例病毒性肝炎,占乙类传染病总报告数的51.11%。与上月报告数23例比无增减;与去年同期报告数17例比上升了35.29%;年初至本月累计报告病例46例,较去年同期累计报告数72例比下降了36.11%。本月报告的肝炎种类除乙肝与丙肝外,其他各型肝炎均无病例报告;以乙肝报告病例数为主(19例),占肝炎总数的82.61%。从职业上来看,乙肝发病主要以农民为主(农民10例);占乙肝报告病例数的52.63%;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30~8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71:1。
2、肺结核:本月共报告19例肺结核病例,与上月报告数12例比上升了58.33%;与去年同期报告数14例比上升了35.71%;年初至本月累计报告31例,与去年同期累计报告数42例比下降了26.19%。本月报告的肺结核病例中,职业以农民为主(农民11例);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57.8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5~80岁年龄段;男女发病比例为2.17:1。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月、上月与去年同期均无病例报告。
4、麻疹:本月、上月与去年同期均无麻疹病例报告。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月、上月、去年同期均无病例报告。
6、手足口病:本月、上月与去年同期均无手足口病报告。
7、流行性感冒:本月报告14例流行性感冒;与上月报告12例流行性感冒比上升了16.67%;去年同期无流行性感冒病例报告。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本月、上月与去年同期均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六、网络直报系统报告质量评价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
根据网络直报资料数据统计(按报告地区浏览),2022年2月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卡片(包括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65张,其中县级以上医院共报卡43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0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22张,分别占66.15%、0%、33.85%。本月28家传染病诊疗机构均登录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为100%。本月无未及时报告卡,及时报告率为100%。本月纳入有效证件号卡片数65张,实际含有效证件号卡片数65张,“有效证件号完整率”为100%。
(二)卡片审核情况
本月对各直报单位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卡片均已及时进行了审核,及时审核率达100%。
(三)质量综合评价
按照“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有效证件完整率”四个指标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本月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率为100%。
七、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情况
本月《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共计发出传染病预警信息1种3条次;预警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3条次预警均被排除疑似事件。预警信息均在24小时间内进行了及时处置。
八、重点提示
本月我市传染病疫情与去年同期比,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下降了50.5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下降了22.22%,本月我市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根据本月我市疾病监测网络直报情况,结合咸宁市及我省周边疫情动态及目前季节性发病特点,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市温度较低,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除做好新冠病毒肺炎防护外,还需要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日常活动及外出旅游要做好相关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另外积极监测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本月我市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人群均易感;要重点关注农贸市场、商场、客运站等人群密集场所以及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的疫情防控监测工作;虽然本月我市无新病例报告,但不能松懈,仍需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监测防控,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
(二)本月报告了感染性腹泻病7例;与上月报告数3例感染性腹泻病比上升了133.33%;与去年同期报告2例比上升了250%。
(三)本月无手足口病报告;与上月报告21例手足口病比下降了100%;与去年同期报告5例比下降了100%。
(四)我市务必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联防联控,确保各项措施到位。
(五)本月我市疫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率为100%,望各单位继续按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工作,切实保障我市传染病信息报告综合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九、舆情监测
院士专家呼吁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日前,由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苏州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院士专家共同呼吁“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我们需要从以往的疫情当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够更加科学、专业、从容,更加低成本、符合社会和科学规律的应对疫情。”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召集人王辰指出,广大呼吸病学业内人士,要针对创建以医院为主的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做出专业性思考,并使之转化为未来的社会行动,这对于维护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指出,近年来,中日友好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呼吸疾病防治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国家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中日友好医院将以现实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胜任为目标,真正做好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与医学同道携手并肩,加强呼吸疾病防治经验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呼吁,在研讨建设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中,注重提高传染病诊治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把加强基层呼吸道防治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例如进一步改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和呼吸疾病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层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警觉性和早期诊断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如何全面推进平疫结合的建设,有效提升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充呼吸专业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优化资源布局;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还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亟待进行整体谋划、设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以应对常态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希望大会的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呼吸学科的发展,推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全面发展,推动呼吸疾病防治能力的提升和体系机制的完善,全力推进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应对体系,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呼吸系统力量。
“呼吸学科是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守护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学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卫生健康处处长刘丹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变异,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相信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代表的广大的呼吸人,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