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农业农村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关于印发《赤壁市2017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的通知

来源:赤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发布时间:2017-08-31打印文章

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委各部办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现将《赤壁市2017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赤壁市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5月22日

 

赤壁市2017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咸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推进落实赤壁市委、市政府2017年精准扶贫战略,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涉农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扶贫为引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进一步破除影响贫困村发展的产业制约,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助力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二、实施计划

(一)林业

1. 目标任务

1 )造林补贴:贫困村及贫困户承包经营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开展植树造林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贴200元。2017年全市贫困户完成造林补贴面积0.5万亩,补贴资金100万元。

2 )油茶项目: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利用家庭承包的荒山、荒地、房前屋后成片栽植油茶的,每亩补贴1000元;较小面积或零星栽植的,按每100株折算1亩验收,每亩补贴1000元。2017年全市贫困户完成油茶栽植面积1000亩,补贴资金100万元。

2. 工作措施

(1)加强扶贫规划。精心编制林业产业扶贫规划,落实林业产业规划到村到户,贫困户所有宜林地确保全面规划,有条件的贫困户适当承包其它土地。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以经济收益为主科学规划。

(2)明确职责任务。全市林业产业扶贫所需投资通过以下途径予以解决:一是贫困户投工投劳;二是争取扶贫资金扶持;三是扶贫村对口单位支持解决不足部分;四是按照上级政策进行补贴。

(3)完善体系服务。一是市林业局对贫困村与贫困户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建设在技术上给予全力服务,帮助制定详细方案;二是根据区域特点和立地条件,确定适宜品种,所需苗木纳入“绿满赤壁”行动统一组织调配,油茶苗由项目中标单位统一采购供给(所需费用在项目补贴资金中扣除);三是为产品联系销售。

(二)茶产业

1. 目标任务

2017年,大力推进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在全市选择5个有条件发展茶产业的贫困村,每村奖补1万元,支持每村新建或者联建100亩以上优质低氟良种高效茶园,计划扶持60个贫困户每户新建3-5亩良种茶园,每户奖6000-10000元,共计新建茶园800亩,扶持奖补资金40-70万元。新建良种茶园在三年后建成投产。

2. 工作措施

(1)加强扶贫规划。精心编制贫困村茶产业扶贫规划,计划用2年时间,至2018年全部完成贫困村茶产业扶贫,其中2017年新建5个以上贫困村的良种茶园,2018年建设剩余贫困村良种茶园。

(2)明确职责任务。所有新建良种茶园的建设资金每亩控制在4000元以内。即林地清理与机械整地800元,机械开沟及精细整理300元,施用茶叶专用生物有机肥500元,营养钵苗1000元,地膜覆盖300元,定植用工500元,当年维护用工400元,其他200元。所需投资通过五个途径予以解决:一是群众投工投劳;二是争取扶贫资金扶持;三是扶贫村对口单位支持解决不足部分;四是按市有关茶产业奖补政策和“七个一批”政策进行奖补;五是组织部门的村级集体经济建设资金。村级财源基地应由贫困村在扶贫单位直接指导下进行建设。

(3)创新建设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支持新建优质低氟良种高效茶园4-5亩,既可分散建设,也可集中建园。所需投资一是农户自己投工投劳;二是免费提供建园所需苗木,资金从现代农业项目或市级奖补资金中解决;三是按“七个一批”奖补政策每亩一次性扶持机械整地费和肥料1000元;四是建园第二年和第三年由市级茶叶基地奖补政策奖励500元管理费。

(4)完善体系服务。一是市茶产业发展局对贫困村集体建设茶园与贫困户自建茶园要给予全力支持,支持(包括帮助)实地选点、制定相应建园方案等;二是根据区域特点,确定统一的适宜品种,茶苗由茶发局统一安排调配,所需费用在市级奖补资金中列支;三是新建茶园茶叶销售按区域分布原则,由市茶发局联系对口茶叶加工企业予以定向收购。

(三)畜禽养殖业

1. 目标任务

贫困户年自养生猪1头以上,每头补贴260元,每户最高补贴不超过800元;贫困户年自养肉牛1头以上,每头补贴 1000元,每户最高补贴不超过2000元;贫困户年自养山羊1 头以上,每头补贴200元,每户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元;贫困户年自养家禽100只以上,每只补贴3.5元,每户最高补贴不超过700元。2017年预计奖补贫困户650户,帮扶贫困人口2300人,完成奖补任务90万元。

2. 工作措施

(1)申报程序。贫困户在所辖村委会申报并填写《产业扶贫申报、验收表》,由村委会、驻村工作组、各乡镇(办、场、区)人民政府审批盖章后送市畜牧兽医局统一汇总初审,再由市畜牧兽医局向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申报,经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审定同意后组织实施。

(2)栏舍要求。如采用圈养、畜禽养殖栏舍应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

(3)种苗购进。贫困户自行购进的畜禽种苗(生猪、肉牛、山羊、家禽),都必须配戴耳标。

(4)服务指导。市畜牧兽医局落实专职畜牧公益性技术服务人员与申报扶贫户进行“一对一”服务对接,主动到贫困户家中指导养殖技术并全程跟踪服务,告知养殖贫困户验收程序。

(5)奖补验收与公示。按贫困户填报的《产业扶贫申报、验收表》,30天内经所辖村委会、驻村工作组、各乡镇(办、场、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字盖章。验收结果由各乡镇负责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7天。

(6)奖补资金拨付。验收公示无异议后,由畜牧兽医局申请财政部门以“一折通”的形式将奖补资金拨付给贫困户。

(四)水产养殖业

1. 目标任务

养殖小龙虾面积3亩以上(含3亩),每户补贴600元;网箱养鳝10个以上,每户补贴1000元。2017年计划水产产业扶贫600余户、2200余人,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500余户,面积9000余亩;池塘网箱养殖黄鳝100余户,网箱3000余口。

2. 工作措施

(1)成立专班。组建水产技术专业化服务团队,实行全方位服务。每镇指定一名水产技术员指导人员,负责指导渔业生产工作,解决渔业生产发展中的各项技术问题。

(2)跟踪指导。技术指导人员深入各镇各村全面摸清水产产业脱贫户,上门指导生产,建立贫困户分户养殖档案,随时给予养殖户技术和信息支持。

(3)选准项目。编印并发放《赤壁市水产产业扶贫施策指南》。选取可操作性强、见效快、投资相对较小的稻田养虾与网箱养鳝作为产业扶贫项目,指导贫困户填写申报验收表。

(4)开展培训。定期到贫困村举办培训班,并聘请省、市水产专家实地开展辅导、培训,帮助贫困养殖户掌握新技术,提高渔业生产效能,增加养殖收益。

(5)示范带动。整合项目资金,建立水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赤壁市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在柳山湖镇柳山村与宝塔山村分别建立1000亩连片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利用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其他专项)50万元,在余家桥乡东港湖改造低湖田650亩,建立小龙虾稻田生态自然繁育示范基地。在新店镇花亭桥村改造稻田350亩,建立稻虾共作示范基地。

(五)休闲旅游

1. 目标任务

积极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发展农家乐,鼓励农家乐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积极争取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家乐创星。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开办农家乐创业,带动就业3人、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每户给予1万元补贴;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半年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每吸纳一人补贴2000元、每户农家乐补贴不超过2万元。2017年计划新建、改建“乡村旅游厕所”11座。

2. 工作措施

(1)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乡村旅游点、水果采摘及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2)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托、民俗风情、品牌餐饮、乡村酒店、古村聚落等不同模式,使农民不仅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用好用足生产资源和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开发和发展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利用丰富的茶、猕猴桃、鱼等农副产品和竹木等资源,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4)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根据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市场情况,将民俗风情、羊楼洞古街、汤茶养生、特色餐饮、乡村赏花、水果采摘等作为旅游产品与周边成熟景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市场推广促销。将贫困村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旅游者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等需求,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六)农村电商

1. 目标任务

(1)继续推进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计划2017年新增建点4个以上,完成发放建设资金2.2万元以上(每个点补助建设资金5500元)。

(2) 梳理具有我市特色可形成产业化的好网货50个以上进行品牌塑造,完成其中15个农副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力争打造1至2款线上热销产品。

(3)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完成1000人次以上的培训,带动新增就业人员100人以上。

2. 工作措施

(1) 推进“互联网 + ”精准扶贫。利用我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优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和取送货服务,打通农村物流、信息流“最后一公里”瓶颈。

2 )搭建电商交易平台。组建由绿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牵头、赤壁印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邮政、供销、农村淘宝等企业参与的专业联合团队,开展全市农特产品的收集归档工作,完善赤壁电商产品品控和质量可追溯系统平台,建立农特产品超级二维码,做好农副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

3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搞好赤壁特色产品展示馆的线下引流,畅通线上“一网四馆”(绿购网、淘宝中国赤壁特色馆、京东赤壁特色馆、1号店特色馆、苏宁易购特产馆)销售渠道,链接农特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通过整合鄂南地区特产、生态农产品、旅游产品,打造原生态赤壁农特产、工艺品、旅游产品的展示窗口,实现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和品牌化。

4 )开展电商业务培训。制定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实施方案,联合赤壁市委组织部、赤壁市农办等相关部门开展电商知识送教下乡活动,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邀请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官方媒体,借助赤壁绿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有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培训宣传推广。

(七)光伏发电

1. 目标任务

各乡镇摸底调查的474户贫困户计划每户建设一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年度计划分期组织实施,通过光伏发电,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计划完成奖补资金569万元。

2. 工作措施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光伏扶贫到户工作。各乡镇(办、场、区)村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产业政策,产业特点,帮助贫困户算好投入、收入帐,为光伏扶贫工程营造良好氛围。

(2)调查摸底,自愿申报。各乡镇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明确光伏扶贫对象,在规定时间上报扶贫办,以此作为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的重要依据。

(3)因地制宜,合理选址。贫困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要因地制宜,选择面积25平方米左右,房屋结构相对较好,光照充足、光伏组件四周无遮挡、朝向南面的屋面安装。如屋顶不符合安装要求,可在房屋周边光照充足的场地,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安装。

(4)筹措资金,全面实施。一是474户贫困户每户新建一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约2.4万元,其中:市政府整合项目资金每户奖补1.2万元,农户自筹1.2万元,自筹资金困难的贫困户,市农行为每户提供1万元中长期低息贷款,利息根据《赤壁市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实施办法》文件精神,由市财政全额贴息。二是市发改局积极争取省能源局对光伏电站规模指标以及光伏补贴工作方面的支持;市扶贫办开展光伏扶贫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光伏扶贫工程建设资金;市委统战部负责动员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参与光伏扶贫工作;市供电公司负责光伏发电建设和并网接入工作,按国家光伏扶贫发电结算标准结算;市农行负责为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光伏扶贫项目增值税即征即返和暂免征收微小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各乡镇(场、办、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负责本地区已确认贫困户光伏项目的选址、贫困户自有资金的筹措、施工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贫困户自筹资金(含每户贷款1万元,自筹0.2万元)由乡镇统收统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乡镇拨付给施工方。

(5)督促检查,并网运行。加强项目建设进度跟踪监管,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供电公司及时与贫困户签订并网合同,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发挥效益。

(6)验收评估,奖补兑现。工程竣工后,由市发改局牵头,市财政局、扶贫办、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会同所在乡镇(办、场、区)组成验收小组,逐步逐户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相关部门按照程序拨付奖补资金。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业务部门要成立产业扶贫工作专班,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调配技术人员组成若干小组,分片到户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各乡镇(办、场、区)要建立产业扶贫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负责对接部门和贫困村、贫困户,加强政策宣传,确保信息畅通。

(二)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指导贫困户找准发展方向,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年度产业发展计划,培植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优化资源配置。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整合项目、资金,算好明细帐,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产业扶贫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挖掘典型,大力推广产业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进行跟踪宣传报道,营造产业扶贫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引导,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

(五)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产业扶贫季度督查通报制度,定期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下发督办通报。各重点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在产业规划、进度安排、督促指导、目标考核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落实到位。

附件:
分享到:
./t20170831_1228954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