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

赤壁交通

赤壁长江公路大桥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来源:赤壁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1-01 打印文章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拟建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南岸属于赤壁市赤壁镇,北岸属于洪湖市乌林镇。项目起点与洪湖市规划的四桥路相接,跨越长江后,终点与已建赤壁一级公路相接。以赤壁矶为河段标志,本河段上距荆江末尾城陵矶70km,下距华中重镇武汉170km。路线全长为13.10km,其中长江大桥全长4557m;接线全长8.543km(南接线长5.853km、北接线长2.69km)。

    项目地理位置见下图。


拟建项目路线走向示意图

    1.2 项目背景

    赤壁、洪湖地处鄂南长江中上游的南北两岸,北邻武汉,南接岳阳,西北与江汉平原接壤。两市分属于两圈(武汉城市圈、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建设带)的节点城市。赤壁位于赤壁市西部长江南岸,隔江与洪湖市乌林镇相望。这里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江北岸的江汉平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农副土特产基地,江南岸的幕阜山区有丰富的楠竹、木材、果茶等林业特种资源。南岸的岩盐、卤水、石灰石、白云岩、煤、硫、钒、锰、金、银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优良区位条件和众多的优势资源的这一地域,由于受长江阻隔,两岸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较薄弱,受其影响,这一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随着国家开发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计划的逐步实施,这一地域的经济发展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需要。
    根据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天门至赤壁一级公路作为“纵三线(随岳高速公路)”的支线,在湖北省南部横向连接 “纵二线(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则是构建天门至赤壁公路的过江通道,是天门至赤壁一级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1.3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起点至收费站(AK17+400~AK29+650)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33.5m;收费站后与赤壁一级路相接部分(AK29+650~AK30+500)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21.5m。全线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

 

1.4主要工程数量

  拟建项目总建设里程为13.1公里,全线设大桥6302米/10座,中小桥111米/2座,路基土石方70.43万m3,排水、防护工程圬工4.23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27.64万m3(不含互通及桥梁),全线共设平面交叉2处,设涵洞10道,监控管养中心和收费站1处。工程永久占地共计978.3亩,涉及拆迁各类建筑物共11816平方米。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2。

 

 

 

第二章  环境现状评价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1 社会环境影响
(1)天门至赤壁一级公路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线(随岳高速公路)”的支线,而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则是构建天门至赤壁公路的过江通道,是天门至赤壁一级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因此项目符合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
(2)拟建项目距离赤壁县规划区边界最近距离约3.6km,一级公路对沿线居民没有阻隔影响,也更好为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项目实施对赤壁镇近远期规划都不会造成影响。
(3)本项目永久占地共计978.3亩,预计拆迁各类建筑物共11816平方米,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经济补偿和妥善安置措施后,影响较小。
(4)本项目推荐路线中有与矿区范围重叠的部分,且工程建设将产生影响矿产资源正常开采的压覆矿情况,因此项目推进过程中,建设部门应与当地政府做好协商工作,并严格按照湖北省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相关各项手续,确保将本项目对矿产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5)项目除设置长江大桥外、另设大桥9座、中桥2座,涵洞10个,做到尽量不切割现有的河网、沟渠等,基本保证了现有水利布局,对项目沿线的水利、灌溉等设施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3.2 生态环境影响
(1) 工程占地及施工造成的带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损失的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而公路绿化又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此,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2) 长江大桥施工及营运期对长江新螺段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影响主要是形成新的水下物理障碍、航行船舶密度增加、形成新的水下噪声源、空气污染加重和可能的重大水污染事故。另外,大桥营运期间,一旦在桥面发生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若不采取预防及应急措施,可能造成危险品泄漏入长江水体,从而对保护区的保护物种产生生存威胁;新增的水下桥礅会占用部分水面,连同高密度航行的船舶构成较大体积的物理障碍,会挤占豚类等水生生物部分活动水域,导致部分豚类和鱼类个体逃离该水域。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执行必需的生态补偿措施的前提下,大桥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长江豚类、珍稀鱼类、主要经济鱼类,以及新螺段白?D豚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有限。
(3) 项目所在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均为常见的蛙类、蛇类以及雀形目鸟类等,大型兽类十分稀少。各类动物的适宜生境分布较为广泛,活动范围较大,可以主动迁移到周围相似的生境中。工程建设对这些省级保护动物影响的范围不大且影响时间较短,可随施工临时占地植被的恢复而缓解。对于沿线的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公路沿线附近区域有较大范围的替代生境,受影响动物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栖息场所,因此对于重点保护类动物的影响不大。
(4)本项目占地会使沿线耕地(主要为基本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但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需采取有效的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
(5) 项目沿线设置的2处取土场均远离城镇规划区,周边无敏感水体,无文物保护点分布,周边无居民点分布或对居民点影响较小。取土场取土后平整土地,可恢复为耕地或林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取土场设置基本合理。
(6) 项目沿线拟设置的弃渣场远离城镇规划区,周边无敏感水体,无文物保护点分布,周边无居民点分布或对居民点影响较小。弃渣后覆盖表土,可种植林木进行生态恢复。
(7)项目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沿线河流、水系的协调以及对水利灌溉设施的影响。项目所经河流和各种灌渠均将采用桥梁和涵洞跨越,因此对区域灌溉系统产生的影响可减轻到最小程度,项目建成后,桥涵系统基本可维持区域内农业灌溉系统不受影响。
3.3 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后,其影响较小。施工期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5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外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施工期间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暂的,局部的,通过文明施工和有效的管理,施工期的噪声污染对沿线的环境影响可以减小,施工活动结束,噪声也随之消失。
营运期: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计算结果,公路交通噪声将对沿线村庄的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中远期公路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逐渐增大,需要根据敏感点的特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3.4 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拟建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跨河桥梁水下构筑物的施工对河流水体的影响、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冲洗砂石材料的废水对周围水体的影响,其中长江大桥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可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来减缓公路建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尤其是加强桥梁建设点、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和筑路材料运输的管理。在采取合理有效的各项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将被降低至最低程度。
营运期: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收费站、监控管养中心等公路附属设施的污水排放,以及路面沉积物被雨水径流冲刷进入沿线水域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对收费站、监控管养中心等公路附属设施,合建污水二级生化收集处理系统;对跨越长江的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营运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3.5 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期:拟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等产生的粉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可将本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降至最小。
营运期:通过类比分析,项目营运近期、中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但营运远期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影响将逐渐增加,公路沿线20米内NO2浓度可能超标。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公路两侧的绿化、不断采用清洁能源加以缓解。
辅助设施采用电力供热,且不设餐饮,不会对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第四章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4.1 设计阶段
(1)严格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对辅助设施用地面积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选在荒地和劣质地,尽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2)合理设置临时用地(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取土场、施工便道等)和公路辅助设施占地,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
禁止将取土场、施工场地等设置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路段;施工场地应远离村庄、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一般要求选在处于上述敏感目标下风向300米以外,并远离河道;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道路,新开辟的施工便道,尽量减少大填大挖,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3)建议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开展公路绿化设计和景观设计工作。
(4)建议委托专业单位开展环保设施设计工作,保证环保措施有效防治污染。
4.2 施工期
(1) 社会环境:根据本项目的文物调查报告提出的保护措施,对项目涉及的5处文物点在项目施工前采取不同保护措施予以发掘保护。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若在公路沿线、施工场地等有文物发现,应立即停工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由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考古勘探、考古发掘、搬迁、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文物保管与陈列等步骤进行价值评估及抢救性挖掘之后方可复工。
(2) 生态环境:对建设中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项目沿线的2处取土场取土后平整土地,恢复为耕地或林地;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管理,禁止捕猎各种陆生、水生生物;施工期参照本项目水保专题报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为重点,植物措施为辅助,起到长期稳定的水土保持作用。长江大桥在桥梁设计中增加降噪设计和设施,采用水下气泡帷幕等方法降低施工噪声,加强对施工区域监管,加强对运输有毒有害物质车辆监管,加强对渔业和航运业监管,加快长江豚类救护站及宣教基地建设,长期开展水生动物和环境监测、研究。
(3) 声环境: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禁止夜间打桩等高噪声施工作业,避免对附近敏感点居民的生活和休息造成不利影响;在利用现有道路运输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居民集中的区域,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昼间施工时,对距离施工区40m内的敏感点建设临时声屏障;对于距公路很近而受施工期噪声影响较重的敏感点,参照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对于需要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敏感点在施工期就予以实施。
(4) 水环境:长江大桥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水下部分施工,并采取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如围堰法施工,并做好施工监理工作;长江大桥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若必须新建施工营地,则应当远离河道,配备生活垃圾收集储存设施,并定期清运,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集中收集设化粪池处理;桥梁施工的建材堆场、拌和站和预制场等施工场地也应尽量远离长江,距离保持在300m以外。拌和站、预制场和物料堆场等施工场地产生的施工废水如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的淋洗废水等,需经沉砂池初步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鱼塘。
(5) 环境空气: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拟在未铺装路面、粉状建材堆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施工场地、沥青和灰土搅拌站应尽量设置在公路永久占地范围内,应设置距离居民区下风向300米以外,采用全封闭式搅拌设备。
4.3 营运期
(1) 声环境: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于超标的敏感点拟采取通风隔声窗、声屏障的降噪措施,确保沿线居民声环境质量达标。
(2) 水环境:对长江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管网及收集池)、配备监控和限速警示标志等设施;沿线的监控管养中心和收费站污水合并处理,设置一套二级生化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并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后,尾水排入附近沟渠或用于周围绿化。
(3) 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149号)的相关规定,编制本项目的应急方案和计划。
(4) 环境空气: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同时加强对收费人员的技能培训,减少车辆滞速怠速状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5) 生态环境:长江大桥运行期间,开展桥位附近豚类和重要鱼类的监测工作,包括豚类活动监测、鱼类产卵场和洄游监测等;公路用地范围全面绿化栽植,可起到保护路基、防止土壤侵蚀、美化路容景观的作用,同时补偿因公路征地损失的绿地,起到调节沿线带状地区的生态环境作用。


第五章  结论


    拟建赤壁长江公路大桥符合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工程因跨越长江,不可避免地需穿越长江新螺段国家级白?D豚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设单位委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制了工程经过该保护区的专题评价报告,认为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执行必需的生态补偿措施的前提下,大桥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长江豚类、珍稀鱼类、主要经济鱼类,以及新螺段白?D豚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有限。
    工程选线中贯彻了环境选线的理念,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其它生态敏感区域,工程建设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减缓,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1 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幕阜山低山丘陵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形属平原-丘陵(岗地)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南部(AK25+000~终点)以丘陵-岗地地貌为主,属幕阜山北麓余脉尽头,海拔高程20-100米;北部(A方案起点~AK25+000)以平原地貌为主,海拔高程15~30米。
(2)气象:项目区属华中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夏雨热同步,秋冬阳光互补,严寒期短、无霜期限长,年无霜期在240--280天,年平均气温12--17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29℃。
(3)水系水文:本项目经过的主要地表水体有长江、小河、大佐湖等。
(4)土壤:项目沿线及影响区域土壤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种类繁多,共有4个土类,分别是:水稻土、潮土、红壤、草甸土。
2.2 社会环境
(1)项目直接影响区内的洪湖市、赤壁市2009年GDP增幅均大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也都大于各自所在的荆州市和咸宁市增长水平。洪湖市地区经济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赤壁市则与咸宁市乃至湖北省产业侧重方面一致,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项目沿线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项目直接影响区的洪湖市、赤壁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均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而两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则稍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增长幅度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工程不涉及沿线的城镇规划,赤壁镇的城镇规划区边界距离线位最近距离约为3.6km,与线位距离较近的区域规划用地性质为绿地,拟建工程与沿线城镇规划无冲突。
(3)拟建公路均不穿越沿线重要的风景旅游区,与本项目较近的旅游景点为赤壁古战场旅游区,拟建线位与旅游区规划范围距离在5公里以上,因此建设对景区没有干扰。
(4)根据本项目文物报告,在本项目路线走廊带内,推荐方案共涉及文物点5处。其中2处为项目直接穿越,另外3处为距离项目范围较近。
(5)根据压覆矿产调查报告结论,拟建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压覆及周边范围内探矿权设置数量为2处,即湖北省洪湖市乌林地热田矿床(T1)和湖北省洪湖市乌林地区矿产预查(T2)。无采矿权设置。
2.3 生态环境
(1)项目所在区域为长江中游,位于幕阜山低山丘陵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形属平原-丘陵(岗地)地貌,地形起伏不大。项目沿线耕地、湿地、林地等土地类型均有分布,其农业生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集农、林、渔业的人工综合生态。项目所在地区耕作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赤壁市久有栽桑桐、植苎麻的传统,多在山坡空地种植松、杉、檀等,村前屋后种桃、李、枣、梨等,水旁河岸插种杨柳等。由于长期的农业活动干扰,评价范围内的林地面积较小,基本上没有天然林,大多是人工种植的防护林、渠道林及农田林网,主要乔木树种是意杨、杉木、樟树。在田间地头及荒地等处有灌丛和灌草丛分布;评价区内水域面积较大,还有不少水生植被存在。
(2)项目所在区域土地资源主要是耕地,拟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种植为主,呈典型农业生态特征。
(3)拟建项目跨越长江,路线不可避免的需经过长江新螺段国家级白?D豚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全长135.5km,面积178km2,包括划定范围内整个江段的水面和滩涂,划定团洲、土地洲、复兴洲(白沙洲)、护县洲、老湾故道、腰口至赤壁、南门洲、谷花洲至螺山八个核心保护区,核心区外围200m为缓冲区,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拟建工程AK20+857至AK23+967经过该保护区的实验区。拟建工程以大桥形式经过该保护区,保护区路段不设服务区、管理中心等附属设施。
(4)评价范围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5个群系,此外评价区还分布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工植被,包括一部分经济林和农业植被。在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
(5)
(6)评价范围两栖动物共有1目4科8种,其中有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一种,即虎纹蛙。湖北省省级保护种类6种:中华大蟾蜍、沼蛙、泽蛙、金线蛙、黑斑蛙和饰纹姬蛙。评价范围内爬行类动物共有2目8科15种,以游蛇科的种类最多,无国家重点保护爬行动物;评价范围内兽类共计有6目6科14种,以啮齿目的种类最多,无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兽类;评价范围内共有鸟类56种,隶属于15目30科,雀形目种类最多。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鸳鸯、红隼、鸢和长耳?^;被列入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24种,占总种数的42.86%,分别为白鹭、苍鹭、大白鹭、董鸡、水雉、鸬鹚、赤麻鸭、绿头鸭、凤头????、珠颈斑鸠、四声杜鹃、戴胜、黑枕绿啄木鸟、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丝光椋鸟、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乌鸫、大山雀。
(7)推荐项目位于平原微丘地带,所在区域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
2.4 声环境
对项目区典型敏感点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1类区昼夜声环境总体可达标。4类区由于受现有赤壁一级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夜间部分时段声环境现状超标,昼间可达标。总体上,沿线声环境环境现状良好。
2.5 地表水环境
项目沿线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水库密布。公路跨越的主要水体有长江、小河、大佐湖等。根据湖北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10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沿线地方水环境功能区划,长江虽然有饮用功能,但项目跨越处未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功能为渔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经现状监测,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的pH值、SS、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等监测指标,除氨氮略有超标外,其他指标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应标准。长江大桥桥位附近处2009年丰、枯、平水期常规检测数据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总体来说,项目沿线水环境现状良好。
2.6 环境空气
经现状监测,项目沿线的环境空气中TSP和NO2现状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附件:
分享到:
./t20121101_1224612_app.shtml
./t20121101_1224612_xxg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