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

文化名家

关于陈右铭先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2-11-01 打印文章

 编者按:陈宝箴(右铭),戊戌变法时期任湖南巡抚,在湘省力行新政,成绩斐然。其曾侄孙俞启崇先生寓居赤壁数十年,本文披露了一些关于陈宝箴生平的珍贵史料,特予选登。

  (一)代作《王船山遗书》序,力倡船山学术
 
  抗日战争期间,我随家避地居萍乡清溪,姨父陈彦和(隆恪)先生(陈宝箴右铭先生之孙)全家亦先后逃难至萍乡清溪。于是在戊寅(1938年)至壬午(1942年)将近五年的时间里,我有机会与彦和先生朝夕过从并问业请益于清溪外祖喻宅。
 
  外祖喻公兆藩,字庶三,号艮麓。清光绪已丑(1889年)进士,改庶吉士。家中有藏书楼,名"松荫书屋",楼内藏属甚丰。壬午岁(1942年),余登藏书楼读外祖遗书,中有金陵刊本《王船山遗书》,经外祖父亲笔批点殆遍,朱墨斑斓,手泽尤新。遗书卷首有求阙斋(曾国藩)所作序言。翻阅是书时,姨父陈彦和先生适在前,谓崇曰:"此序言乃右铭先生同治初客金陵求阙幕中时所代作。"崇唯唯,谨志之不敢忘。此说不见于他种记载,因系出自彦和先生,而彦和先生幼年曾亲事右铭先生,亲灸教诲,盖有所本,固毋庸怀疑也。
 
  后读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等篇,对于史学立言、代言体制,益了然于心。众所周知,明末清初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并不出于多尔衮之手,汪中《述学》一书中,篇目下注"代毕尚书作"之处比比可见。
 
  后览《求阙斋集》中有《复陈右铭太守书》一文(按:此文被选入〈续古文观止〉一书中,曾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此文也可以说是求阙斋重要的文论之一)。文中有"四月二十七日,接到惠书,并附寄大文一册,知台从去岁北行,以途中染疾,就医历下,至正月之杪,乃达京师,是时鄙人适已出都,未及相见为怅。……"等语。"四月二十七日",盖指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七日,时求阙已离江宁晋京,并改任直隶总督,出都赴任。右铭先生曾于同治二年在安庆客求阙江南幕,求阙引为上宾,曰:"海内奇士也。"右铭先生不乐幕,欲自亲事,谢去,回江西,参席宝田军事,多所赞画。同治三年下半年,右铭先生复就求阙,幕于江宁(1)。求阙旋离江宁,右铭亦以同治三年末晋京入觐,至同治四年正月之杪,始达京师,因席宝田保荐,以知府发湖南候补。求阙斋之文以"复陈右铭太守书"为名,盖以此故。根据文中"接到惠书,并附寄大文一册"语,恐《王船山遗书序》的文稿就在其中,因《王船山遗书序》开头即云:"王船山先生遗书,同治四年刻竣,"结尾又云:"庀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稽之右铭行迹,又参考《求阙斋集》中《复陈右铭太守书》一文,彦和先生代作之说实可信也。
 
  再考外祖父喻公兆藩平生主要事迹,亦可从侧面了解一些右铭先生当时的情况。外祖父在庶吉士散馆后,留京任工部主事。壬辰岁(1892年)丁父忧,服阕后,适陈宝箴被清廷任命为湖南巡抚(1895年),陈宝箴赏识外祖父的才能,向光绪保存,光绪朱批,交军机处存记。外祖于是留在湖南创办矿务局,卓著成效,旋以知府衔,分发浙江任职,历任宁波知府,宁、绍、台兵备道,终宦署浙江省布政使。后丁母忧回籍,辛亥革命后未复出。外祖父于学术,平生服膺王船山,对船山遗书,钻研极深,至老犹孜孜不倦。外祖父一生受右铭先生影响颇深,在服膺、钻研和倡导船山学术这点上,恐亦如此。因右铭先生幕府中钻研船山学术蔚成风气,如受右铭先生聘请以教其孙师曾(衡恪)之罗正钧(顺循),就深研船山学术,著有《船山师友记》,此皆荦荦可考者也。由此可见右铭先生是深研并力倡船山学术的。
 
  注(1):蒋天枢先生在所著《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卷上》前记中有云:"次年(咸丰十一年),(右铭)南归省母。时曾国藩以两江总督驻安庆,往游,曾(国藩)引为上宾,曰'海内奇士也'。……同治三年后(右铭)复就曾国藩江宁。曾(国藩)赠联有'半杯旨酒待君温'之语,当在此时。……"
 
  按(1):右铭先生至安庆,游曾国藩幕,后回江西,当在同治二年。因右铭先生自咸丰十年会试落第后,留居京师凡三年。而且右铭先生去安庆之前,先回到了湖南,参加果键营,与石达开战于来凤次岩塘。蒋先生记为咸丰十一年右铭先生至安庆,恐有误。
 
  按(2):坊间记求阙斋赠右铭先生寿联均只有下联"半杯旨酒待君温。"笔者亦从彦和先生处听说过此寿联,为:"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瓶浊酒待君温。"在此,一是使寿联上下联完璧,二是为下联提供不同的版本,'半杯旨酒'与'半瓶浊酒'毕竟有着不同的意味。另外,同治三年(1864年),右铭先生年方三十四岁,年纪既轻,又非整寿,加之戎马倥偬,求阙斋不可能在此时赠以寿联。以笔者浅见来推断,可能是同治九年(1870年)右铭四十岁时求阙任直隶总督时书赠右铭的。记此待考。
 
  (二)抚湘严惩贪墨
 
  犹记抗日战争时期在萍乡时,彦和先生为吾等讲述的一件故事:时右铭先生正当湖南巡抚,彼方十岁,随全家寓长沙巡抚署内。一日右铭先生升巡抚衙门正堂,彼则在堂后门隙间窥视,见兵弁戈什哈挟持数官员上堂对坐于堂中,顶戴整齐。右铭先生则朝服登坐,呵斥诘问来官,并数其罪行,该数官员口中唯唯,对所诘事项无言对答。然后右铭先生命令兵弁将该数名官员冠上顶带摘下,带下堂去。该数官员昏昏蹒跚而去,如痴如醉。彦和先生讲述时绘声绘色,栩栩如在目前。此数官员盖当时失职贪墨。
 
  后读散原老人《巡抚先府君行状》一文中有:"府君承困敝之后,纲纪放弛,吏益杂进,贪虐窳偷之风相煽,而公私储藏既耗竭,万事坏废待理方不可胜数。府君以谓:其要者,在董吏治,辟利源,其大者在变士习,开民智,敕军政,公官权。于是察劾府县以下昏墨不职二十余人,而代以良干者。复劾显僚豪幕最有气势者二人。桃源令贪暴无人理,上其罪至遗戌,群吏懔然,遂改观。"
 
  (三)书扇贻孙
 
  彦和先生珍藏其祖父右铭先生亲笔书写之扇面一帧,乃戊戌维新失败后,右铭先生被革职罢官,家居南昌西山??庐,时彦和先生年方十三,随侍在侧,因书扇以勖勉之也。文曰:
 
  读书当先正志:志在学为圣贤,则凡所读之书,圣贤言语便当奉为师法,立心行事俱要依他做去,务求言行无愧为圣贤之徒。经史中所载古人事迹,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勿徒口头读过。如此立志,久暂不移,胸中便有一定趋向。如行路者之有指南针,不致误入旁径,虽未遽是圣贤,亦不失为坦荡之君子矣。君子之心公,由亲亲而仁民,而爱物,皆吾学中所应有之事。故隐居求则积德累行;行义达道则致君泽民,志定则然也。小人之心私,自私自利,虽父母兄弟有不顾,况民物乎?此则宜痛戒也。
    
  四觉老人书示隆恪
 
  此段文字,强调立志须端正趋向,严义利之辨。彦和先生笃守祖训,服膺躬行,并毕生持守。当"七七"抗战爆发后,彦和先生料理父亲散原老人丧事毕,由北返南,途经上海。陈群借当年留日时同窗之谊,极力劝诱留任伪职,先生力拒,得间脱身,获免沾玷。《同照阁诗钞》有"丁丑冬南旋过沪友人召饮赋示同坐"一诗即写此事,诗云:
 
    南度凄然指陆沉,斜阳败垒气萧森。
     相逢何世魂犹寄,一掷无涯梦可寻。
     劫外盘飧今日尽,眼中形象故交深。
     少年同学堂堂在,谁识当年未死心。
 
  适抗日战争进至相持阶段,寇难方殷时,先生手书文信国公《正气歌》,悬之中堂以明志。凡此种种均显示其高尚的民族气节。义宁陈氏之高风亮节自戊戌以后,久为海内所景仰,历久不衰。观此书扇,益知渊源所自矣!(作者曾长期执教原蒲圻一中、蒲圻师范,已故)

附件:
分享到:
./t20121101_1224550_app.shtml
./t20121101_1224550_xxg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