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健康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践行“十拼”精神,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全市卫生健康能力现代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建设共同富裕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赤壁实践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以深化医改为动力,持续建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实施强
县工程”,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人民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支持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医联体。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区域性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心电中心、健康180平台等建设。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行基于RBRVS(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的绩效管理系统,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三医”协同工作会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2.系统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力争创建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2-3个、市级重点专科5-8个。巩固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成果,支持市蒲纺医院、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赵李桥镇卫生院、官塘驿镇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合理布局多院区。不断提升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支持官塘驿镇卫生院、赵李桥镇卫生院建设特色科室,支持车埠镇卫生院、神山镇卫生院采购CT。加强村卫生室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卫生室合理布局,加强大学生村医的后续管理和培训。切实加强基本公卫的精细化管理,做真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会同教育部门推进学校医务室建设。
3.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持续推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行动,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化诊疗流程,完善线上预约、自助机挂号、人工窗口挂号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就诊预约渠道。改善住院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推行包括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在内的多种日间医疗服务。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丰富二级及以上医院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量及内涵。加强出院随访服务,建立和落实出院患者责任医师定期随访制度。深入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0%和98%以上。
4.加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镇和产业“双集中”需要,扩大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生态新城新院区、人民医院物理楼、蒲纺医院内科楼、市妇幼保健院公共突发事件(妇、儿)应对能力提升项目等建成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启动精神病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新一轮医疗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
5.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管好用好健康大数据平台,拓展全生命周期健康大数据平台功能和应用,切实发挥健康大数据互联互通作用。加快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信息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区域内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提供技术支撑。
二、聚力大健康大产业,打磨“健康赤壁”成色
6.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卫健部门作为大健康产业办的牵头协调职能,完善“一办六组二专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大健康产业链“领衔推进、协同联动、项目推进、问题办理、调度督导”工作机制。开展“医、药、养、健、游、护”六大板块基础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市大健康产业市场主体、产业分布、发展基础、优势短板,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加快编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大健康产业长远稳定有序发展。依托市属健康产业投资管理企业,加强大健康产业国有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招商,服务企业生产,协调推进美丽健康园区建设。
7.深入推进“健康赤壁”建设。支持市疾控中心创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深化卫生乡镇、无烟机关、健康单位、健康食堂等系列健康细胞创建活动。不断完善“323攻坚行动”统筹协调和一体化推进机制,落实防筛管治研重点任务,推动防治体系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学生近视等筛查干预,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卫生工作,着力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指标水平。深入推进健康促进行动,会同教育部门推进健康副校长工作体系建设,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会履行健康责任。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健康宣讲“五进”活动,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分餐公筷”“垃圾分类”“健康乐跑”等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活动。
8.不断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积极生育激励保障措施,激发育龄群众生育积极性。加强出生人口监测,认真落实人口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提高出生人口信息的上报入库总量和上报及时率。落实奖特扶人员资格审核和扶助金发放,落实上门走访慰问慰藉,关心关爱特扶困难家庭。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专项行动,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班,推进公立托幼培育中心项目建设,全年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90个,力争每千人口托位占比3.6个。
9.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医养机构建设管理,完善城乡医养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办养老工作。加强与国有健康产业企业合作,建立院企合作机制,探索公立医院办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做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巩固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扎实做好2024年度全市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工作。深入推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
10.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力度,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低位水平。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提高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内涵质量。规范助产机构准入,加强日常监管。
三、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中医药服务提质升级
11.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落实中医药相关政策,积极打造成网络健全、设施设备完善、人员配备合理、综合管理规范、中医药防治康养融合发展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各类传媒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药工作的宣传阵地,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努力在全市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12.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以市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及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以针灸、推拿、骨伤、康复、肛肠、皮肤科、妇科、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肾病等为重点的中医优势专科群。
13.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稳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14.加强传染病防控。加快建立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重点的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机制。构建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实施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干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达到95%以上。做好结核病疫情监测、健康教育、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
15.加强慢性病防治。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健康促进县创建成果,推动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以公共卫生措施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及评估干预,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大力推动慢性病一体化管理。
16.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推进疾控机构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明确疾控局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定位,稳妥推动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融合、业务优化整合。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加强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推动落实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
五、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卫健系统发展安全
17.夯实平安建设基础。落实“三管三必须”,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重大风险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大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及特种设备设施等重点领域突出安全隐患治理。持续抓好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紧盯卫健部门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妥善化解。加强社会舆情风险管控,提高舆情预警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党委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确保卫健系统持续平安稳定。
18.防范化解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风险。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防范规划,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会监督,严防金融风险,确保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卫健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19.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卫健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持续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和基层支部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党员队伍“双培养”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和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探索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系统内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健全机关纪委和医疗机构内设纪检监察机构运行机制。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20.加强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继续深入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和用药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医院建设。把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筑牢医务人员廉洁从医意识,规范医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医务人员自觉抵御不良诱惑和不正之风。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医疗机构100%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档案,落实每年两次考评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加强卫健系统内学法守法用法学习培训,持续优化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扎实推动卫健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规范、服务、诚信”的医院文化。
21.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机关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农村订单免费本科医学生招录、“招硕引博”等人才招录力度。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建立“百名专家联乡镇”工作制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卫健系统“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推进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巩固干部人事档案专审成果,充分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干部,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及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
22.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把加强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作为卫健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和落实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宣传教育、文化传播、榜样引领、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促进卫生健康文化进入新境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健康福祉提高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