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楼洞明清古街
羊楼洞地处湘鄂交界要冲,系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和“洞茶”原产地,是湖北老青茶的发源地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素有“中国砖茶之乡”的美称。明代诗人廖道南是这样盛赞羊楼洞的:“万嶂入羊楼,双溪绕凤丘。天开珠洞晓,月旁石潭秋。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若幽。登临长一啸,月夕紫烟浮。”
这里山势连绵,一望无际。与大山相接的万亩茶园在巨大的绿色画屏掩映下,俨然一片绿的世界。早晚时分,绵延数理的峡谷间云雾缭绕,云蒸霞蔚,朝霞夕照下的重山云峰,更是显得幽深秀丽,神秘莫测。山脚下,一条流淌着清亮泉水的小溪,从万山丛中蜿蜒而下,清澈甘醇的泉水绕镇而过,滋山养茶。使得这里的茶业品质优异,纯正幽香。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羊楼洞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
羊楼洞在清朝年间,就已是一个人口超过四万,拥有200家茶庄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在《大清皇舆全图》上,羊楼洞的标记与汉口、武昌是一样的规格。羊楼洞的兴衰史就是一部茶叶的传奇史。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12月,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羊楼洞镇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由陆路可集中茶叶原料和三省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由水路可达汉口,转运出口。因此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茶叶贸易集散地。到19世纪70—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晋商、粤商商人来此投资经营茶庄。0.4平方公里的小镇上麇集着200多家茶庄,人口超过4万人。他们之间许许多多都是来自10多个国家的茶商,他们用用不同的文化和滚滚财源促进了小镇的繁华。他们源源不断的车马,从这里用灵山秀水砌成的茶转,将茶砖用公鸡车从羊楼洞运到20多公里外的新店装船,然后,顺长江道汉口,在逆汉水至襄阳,走东口(张家口)或西口(包头)至俄罗斯恰克图。一路风尘,用长长地驼队,运至遥远的大草原和俄罗斯。或出长江,经海运到天津或运往朝鲜,日本,舟车相连,蹄帆交替,自此开创出了一条遥遥万里的茶马古道。
羊楼洞是“欧亚万里茶道源头”拥有得天独厚的“茶源文化”资源,同时作为赤壁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南部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羊楼洞明清古街承担着“茶源文化”时间和空间双重载体的重要作用,目前武汉卓尔文旅集团已进驻羊楼洞,投资20亿元连片打造国际汤茶文化小镇,再现万里茶路繁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