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赤壁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
任志刚、宋鹏程、李凤云、宋浩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市茶园种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茶园种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高质量执行茶园种植技术是保障我市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为支持茶叶种植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培训、龙头带动、政策保障、标准制订、开拓市场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为高质量茶园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一是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做好乡土人才培育。将茶农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重点工作,常抓不懈。2023年,1月30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示范主体等人员参加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春茶管理技术要点”学习,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邀请省果茶办首席推广员、研究员宗庆波授课;2月1日,组织公益性服务人员开展“春风暖真情 中心送服务”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实地手把手地指导种植户做好茶园管理,掌握季节管理要点;4月27日,举办2023年咸宁市第八届“咸宁工匠”职业技能大赛-茶叶职业技能竞赛,31人获得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6月组织我市41人到咸宁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生产与技能服务培训(茶叶班)。
二是积极开展头雁人才培育计划,已先后分两批组织我市优秀茶企学员代表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造学习。
三是开展脱产培训,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示范主体茶农到点培训机构(赤壁市一片叶茶艺学校、赤壁市兴华职业培训学校)脱产培训,2022年至2023年已开展专业技能培训446人。
二、推行绿色生产集成技术,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动作用
从2012年开始,茶叶产业被我市确定为重点农业培育发展产业,市政府先后颁布了4轮关于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政策,打造低氟高产茶园,通过良种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工程,全市茶园面积从9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6.5万亩,茶园增长率一直位列咸宁市首位,全省前列,现今年可产毛茶(青砖茶原料)7万吨左右。2022年通过政府主导与恩施、宜昌、英山、大悟等地建立合作关系,联营茶园面积8万余亩,年收购当地优质原料7000余吨。先后培育了茶叶精深加工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并通过政策激励方式促进种植业与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在原料收购上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原料等级分级分价采购符合标准的青砖茶原料,保障了供应与需求的良性发展。
三、强化政策性保障,推进产业发展
今年市政府即将出台新一轮的茶产业奖补政策,市财政局2023年预算安排赤壁市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力支持我市茶农、茶企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拓展营销市场,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三产融合等七个方面的发展。
四、强化标准执行,培育市场主体
先后制定了涵盖茶叶种植、加工等一系列标准104项,制定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程,从2022年至今,全市改造茶园面积近7000亩,培育了清茗茶叶、千亩茶业、云峰茶业等多家初制加工企业,今年计划再在全市培育2家清洁化、智能化加工企业。
五、搭建产销平台,积极开拓市场
今年组织我市茶企先后赴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开展展销活动6场,组织企业赴宜昌、陕西、河南交流学习3次,以茶发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开拓市场,全国现有青砖茶营销窗口1000多家,专营店面3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