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春季开学食品安全提示

来源: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2-14打印文章

春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新学期伊始,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春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示如下:

‌一、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从业人员管理。排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保持有效健康证明,并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2.落实食堂清洁消毒,全面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对食堂后厨和就餐场所、设施设备、公共接触物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及餐盘、筷勺等开展“搬家式”深度全面清洁和消毒;全面清扫内外环境,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加强食堂的防鼠防蝇防虫防尘管理,保持空气畅通。备齐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杀用品。

3.清理查验库存‌食材、饮用水的安全使用。对上学期留存的食品原料、饮用水及相关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及时清理过期或腐败变质和感官异常的食品、食品原料,做好详细登记,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和已启封的调味料。

4.维护“三防”设施。全面排查防鼠挡板、篦子、防蝇纱网等是否存在缺失、残损现象,及时修复或更换,有效防止鼠类、蝇虫侵入,营造安全卫生的食品加工环境。

5.检修设施设备。对冰柜、食品留样柜、消毒柜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确保正常运转,校准温度符合要求;确认“互联网 + 明厨亮灶”系统正常在线,监控覆盖食品加工的各个关键区域,实现食品加工全程可视化、可追溯。

‌二、开学后严格要求

1.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清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确保所有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坚决杜绝带病上岗,落实晨检制度,及时登记、报告并调离出现症状的人员。及时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别是新招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持续提升全员食品安全意识与专业素养。

2.加强食品原料和生活饮水管理。重新审核供货商资质,确保合法合规、信誉良好;对每一批次购进的食品及原料进行严格细致查验,如实记录进货信息,妥善保存供货商资质证明、票据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抓牢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质量关。

禁止采购使用未按规定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品及其制品。确保采购的食材分类、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学校食堂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严格备餐和留样管理。对备餐区、分餐区的台面、地面、空气等进行定时充足消毒,减少提前上菜时间,做好饭菜遮罩,确保不产生交叉污染,食品不超时食用。落实专人、专账、专用加锁冷藏设备,每餐次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不少于125g,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并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存放48小时以上。

4.严格餐食加工制作过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工操作,确保热食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严格做到生、熟食物相分离,防止食物的交叉污染。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和使用。

5.师生注意事项。供餐可采取错时错峰、送餐到班、分散用餐等方式,避免人群聚集用餐。保持个人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光顾路边摊,不要食用“高盐、高糖、高油”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提倡合理膳食,摄入优质蛋白。

6.严防食物中毒和诺如病毒感染。最近气温回升,食物若储存加工不当,容易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食用后可能造成胃肠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遇到类似情况,学校应及时组织救治,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

三、强化监管与落实主体责任

(1) 健全管理体系。学校校长(园长)要切实履行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合理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岗位责任,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2) 强化自评机制。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健全食品加工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年总结”工作机制,全面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3) 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完备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各部门职责,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面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4) 倡导节约风尚。将勤俭节约理念深度融入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备餐供餐等各个环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积极践行“光盘行动”的时代新风尚。

附件:
./t20250214_3907375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