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2025年水稻全程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方案
为深入贯彻近期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相关精神要求,切实做好2025年我市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1.防控目标: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以上。
2.生态目标:推广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等绿色技术,构建稻田生态调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二、总体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优选抗病抗倒品种,翻耕深水灭蛹。做好种子处理,培育无病虫壮秧,实行科学稻油轮作,合理密植,改善农田通风透光条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健身栽培技术。
2.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杀技术和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治水稻主要害虫。
3.生物防治。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如BT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春雷霉素▪多粘菌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天敌防控如释放赤眼蜂、稻田蜘蛛等。稻鸭共育治虫防病控草技术,如在水稻立苗返青后放养鸭子。
4.化学防治。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等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控,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绿色农药,集中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病虫发生初期和轻发生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早防早控、减轻后期压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
三、关键时期技术措施
(一)育秧期:种子处理与壮苗培育
1.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等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密切注意今年水稻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
2.播种期和秧苗期预防。一是播种前药剂浸种或拌种,预防 恶苗病和稻瘟病,选用咪鲜胺、肟菌·异噻菌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采用噻虫·咯·霜灵、精甲·咯菌腈、苯甲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二是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流行区,推荐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四是秧苗期施用赤·吲乙·芸苔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植物诱抗剂,提高水稻抗逆性,培育壮苗。
(二)分蘖至孕穗期: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结合
1.生态调控:田埂显花植物种植: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吸引寄生蜂、蜘蛛等天敌,增强自然控害能力。
2.物理与生物防治:
信息素诱杀: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每亩设置1个干式诱捕器,每30天更换诱芯,降低虫源基数。
赤眼蜂释放:二化螟产卵初期,每亩释放稻螟赤眼蜂1万头(分3次间隔5天释放),寄生率可达70%以上。
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降低虫口基数。平原区每30—40亩安装1盏灯,丘陵区每20—30亩安装1盏灯,灯高距地面约为1.5米。优先选用新型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
3.药剂防治及关键节点: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
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期关键时期,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推荐药剂有三环唑、春雷霉素、稻瘟灵、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等。
纹枯病:分蘖末期病丛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喷雾,重点喷施稻株中下部。
稻纵卷叶螟:百蔸初卷苞达30个时,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阿维·苏云金杆菌等药剂防治。
(三)抽穗至成熟期:精准防控与应急管理
1.穗颈瘟预防:破口期至齐穗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醚菌酯等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若遇连续阴雨需间隔5天补防1次。
2.稻飞虱防治:百蔸虫量达1500头时,优先选用金龟子 绿僵菌 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或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醚菊酯等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无人机飞防提高覆盖效率。
3.台风后应急管理:台风过境后加强稻飞虱、纹枯病监测,及时排水晒田,增施硅钾肥提升抗倒伏能力。
(四)农业防治
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2.健身栽培。优先选用机插秧+测深施肥技术,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3.秸秆还田。秸秆粉碎后还田,降低螟虫残虫量。
4.清洁田园。螟虫、稻瘟病、细菌性病害重发田的稻草避免直接还田。
三、统防统治与绿色技术推广
1.推广一喷多促技术:联合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水稻一喷多促、油菜一促四防、小麦一喷三防等新技术,推荐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
2.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青储饲料化,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3.技术培训与示范: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参加统防统治培训,重点讲解药剂拌种、绿色防控、药剂轮换等绿色技术。
四、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
1.强化监测预警和技术指导:利用测报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定期下田调查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做好关键时期防控技术指导。
2.政策支持:
n 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优秀服务组织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样板、推广成功做法,对最终入选的服务组织奖励植保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型植保设备。
n 大力建设水稻病虫害防控示范区,推广新型药剂和设备,做好重点稻区应急防控,及时发放防控物资。
3.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和省级资金文件要求,加强与市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确保项目取得成效、资金使用安全。
4.做好宣传培训:广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病虫害全程统防统治中好的经验、措施、典型及成效。
五、注意事项
1.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并适当提前施用;化学药剂防治应达标用药,确保药效。
2.重视交替轮换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同一种药剂循环连续使用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特别是水稻收获前14内不宜再进行用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3.稻鸭、稻虾、稻鱼、稻鳝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
赤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