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节日习俗
赤壁传统节日较多,且活动内容丰富,这里只简记几个重要节日的饮食娱乐习惯。
春节
春节俗称阴历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前一天,即腊三十日,有的二十九日,全家人集聚一起关门吃团年饭,有的是中午,有的在晚上。席上极为丰盛,酒肉俱全,主要菜肴有腊肉、腊鱼、肉糕(鱼糕)、鱼丸、蛋卷、鸡汤等。一般都关着门欢饮慢吃,为时颇长,人称“吃年饭”。春节期间主要食用的副食品有米泡、米泡糖、雪枣、糖果等。除夕之夜,通宵“守岁”,大人围炉谈论农事,小孩手提灯笼到各家各户结伴游玩,鸣放鞭炮,噼噼啪啪,此起彼落,以为嬉戏。从正月初二起开始玩龙灯、采莲船、蚌壳精和踩高跷,村村串玩,有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圆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月半”“头节”。这天除有丰盛的饭食外,都兴吃糯米做的汤圆、糍粑和用箬叶包的沉浆粑。有“吃了月半粑,准备种庄稼”的说法。元宵节又叫“灯节”,这天夜里除门前张灯结彩外,间间房里都灯烛通明。民间有“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的说法。
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无论城乡,群众都爱在这一天用开花的地米菜(荠菜)煮鸡蛋吃,传说能明目和预防头痛。这天,过去读书人结伴外出“踏青”,游山玩水,咏诗填词。民间时期学校常在这天组织学生“远足”,举行野餐活动。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是我市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吃盐蛋、粽子、发粑、喝雄黄酒,并购买芝麻糕、绿豆糕馈赠老人或亲朋。这天,陆水、蟠河、泗水一带群众常举行龙舟竞赛活动。竞赛时,河岸观众呐喊助威,颇为热闹。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月饼团聚赏月,农村还兴吃汤圆、糍粑。近年来,党政机关、政协还邀请各界人士举行茶话会,叙情怀,表政见。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过去文人喜爱携酒登酒,填词咏诗,欣赏秋色黄菊。1980年国家把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机关团体多于此日前后组织老人登高览胜、外出旅游或开展文艺演出和各种老年比赛活动。
另外,民间还有立夏日吃蛋、喝汤和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
早时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的农村,每家每户都喜欢吃泡谷米。这个沿袭已久的习俗,谁也说不清是从何时开始的。泡谷米,就是将稻谷入大锅内放足水煮,煮沸,以至把谷煮“开花”为止。然后暴晒干透,不除谷壳,直接倒进石碾中碾成熟米,即成泡谷米。也有的用石礁舂至熟米。在中伙铺一带亦叫“煮谷米”。这种米颗粒整齐,没得半粒强米,都是成饭醇香、可口,老人和小孩子食后易消化。这种米特别耐煮,煮后成饭比普通的饭粒硕大一倍有余。如果突然来了客人,不用再加米煮饭,只需加水延长煮饭时间就可增加米饭饭量。夏天加绿豆煮粥,消暑解热,提神开胃。所以民间有“泡谷米,香又甜,煮粥饭,寿延年”的说法,昔日的泡谷米,是赤壁人民饮食结构中的主食。为什么人人爱吃,又形成了习俗,至今尚有余风呢?说起来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哩!
很久很久以前,在赤壁城东北面的丁母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儿子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去了,家里只剩下婆媳两人相依为命,以打草鞋卖度日。后来年景又不好,加之兵荒马乱,打的草鞋也卖不出去。因此,连野菜加稀粥也喝不上。加上婆婆年迈体弱,病饿交加卧床不起。媳妇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用尽一切办法也无济于事。无法使婆婆喝饱一餐粥,走途无路,只有到附近的村庄大户人家,讨些残汤剩饭来给婆婆充饥。但老人的病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媳妇想是不是吃了这些残汤剩饭所致。于是,将讨来剩饭用泉水淘洗干净,再拿到烈日下暴晒干透,尔后,用文火煨成稀粥,一口一口的喂婆婆,就这样一连几日,老人的病开始好转。媳妇又喜又忧,忧的是吃的从何而来,附近又讨不到,只有远走他乡,越讨越远,讨来的剩饭洗净晒干十天半月往家里送一次。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媳妇风餐露宿,积劳成疾,暴病身亡,而婆婆倒活了九十九岁,临终前,家里还剩有不少媳妇讨回来干冷饭(剩饭晒干后人们叫干冷饭)。
媳妇的行动感动了乡亲们,大家七拼八凑,凑钱给她立了行孝碑。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孝心的媳妇,并仿照她孝敬老人,把谷煮熟,碾成米,一则老人吃后可以延年益寿,二则告诫后生要孝敬老人。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