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2023年驻青枫岭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坚持把联系青枫岭村帮扶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枫岭村位于蒲纺山城南端,与崇阳县桂花泉镇仙坪村相邻,高山地貌,距城区20公里,市镇9公里,辖区面积1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4亩。辖村民小组8个,266户1296人。共有党员 38 名,预备党员1名,村两委班子5人,支部书记、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两委“委员”3人。全村现有脱贫户42户154人,低保户39户48人,脱贫低保户11户16人,残疾人19户19人,异地搬迁4户17人,公益性岗位17人。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约720人,其中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外出务工73人。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工作安排。市司法局年初制定并部署全年驻村帮扶工作安排,明确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帮扶措施等内容,确保驻村帮扶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干部总体帮扶水平。利用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党组会议、中心组理论学习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关于驻村帮扶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干部职工在驻村帮扶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思想意识,不断巩固提升驻村帮扶整体帮扶成效。二是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帮扶成效。市司法局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在开展各类帮扶工作的同时,结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工作,发挥“法治护航 精准扶贫”作用,稳步推进各类帮扶措施落实落细、落到实处,将驻村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研究纳入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实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力争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考核中位居前列。
(二)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帮扶成效落地生根。
一是积极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大排查。市司法局组织驻村工作队及全部帮扶干部职工通过全村入户深入青枫岭村全面开展返贫监测大排查,共排查 266 户。共计对脱贫户 42 户,低保户39 户,残疾人19 户,因病户等八类人员进行排查,已解决困难人员低保人,申报公益性岗位15人,其家庭生活及治病都有保障。截至目前,青枫岭村无监测户。
二是引导并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针对不同建档立卡户致贫原因、家庭劳动力等情况,因户施策,制定符合该户的帮扶措施,谋划全年建档立卡户特色种养业发展,协助符合产业补助条件的贫困户申报“一户一策”种养补贴,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已脱贫户通过畜牧养殖、红薯种植等方式勤劳致富,带动家庭收入水平,提升家庭自身“造血”能力。目前,青枫岭共有户开展“一户一策”特色种养殖项目,共计申报养殖补贴 9 户,水产养殖及种植补贴 6 户,全部完成特色种养业补助资金申报工作,全年共计3万余元,在降低贫困户种养成本的同时也有效调动贫困户劳动生产积极性。
三是落实就业扶贫工程。对有外出务工计划的建档立卡户,畅通用工信息,协助贫困户做好网上应聘。共为 6 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提供有效信息。同时联系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单位,为2名家庭困难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年收入增加 7200 元,解决了该两户困难群众就业问题。
四是提升智力扶贫工程,巩固帮扶成效。市司法局和青枫岭共同协助市教育部门做好在校贫困生摸底统计,对符合条件的 8 名贫困学生,及时申请教育资助,降低家庭教育支出,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后顾之忧。共申报异地就读补助0 人,雨露计划 6 人,教育资助 6人,为脱贫户42户154人购买综治保险5160元目前均以落实到位。
五是抓好消费扶贫内生动力。市司法局通过多举措向干部职工宣传消费扶贫各项政策,并结合“10·17”扶贫日、线下线上“职工爱心消费扶贫”等活动,鼓励干部职工自行购买红薯粉、土鸡、鸡蛋等农副产品,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助力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市司法局共开展3 次消费扶贫认购活动,累计消费金额3 万元。
六是发挥法治护航精准扶贫作用。市司法局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搭建法治宣传平台,线上线下齐开展,制定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菜单”,线上采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线下通过每月集中帮扶走访、发放法治宣传图册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思维。同时,市司法局还注重群众矛盾纠纷摸排,对存在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做到提前介入、及早发现、尽快调处,实现了连续多年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为全村和谐稳定奠定良好局面。市司法局为青枫岭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工作累计投入 万元。
七是深入开展“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活动。市司法局将“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活动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相结合,深入包保村组,与村委会干部一道走访村民,向他们介绍政法工作成效、宣传反电诈知识,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等内容的同时,收集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解决。活动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 条,发放宣传资料 320 份。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项目少、规模小,贫困户收入少;扶贫对象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发展自主产业有很大的难度,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身脱贫动力。
(二)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产业发展形成不了规模,土地利用不够充分。
(三)宣讲扶贫政策时部分贫困户记不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时常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高贯彻上级政策的精准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关于驻村帮扶的文件精神,组织帮扶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认真细致的做好扶贫资料的审核、把关,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认真逐户清算贫困户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加大驻村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驻村帮扶政策宣传,加大政策讲解,提升满意度。对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加强劳动技术培训,努力不断提升贫困户种养殖技能。
(三)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积极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或在本地企业务工就业,多方面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来源;对村里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贫困户发展的特色项目,通过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通过自主产业增加收入,实现稳固脱贫。
(四)明确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量想尽办法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争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