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住建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市住建局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4-24打印文章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之年,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央、省、市及我市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落实了中央、省、市的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不摘”的要求,坚决守住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贯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主要成绩与做法        

(一)落实危改政策、做到应改尽必农村危房改造按照突出重点、安全为本、分类实施、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村危房改造。2021年我市落实农户危房改造13户,下达补助资金23.5万元,全部改造完成,按标准完成验收。

(二)易地搬迁扶贫,搬迁安置到位我市共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11个104户,其中,官塘驿镇有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计安置25户93人,现已全部入住,其中,张司边村安置点共安置6户20人,官塘村安置点(涉及黄沙村、龙凤山村、随阳村、洋泉畈村、双丘村)共安置19户73人。搬迁人口中有劳动力的57人,务工人数54人,其中安排公益性岗位13个,低保户14人。赵李桥镇三个易地搬迁点,共有脱贫户32户103人,其中石人泉安置点21户69人,建于2018年;羊楼司安置点7户22人,建于2017年;镇区安置点4户12人,建于2018年。共有劳动力人口65人,总务工人数57人,其中省外务工人数19人,省内市外务工人数8人,市内务工人数30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4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数实现百分之百就业。享受政策兜底政策34人。新店镇五个易地搬迁点,共有47户161人,其中官仕坳村安置点15户48人;朱巷村安置点9户40人;雨亭村安置点11户33人;花亭桥集中安置点共9户30人;花亭桥村十二组安置点3户10人。共有劳动力人口99人,总务工人数9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9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户数实现百分之百就业。享受政策兜底政策47人。

(三)实现安置就业、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事,夯实产业基础,为搬迁群众谋就业之法,增强搬迁户自我。一是采取“公司+基地+脱贫户”的模式,协调镇区企业和安置点周边基地优先安排脱贫群众,实现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张司边村安置点的部分搬迁户在果木基地就业,官塘村安置点的搬迁户在镇区竹木加工厂、电子厂等地就业。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内生动力,为年龄较大的搬迁户协调解决菜地种植事宜,大力发展培训农业大户。三是以稳就业为主继续关注搬迁户就业,利用公益性岗位、外出务信息等多措并举,提高就业率,达到每户有劳动能力家庭有一人以上就业或安排公益性岗位。朱巷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员依托锦鲤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和引导安置点人员在辉腾锦鲤产业园进行务工,通过务工措施,实现主动致富信心和能力提升,有力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引导官仕坳村搬迁安置点安置人员在鹏利油茶专业合作社进行务工,通过协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以油茶产业为依托,鹏利油茶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导花亭桥村安置点人员到赤壁市清茗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业单位务工,同时通过务工、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安置点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工作技能;雨亭岭村安置点借助位于镇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安置点人员到镇里电子制造厂、个体户门店等经营主体单位务工。通过镇协调和安置点人员再就业培训,确保争取岗位达到30个以上,实现安置点人员有可靠的就业岗位、有力的就业指导、明显的就业成效。

(四)做实产业帮扶、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投入第二批中央财政资金20万元建设赵李桥镇石人泉村安置点四季果园第二期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有:1.2亩荒塘改造稻虾鱼池、2.15亩荒坡新建高标准猕猴桃、四季果园内部道路硬化2公里、新建小冷库50平方米、四季果园内部新建农家乐,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建设完成后可以充分带动易迁点搬迁户就近就业,同时促进石人泉村旅游业发展。

(五)建设基础设施、落实配套服务。坚持持续抓牢“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搬迁群众需求。8个集中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已全部按要求建设到位,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开通,卫生室、图书馆、便民设施、消防设施等与村委会实现共建共享。坚持发挥“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引领作用,将安置点建在党支部旁,让党旗飘扬在易迁点一线,安置点与村支部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司法所等多部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法治与道治宣教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六)做好驻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局选派了3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了6名干部职工为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工作中,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有心用情用力干好驻村工作。十八里畈村根据自然条件和小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发展水产养殖,小龙虾53户,面积超过600亩,养鱼10户,面积超过320亩,帮助种粮大户,将全村的650亩稻田进行了集体化、机械化,保障了农民收益增收,做到了无田荒、无地荒,绿满田、谷满仓。屏山村御帮助开展污水治理工作,对全村23个村民小组进行污水管道铺设到户,解决了群众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白羊村帮助发展种植优质水稻为主,以西瓜、荸荠、甘蔗等多种特色种植为辅,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特色种植规模,与赤壁市葛仙山有机茶业公司合作,种植茶叶600多亩。发展稻虾套种1000余亩。投资7万元,修建周家桥与汀泗镇隔河公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将村5.7公里主干道由3.5米水泥砼路面拓宽至6米宽沥青黑化路面等。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不摘”的要求,坚决守住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我局局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以“一帮一”或“一帮二”、“面对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驻3个村共结对帮扶75户,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坚持帮扶与励志、措施帮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全面跟踪着力解决实际困难,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

二、存在问题。我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短板: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还不够好。二是农村危房处置还不够精准年久失修、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还有群众住危房;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产业发展基础不牢。  

三、2022年工作计划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不摘”的要求,坚决守住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是建立农村危房改造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全面排查农村危房结果,对原有鉴定不准、年久失修、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进行监控检测,做到发现一户、鉴定一户、改造一户、验收一户、补助一户,全力保障老百姓住房安全。
  
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力度。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剩余劳动力仅仅依靠安置点附近打零工获得收入情况,一方面计划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建立蔬菜基地,吸纳一部分安置户劳力在蔬菜基地务工,同时成立配送公司,再吸纳一部分年轻安置户劳力在配送公司务工,将蔬菜基地的产品向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以及建筑工地食堂配送;另一方面建立红色惠民物业,对易地搬迁安置户进行就业培训,培训后在红色惠民物业务工。
  
三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提高贫困户收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费扶贫”的论述以及国务院、省、市关于消费扶贫相关要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会福利以及办公用茶叶等全部购买扶贫产品,为贫困户生产产品打开销路,提高贫困户收入。
                                                                                                                 2021年11月20日

附件:
分享到:
./t20220424_2601129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