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 011346509/2024-26736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调控 发布机构: 赤壁市发改局
名       称: 赤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
有效性: 有效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认真执行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亿元,增长13.2%,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跃居全省二类县市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制定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的任务清单,聚焦重点领域扩投资稳消费,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
一是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推行季度新开工项目“851811”调度机制,强化用地、环评、用能等要素保障和重大问题协调,全年季度集中开工项目119个,总投资506.74亿元;7个省重点项目、33个咸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19.14亿元、67.59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2.8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7.12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5个,到位资金305亿元,投资15亿欧元的德国碳基科技负碳材料中国总部基地、投资143亿元的华德力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维达力五期、人福药辅、蓝炬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蒲圻电厂三期、长江大桥东延段、107国道赤壁段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二是居民消费逐步恢复。开展年货节、“FUN”肆嗨购节、惠购赤壁商品大联展等促消费活动,打造夜游陆水河、月夜羊楼等夜间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个,龙泉、陆水集贸市场投入运营,新街口商业街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购房补贴7326.3万元、惠及3601户。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3.35亿元,分别增长31.52%、31.5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56亿元,增长6%,消费市场复苏回暖。
三是经济循环加快畅通。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咸宁南外环高速公路、茶庵岭物流园综合体、车埠综合码头建设,曙光智慧冷链仓储配送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建成农村“四好农村路”149.93公里,农村寄递物流网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年客货周转量44.9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2%。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是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高标准打造“一院一谷”科创服务综合体,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揭牌试运营,吸引30余家高科技企业落户,赤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成功入驻优质企业10家。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6项,新增发明专利48件;登记技术合同810个,成交额37亿元。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赛因斯科技成为我市首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维达力“湖北省手机屏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二是实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承压运行。工业用电量12.15亿度,增长5.8%。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98.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4%,较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创历史新高,总数达252家。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28.4万吨,连续8年稳定在27万吨以上。全力保障蔬菜、生猪、水产等产品供给,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2亿元,增长8.1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3.87万亩,改造提升2.71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3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赤壁市促进和鼓励服务业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具有成长潜力的服务业企业和个体户做大做优做强,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28家,7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1.48亿元,同比增长17.03%。
三是数字经济加快培育。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47家企业上云用云,1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7家企业获得年度湖北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宇声环保入选湖北省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贯标试点企业,维达力、银轮、帅力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加速实施“5G千站工程”,新建5G基站208个,累计建成718个,占咸宁市30%以上。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持续拓展。
一是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国有资产布局不断优化,资本运营效率不断提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统一登记落地实施,我市被纳入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多验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改革全面实现,小型低风险工业项目审批环节由12个精简至9个,小型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面取消。推行“证缴分离”“票税(费)分离”改革,不动产登记实现102模式(1个环节、0材料、2小时办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更大力度降本减负,出台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重点任务清单114条,设置惠企政策专窗,兑现“免申即享”资金6.03亿元惠及企业669家,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成本超5亿元,其中:减税降费2.73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3亿元,降低融资成本2800万元、用工成本1594万元、用能成本400万元,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提高。更大力度提效增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事联办”主题事项达43项,“指尖办”民生服务事项达73项,129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电子招投标率和不见面开标率均达到100%,群众办事满意度不断提升。新登记市场主体7994户,总量近7万户。营商环境排名全省第15位,较上年提升6位。
三是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坚持重点外贸主体包保联系服务制,落实“促进外贸发展十条”等奖补政策,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组织13家外贸企业开展境内外商贸洽谈及参展,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积极拓展“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市场,第七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暨“万里茶道”赤壁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赤召开,赤壁青砖茶亮相“中国-卡塔尔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活动。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1.8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8568万美元,增长53%。
(四)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以《赤壁市关于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强县工程行动计划》为遵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位的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一是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以完善和落实“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安居乐业保障为抓手,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解决无房户、租房户城区购房需求510户,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74个,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区域停车场、城乡供水一体化、交通畅通工程等全面铺开,图书馆完成提档升级改造,新建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100%。
二是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首批30个项目加快建设。深入推进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米、特色水果、优质水产、现代种业等产业链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赤壁青砖茶”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荣膺全国最具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我市获评“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入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县(市)。咸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家,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社区)97个、占比60%,预计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5:1,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规范引导农民建房,打造“爱上你的小屋”品牌。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农村户厕完成率、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12%、98.0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为100%。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柳山湖镇“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成功运行,乡村治理和发展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全国卫生乡镇2个,省级宜居乡村、美丽乡村91个,安丰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金峰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五)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公园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编制实施《赤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持续深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先行区。
一是流域安全底线愈发牢固。实行入江入河排口“一口一策”,完成28个长江排口溯源整治,8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冬修、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试点、农村供水一体化保障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及建成区排水内涝治理,防洪减灾和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专项行动,加大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村为单位划分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实现监管全覆盖。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国土绿化面积4.2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林业育苗460万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4个。新建口袋公园3个、城市绿道10公里,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PM2.5浓度均值24.9微克每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快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近4亿度。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快重点领域、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平安赤壁建设,各领域风险挑战及时妥善处置。
一是粮食能源安全切实保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51.91万亩耕地红线,扎实开展粮食流通“强监管严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关键环节监管,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覆盖率100%,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开展电力、油气长输管线安全生产三年提升行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电力供应平稳,民生用气需求有效保障。
二是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在建房地产项目实行一楼一策包保,化解遗留问题35个,完成“保交楼”项目8个。稳妥有效化解政府债务、涉众金融等领域风险,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8%,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是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巩固提升“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成果,严格落实“汇研交办督结评”工作机制,建立一站式信访接待场所,矛盾纠纷化解率98.5%,信访工作实现“两升、两降、两减少、三个不发生”目标。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派出所主防”,社会面“1、3、5分钟”快速响应,警情、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实现一升两降。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启动村湾“幸福合作社”试点,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七)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牢牢把握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成效显著。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系列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发放稳岗补贴290.11万元惠及企业37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亿元,带动就业5943人。搭建用工服务平台,开展适龄人员全生命周期就业创业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达13481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20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二是教育持续优质均衡发展。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780个。加快第六小学、中伙铺中学改扩建、赤壁职教学校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支持赤壁一中建设全省一流高中、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争创省级“双优”中职学校。组建教联体16个,全市所有中小学纳入教联体建设,12个“适教化”改革试点加快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全覆盖。
三是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深入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建设智慧化药房和慢性病药品配送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成立。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弱项”项目25个,市中医院住院综合楼、蒲纺医院内科楼等项目主体完工。全面推进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总院与乡镇分院专科共建,远程医疗覆盖市、镇、村三级。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64万人、3.35万人、3.85万人。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累计发放社会救助专项资金1.26亿元、惠及3.83万人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实施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改革,慢性病申报认定时间大幅缩短,用药平均降价超过50%。开展21批药品、26批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超过53%、76%。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
五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赤壁脚盆鼓传承发展工程,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大湖咀龚家湾西周城址考古勘探发掘,精心组织京津巨擘贺良朴暨贺氏六代书画展、第二届湖北乡村音乐潮系列活动、首届端午文化龙舟赛等文化活动,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不少于8次,文化馆“‘派出制’+‘驻站制’探索总分馆人员建设新路径”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未来城市体验馆获得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青年友好型场馆”荣誉称号,成功创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提档升级农村互助照料中心2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423张,全市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49个。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320个,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推进政务服务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144个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镇村两级,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近办。
总的来看,2023年我们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科创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制约消费恢复和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仍然偏弱;内生动力不强,主导产业尚未成链成群,科技创新能力仍待提升;社会预期偏弱,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与市场需求不振可能形成循环弱化;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提升;重点领域风险可能交织放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亟待规范管理。在这样一难两难多难叠加的严峻形势下,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认真分析研究,着力予以解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在直面困难挑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市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不断提升,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只要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决胜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实施强县工程,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中建新功,加快“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赤壁实践。
(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
综合研判,建议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夯实“稳”的基础,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一是着力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加快充电设施设备建设,常态化开展“惠购赤壁”系列活动及节假日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提振新能源汽车、家居用品、家电产品等大宗消费。打造集夜购、夜食、夜娱、夜演于一体的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加强文旅宣传推介,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推动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家政服务等消费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消费能力。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政策投向和发展需要,强化项目谋划,分级分领域持续储备一批利当前、管长远的高质量项目,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最大化。加力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全面梳理特许经营权事项,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抓好“三率两量”调度,加强“三库”管理,推动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维达力六期、安坤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312”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和引领性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160个,其中工业项目9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专栏1 2024年扩大内需重点项目
领域 | 重点项目 | |
商业体系建设 | 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食用油料深加工生产基地、斋公岭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 | |
产业 | 蒲圻电厂三期、中景新能源、盛翌达新型储能一体化、华德力新材料产业园、德国碳基科技负碳材料中国总部基地、安坤新材料等项目。 | |
基础设施 | 交通 | 107国道赤壁段改扩建工程、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咸宁南外环(赤壁段)高速公路、陆水河航道整治提升工程、车埠综合码头、S359官塘驿至神山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
水利 | 陆水流域系统治理工程(三期)、老河泵站扩建、水库塘堰综合整治、陆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 | |
城建 | 赤马港片区安置房、完整社区、智慧水务等项目;实施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绿道10公里。 |
(二)激发“进”的动能,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争先进位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创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强做优“一院一谷”,实施赤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满园计划”,探索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产业多链融合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培育市级研发平台6-8家、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达到45%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5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3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达170件。持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二是大力打造“312”产业集群。聚焦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蒲圻电厂三期、盛翌达新型储能一体化、维达力六期、人福药辅三期、原叶加法原料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材料特色产业,推动德国碳基科技负碳材料中国总部基地、华德力新材料产业园快建设;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2024年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增长点投产达效,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无人测试、中试新赛道,着力引进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遥感、无人系统等高新技术企业,推动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投入运营,打造“中国遥感小镇”,加速布局“全域中试”。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建5G基站150座,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省级示范车间智能化改造,力争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
,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3家,获得湖北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5家。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建设赤壁青砖茶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推进“数商兴农”。着力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三)加大“破”的魄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开放,提升外资外贸质量和水平,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启动市属国企整合提升行动,着力推进国有资本资产做大做优,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加大力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切实保障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和土地征收改革。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大“评定分离、票税分离、证缴分离”等事项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八证同发”全覆盖。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首席服务员”制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控制成本,强力推动准营质效、公共服务质量、融资服务便利性、市场公平竞争等工作的优化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监管效能,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打好营商环境评价进位保卫战。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争创更多营商环境“赤壁试点”。建立健全营商环境问题反馈机制,落实落细企业包保服务“5011”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00户、“四上企业”120家以上。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鼓励外贸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境内外商品展销会及专业博览会。推动赤壁公用型保税仓建设。不断扩大“赤壁青砖茶”品牌影响力,稳步拓展“一带一路”“万里茶道”市场合作新空间,继续筹备办好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招引外向型企业,优化外资外贸结构,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以上。
专栏2 2024年改革开放重点任务
内容 | 重点任务 |
重点领域改革 | 积极推进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城乡配送服务标准化国家级示范项目、赤壁中林陆水湖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等5大国家试点项目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县、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城市建设领域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等7个省级试点项目;深入实施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年度16大任务落实。 |
建设统一 大市场 | 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围绕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等,按照“谁制定、谁审查”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内部审查机制,开展增量政策措施和存量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 |
(四)提升“立”的质效,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树立一批试点示范标杆。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三年行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治理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工程,推进“小田变大田”,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2.6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5.56亿斤以上,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赤壁青砖茶”公用品牌价值和“赤壁香”大米、“赤壁猕猴桃”等品牌知名度,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力争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造升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建设一批乡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和美丽庭院示范户,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继续实施农民收入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米、特色水果、优质水产、现代种业等主导产业,支持发展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庭院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全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二是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一主引领、两带驱动、三区支撑”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就地城镇化,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提升城市集中集约发展吸引力。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着力补齐功能提升、人口导入、产业集聚等方面短板弱项,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围绕“构建15分钟生活圈”目标,提升城市品质,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打造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蓝绿公共空间,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产业集中发展集聚力。高标准建设赤壁高新区,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汇集、政策措施向园区倾斜、产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建设电子信息、循环经济、大健康、新材料、商创等五个专业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聚发展。
三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研学露营等新业态。持续打造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特色农业开发区,高质量做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和认定工作。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就业、养老、公共文化、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引导资金、资源、人才向基层倾斜。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以“共同缔造”为载体,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继续完善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机制,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专栏3 2024年强县工程重点任务
内容 | 重点任务 |
“三农”工作 |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方位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继续打造省级核心农产品品牌;加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复制小流域综合治理做法,推广“爱上你的小屋”品牌,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00公里,继续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
城市和产业双集中 | 迅速出台“双集中”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围绕“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指挥棒,做强赤壁高新区,加快五个专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三个副总”“六大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深入推进就地城镇化工作,吸引外出务工回流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区安家落户,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4.5%。 |
城乡统筹发展 | 继续推动县域“教联体”共建,制定教联体学校办学总章程,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实施教育数字化行动,加大教育技术装备更新添置投入;加速“适教化”改革,搭建“实景化”教学平台,完成第二批“实景化”教学点位建设。依托“医共体”平台,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
(五)巩固“好”的势头,着力筑牢安全底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扎实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先行区。加快陆水流域系统治理工程(三期)、老河泵站扩建、水库塘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深化水环境安全治理,加快推进长江、陆水河、黄盖湖、西凉湖等重点流域入河(湖)排污口专项整治,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面完成年度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二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控,探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黑臭水体和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切实抓好中央、省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等项目,推广分布式屋顶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快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培育省级绿色工厂企业1家,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三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化解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准确把握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机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能源安全生产,扎实推进电力、天然气保供。常态化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专栏4 2024年流域综合治理重点任务
内容 | 重点任务 |
水安全 | 完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推进长江堤防灌排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开展三大流域及陆水河、汀泗河等中小河流系统综合治理。强化河湖长履职担责,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工作及重点河湖退垸还湖工作。 |
水环境安全 | 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推进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完成年度排口整治工作,持续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
粮食安全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完成1.5万亩耕地流出整改,落实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加强粮食质量风险防控;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落实粮食储备利费补贴和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田利益,积极发展优质订单,开展产学研结合,推动“五优联动”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
生态安全 | 深入开展羊楼洞港、白石港、东柳港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推进赵李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全面完成37家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
(六)强化“实”的作风,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工业企业用工“满员工程”、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稳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的专项培训,全年培训各类人员5500人次。大力扶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强化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市第六小学、职教集团新校区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00个、中职学位4000个,加速建设“数字校园”。扎实推进“健康赤壁”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行动,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加强“一老一小”服务投入,加快医养中心、羊楼洞港小流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建设,增加医养结合床位500张,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0%、100%,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20个,千人口托位数达3.6个。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新建市美术馆,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改造提升,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村晚”等活动180场次以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和大湖咀西周城址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优化体育场地资源供给,推进老城区全民健身中心、砂子岭智慧体育公园、陆水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备战咸宁市第三届运动会,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提质计划,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强化低保扩围增效,继续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关爱服务。
专栏5 2024年社会民生重点项目
领域 | 重点项目 |
公共教育 | 完成第六小学新建、赤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新校园项目建设,确保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 |
医疗卫生 | 重点建设赤壁市医养中心,力争9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
社会服务 | 争取社会服务与社会组织培养引导项目。 |
文化旅游 | 利用茶室、书屋等商业业态,丰富内容,完善功能,打造1—2个数字移民之家、青年共享空间等新文化空间。 |
体育健身 | 建设砂子岭智慧体育公园,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轮滑场、健身步道、网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 |
养老托育 |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处乡镇层面养老服务综合体,提档升级2处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完成1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续写赤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851811调度机制:季度新开工项目“当月开工80%、入库50%,次月开工100%、入库80%,第三个月开工100%、入库100%”。
“上云用数赋智”: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扶持、普惠服务、生态构建,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问题,降低转型门槛。
“汇研交办督结评”工作机制:信息汇集、会商研判、分流交办、限时办理、定期督办、反馈结果、回访评价。
“两升、两降、两减少、三个不发生”:即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同比上升,群众满意率同比提升;省级以上登记信访量同比下降,本地的重复信访占比下降;赴省进京走访数量减少,集体上访数量减少。不发生涉访大规模聚集,不发生信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舆情炒作。
“1、3、5分钟”快速响应:重点部位1分钟、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区域5分钟。
村湾“幸福合作社”: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湾理事会主导,村湾党员、村民、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为村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的公益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其目的是坚持党建引领村湾治理,以“五社联动”为手段,推动基层组织、资源力量、为民服务向村湾延伸,提升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村湾治理水平。
教联体:即教育联合体的简称,由教育局牵头组建,要求区域内的中小学由1所优质学校与对应学段的几所相对薄弱学校,捆绑形成一个“联合体”,实现优质学校二次辐射。
班班通: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一般泛指简易多媒体教室,包括黑板+投影仪/触摸一体机等设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即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简称,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