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司法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市司法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4打印文章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赤壁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赤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思想引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巩固思想防线。利用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开展政治轮训5次,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集中研讨3次,支部主题党日学习12次,班子成员讲党课6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2次,凝聚共识,共筑信仰,强化政治意识,提升政治能力。二是学习法治思想,体悟理论精髓。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领导干部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法治赤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1.夯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根基。一是压实法治责任,完善体制机制。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制定2024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压实法治责任。贯彻《赤壁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加强法治队伍人才保障,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治工作队伍。二是严守“三个原则”,常态法治督察。严守“从细”原则,推动《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组织召开专项督察工作部署会,制定责任清单,针对38条督察重点内容,制定督察清单。严守“从实”原则,开展赤壁市“一规划两方案”法治建设专项督察,对反馈的23项督察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压实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限、细化整改措施,以督提质,以察增效。严守“从严”原则,打造“督察检查—发现问题—交办整改—检验成效—纳入考核”的工作闭环,做到严督实查、敢抓敢管。三是强化法治示范,释放品牌效应。深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黄龙禁毒教育基地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按国家级法治文化示范点标准建设羊楼洞村、华舟社区法治文化阵地。

2.提升行政复议应诉质效。截至目前,我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31件,其中受理93件,不予受理12件,补正19件,案前化解7件。结案73件,其中驳回9件,撤销9件,确认违法3件,维持31件,责令履行6件,终止15件,为企业挽回损失44万元。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65件,开庭31件,结案50件,其中调解12件,撤诉16件,裁定驳回起诉10件,判决给付1件,责令履行1件。一是优化受理平台,织密调解网络。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先行区创建,构建“市级—乡镇—执法单位”三级行政复议调处网络,14个乡镇设立行政复议咨询点,实现行政复议咨询服务点全覆盖。综合运用事前研判、协调化解、同堂培训三项机制,打造“案前-案中-案后”全链条管理体系。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提升复议质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一把手”出庭应诉率100%,今年已实质性成功调解行政争议23件,针对郑思远诉赤壁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一案,副市长胡广益同志赴最高法出庭又出声,行政应诉工作受最高法充分肯定。

3.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组织专项整治,规范自由裁量。全市22家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公示自由裁量清单、包容审慎监管行政处罚“四张清单”。组织执法领域专项整治,针对13家单位涉及的14项问题,向8家单位发出《行政执法案件监督建议书》共计18份,推动执法单位提高执法水平。成立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排查涉企13项问题,逐一督促整改落实。二是综合执法改革,提高业务素质。在乡镇司法所挂牌行政监督协调办公室,建立县乡两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执法改革,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组织新组建的乡镇综合执法中心行政执法队伍参加庭审旁听3次,开展规范化执法培训活动5次,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健全府院联动,协同解决问题。印发《关于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意见》,建立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目前已召开2次联席会议,针对部分反馈问题,组织法院、住建局、自规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联动解决11个涉法涉诉问题。四是开展案卷评查,提升执法质量。参与纪委监委集中整治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质量评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评查45份案卷。调取本市13家行政执法单位共107份案卷,确定优秀65份,确定合格30份,不合格12份。

4.抓好规范性文件管理。一是严格规范审查,推进风险堵漏。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健全“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审查模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与责任倒查制度,做好合法性论证、法律后果预测与风险评估,切实避免因决策失误产生矛盾纠纷、造成重大损失。截至目前,共审查政府及部门涉法文件及对外签订合同(协议)19件,回复征求意见函15件。二是全面准确清理规范文件,提升行政效能。清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16件,决定继续有效1件,宣布失效5件,宣布修改1件,宣布废止1件。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中,宣布继续有效3件,宣布失效3件,宣布修改1件,宣布废止3件,助力提升行政决策执行效率。

(三)聚焦法治为民,打造全方位法律服务体系

1.凝心聚力开展为民调解。一是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扩充调解队伍。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增设“赤壁市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赤壁市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优化诉调对接平台,完善“335X”联调机制,动员政府机关、法律机关、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充实调解人员队伍建设,特邀专职调解员壮大调解队伍。二是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大排查”“大走访”。建立分级调解制度,整合市、镇、乡三级人民调解组织人力物力联动调解,摸排并受理调解案件4320件,调解成功4246件,成功率达98.3%,履行4033件,履行率达95%。三是落实接诉即办,提升办事效率。紧盯“全覆盖”“大调解”“公信力”,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四不出”要求,兑现让群众反映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承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2.聚力公共法律服务升级。一是扶持行业发展,培育法治人才。全市现有注册执业律师34名,公证员3名、公证员助理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6名,司法鉴定人5名。加强从业队伍监管,组织专班风险评估,统筹执业律师上线律师诚信平台。二是提供法律援助,治理行业“三乱”。积极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排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今年接待群众40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群众满意率达98%。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开展法律讲座137次,指导和参与纠纷调解130余件。受理司法鉴定案件共959件,组织专班检查鉴定文书质量,严格规范司法鉴定文书书写及档案整理。对2起投诉法律服务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三是加强公证监管,构建长效机制。做实公证行业监管,简化办事流程,共办理公证1405件。常态化开展执业情况、信息公示情况、收费情况、文书质量等专项检查,提升法律服务行业执业水平。

3.构建全方位普法机制。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压实普法责任。印发《2024年赤壁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4年度赤壁市国家机关“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指导目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步骤及保障措施。二是推进“法律六进”,强化普法辐射。梳理全年普法时间节点42项,突出“关键少数”普法,提升领导干部、青少年、村(居)民法治素养。通过“宪法晨读”“八五普法文艺晚会”“法律明白人”“民法典宣传月”“小宁说法”等活动,讲授法律知识课30余场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讲座500余场次,出动宣传车66台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发放小礼品1000余份,策划普法剧目6部,制作并播出“以案释法”节目17期,投稿100余篇,被采用50篇,被省级媒体采用40篇。“12.4宪法宣传周”中,10余家普法重点单位开展普法活动300余场次,全市各单位、商铺、酒店等滚动播放国家宪法主题日海报、公益广告,着力打造全时段、全对象、全媒介“大普法”体系。三深化示范创建,壮大普法力量。围绕清廉村居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共同缔造、平安咸宁全域提升等活动,全面开展法治创建实践活动,培养法治副校长80人、法律明白人561人、学法用法示范户1260户,实现学校、街道、社区、镇乡普法全覆盖。

(四)护航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持续优化涉企服务供给。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等情况,并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目录进行及时调整,144项证明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制,减免证明材料12000余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便捷度。防范法律风险,为23家规上“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23份,收集企业意见14条,审查企业合同187份,法律咨询861次,诉讼代理123次,提出意见及建议385次,律师及法律工作者进企业次数1000余次。优化线上涉企公证服务平台建设,涉企公证业务同比增长10%。

2.探索护企柔性执法。实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模式。涉企行政处罚首违免罚616件,受益市场主体601家,减免金额28.25万元。减轻处罚91件,受益市场主体79家,减免金额502.526万元。从轻处罚111件,受益市场主体65家,减免金额66.594万元。不予处罚134件,受益市场主体24家,减免金额135.4万元。以柔性执为初创期企业提供更加宽容的法治营商环境。

3.积极化解涉企风险隐患。深化涉企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打造稳定和谐营商环境,拓展纠纷解决渠道,加强涉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今年以来调解涉企民事纠纷案件387 件,调解成功346件,成功率89.64%,涉案金额1.2亿元。深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机制体制建设,优化案件审理程序,采用书面审理、实地调查、听证等方式,充分保障企业的知情权、话语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共计4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困难和问题。司法行政工作措施、方法、思路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效果不佳、农村地区法治宣传手段单一。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的行业监管仍不到位。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素养还有上升空间,未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依法行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司法行政会议精神,推动工作跨越发展。

一是强化攻坚决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开展常态化法 治督察,推进“一规划两纲要”、法治建设领域改革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二是强化执法监督,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发挥行政 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件专项督查、案卷评查、人员培训。

三是强化宣传力度,确保“八五”普法顺利验收。加强新媒体普法平台普法应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履职评议制度,加强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竭力保障八五普法验收顺利通过。

四是落实稳定责任,筑牢社会安全根基。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推进人民调解员分类管理、分级培训,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调解实效。加强“两类”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赤壁市司法局

2024年12月10日

附件:
分享到:
./t20250314_3940071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