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十四五人社局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06-15打印文章

一、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新发展理念,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做好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脱贫攻坚、行风建设等工作,助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推进我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在优先位置,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先目标,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重点的变化,及时充实和完善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的协调,加大公共财政对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完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着力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2.着力构建技能培训体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突出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推进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能力,落实好企业培训补贴政策。增强职业院校培训基础作用,发挥社会培训机构辅助作用。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就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促进培训实现供需对接。结合农村劳动力数据和农村贫困劳动力数据,摸清培训需求,优化培训专业设置,提升培训质量。推行“互联网+”培训模式,打造更加方便、快捷的在线培训平台,着力缓解人岗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破解培训对象工学矛盾。加强培训政策宣传,依托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开展有针对性宣传,发挥网站、新闻媒体和微信平台等,发布培训相关信息,引导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3.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成立返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示范项目奖补、返乡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以及返乡创业明星评选、返乡创业担保贷款等,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

4.实行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劳动力预备制培训,达到当年本辖区内新增“两后生”消零。毕业生“双证率”达90%以上。引导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本地特色,每年对有输转需求的农村劳动力组织开展1个月左右短期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在岗人员技能培训,每年开展企业新录用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同时,在有条件的企业持续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

5.加快推进人事人才发展。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自主创新岗位计划和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择优资助,推进人才超市提档升级,优化人才绿卡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南鄂高技能英才”支持计划,充分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培养各类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人才进分类分级职称评审,为乡村振兴注入原动力;建立分类分级职称评审制度,完善职称政策体系建设,强化职称评审监督管理,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加快职称工作信息化改造建设,将全高、中、初级职称申报统一纳入信息信息化管理,努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优化创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保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顺利推进。

6.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根据改革总体要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效;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体系,健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事业单位领导队伍,推动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7.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开展精准扩面严格落实社保降费政策。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继续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有序推进工伤预防项目管理,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工伤预防工作。

  8.着力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推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及银行代发工资等“四项制度”全覆盖,加大欠薪案件查处力度,防范化解重大欠薪风险隐患。大力防范化解重大劳动关系风险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特殊工时制度管理,强化高温津贴女工保护,做好集体合同备案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开展用人单位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定期公布重大违法行为,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创新仲裁办案方式,开展要素式办案模式试点改革,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实现“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全覆盖。

二、发展重点

1.深入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着力解决创业“融资难”、“门槛高”问题。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更大力度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拓宽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拓展增信渠道,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免担保机制;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报程序,扩大反担保人的范围,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满足条件的人员均可担保,并推动按1:5比例放贷到位,推动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

2.加强创业孵化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并完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一条龙”服务。

3.加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园)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并适当引进社会资本,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完善创业服务功能,力争硬条件服务向走在前列的地区看齐,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便利平台,引导和扶持更多人员返乡创业。  

4.强化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持续释放就业补贴政策红利,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拓宽政策覆盖率。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围绕补齐民生短板拓展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宣传和落实力度。

5.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建设。深入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我市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旨在促进技工教育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迈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6.大力培养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和优化结构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专业、产业分布和高、中、初级比例。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完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工程。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教育、卫生、农业、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7.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坚决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政策,依法实施扩面,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参保工作。进一步落实“三险一单、一票征缴”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建立参保缴费与保险待遇挂钩的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加大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力度。

8.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政策。严格执行社会保险降费政策夯实缴费基数,规范缴费行为进一步完善军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积极完善转移接续信息化平台,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努力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9.推进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提高处理违法案件和处置群体事件的能力。健全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打击非法用工,加大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发展举措

1.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2、大力推进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指导、培训和见习,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坚持城乡统筹,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就业条件,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逐步融入城市,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进一步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完善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形成援助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

3.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紧盯市场需求加大新产业、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结合赤壁市产业发展需要和适应本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贴重点产业和技能人才紧缺产业和工种,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建立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对指导目录内培训工种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通过新型学徒制、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增强新招员工和转岗职工的适岗能力。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技能竞赛等措施,提升职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素质,打造新型技能人才。

  4.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专技人才队伍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着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大力实施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二是大力开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不断充实壮大产业人才队伍。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为我市各类产业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一支有战略开拓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经验管理水平的现代企业家。三是统筹推进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培育名工程师、名教师、名医师、名农艺师、名文艺人才为龙头,扎实推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实用复合型人才开发。

5.积极拓展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一是以优势产业集聚人才。按照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以产业发展吸纳集聚优秀人才;不断集聚旅游产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快科技创业园、各类企业孵化器建设,努力打造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二是以创新平台集聚人才。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扶持激励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引导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基地,全面推进人才、智力、成果整体引进开发,多形式集聚、使用人才;鼓励企业采用飞地方式建立研究院所,大家科研投入,开展自主创新。三是以完备的扶持机制集聚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高校、科研机构服务于赤壁的研究课题,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多元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体系和融资平台,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安心创业。

6.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选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大胆使用各类优秀人才,推动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优。二是完善导向化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施要素参与分配,鼓励各类人才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加强对特殊岗位和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激励,以一流的待遇把各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赤壁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找引导赤壁来转化;加大各类优秀专技人才评选奖励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地位、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三是打造人才品牌项目。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7.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研究探索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下,如何发挥好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政府综合管理上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要根据人才工作新形势、新职能、新任务要求,加强人社部门人才工作机构配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才资源放到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高度来认识,树牢人才“第一资源”意识,把握住人才这个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打造人才聚集“洼地”,以人才优势助力打造我市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以此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引导全社会进一步确立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最有效益的投资理念,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三是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人社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强化目标管理,推动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发展。

8.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注重舆论引导,加强舆情分析,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险工作的支持,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参保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9.快构建覆盖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体系与提高保障能力并重,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参保工作,进一步细化措施,优化服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参保扩面力度,认真总结参保扩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千方百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国家要求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  、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实现“六统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10.强化行政执法和争议仲裁调解力度优化举报投诉机制畅通群体维权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实行一站式维权服务。大力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欠薪“冬季攻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督促企业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协商调解机制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平台建设促进调解仲裁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1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围绕“一流机关、一流团队,一流业绩”,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实施系统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系统干部队伍。

2020年12月10日

附件:
分享到:
./t20210615_2340901_xzapp.shtml
./t20210615_2340901_xzxx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