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赤壁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贺婷婷、张燕燕、熊晓斌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委员提出的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很好,符合赤壁市政策支持范围。
一、科技创新综合指标进行分析
2020-2022年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全省排名分别是50位、45位、36位,前进14位,目前在咸宁市六个县市区中,赤壁市排位第三名,特别是2022年,我市是咸宁市唯一进位县市,但在全省与其它优秀县市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一)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
现状:2021年赤壁市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0.85%,全省排第44位;2022年赤壁市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1.05%,全省排第37位,前进7位。
(二)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现状:2020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0.77%,全省排60位;(2021年数据采纳的是2020年数据,因此两个年度排位一样);2022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0.81%,全省排58位;同比上年度增长0.04个百分点,前进2位(2022年采纳的数据是2021年数据,2022年数据是2023年申报,目前省厅还未反馈)。
(三)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
现状:2021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4.22%,排位54位(2021年采纳的是2020年数据);2022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5.77%,全省排55位,增长1.55个百分点,后退1位(2022年采纳的数据是2021年数据,2022年数据是2023年申报,目前省厅还未反馈)。
(四)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现状:2021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16.78%,排位42位(2021年采纳的是2020年数据);2022年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30.42%,全省27位,增长13.64个百分点前进15位(2022年采纳的数据是2021年数据,2022年数据是2023年申报,目前省厅还未反馈)。
(五)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现状:2020年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12%,排38位;2021年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06%,排37位;2022年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排33位。增长1.94个百分点前进4位。
(六)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现状:该指标为新增指标。2022年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09,排25位。
(七)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比重(%)
现状:2020年该项指标未纳入考核;2021年赤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比重18%,排50位;2022年赤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比重20%,排55位。增长2个百分点后退5位。
(八)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及同比上年度增幅(%)
现状:2020年该项指标未纳入考核;2021年赤壁市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24家排49位;2022年赤壁市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31家、同比上年度增幅29.17%,排38位。增长 29.17个百分点前进11位。
(九)当年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数(家)
现状:2020年该项指标未纳入考核;2021年度赤壁市当年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数39.17,排74位;2022年度赤壁市当年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数235.88,排18位。前进56位。
(十)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
现状:2020年该项指标未纳入考核;2021年赤壁市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5.18亿元占GDP(519.5亿元)比重1.22%,全省排第69位;2022年赤壁市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7.62亿元占GDP(572.1亿元)比重2.86%,全省排第69位。
二、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情况
目前赤壁市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2023年赤壁市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通过12家:万皇、思贝林、源盛、同创塑业、威乐士、中亮光电、嘉一高科、维达力、安能环保、住方科技、永兴工贸、金牌电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7家,通过1家:赛因斯。
市金融办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主动对接资本市场,通过梯队管理、分类指导、重点培训等方式,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新三板、四板市场融资;搞好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好企业改制和上市挂牌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企业上市发行积极性。协调推动维达力实业向主板A股报送上市相关资料;协调推动霍尔科技向科创板报送上市相关资料。支持具备条件企业通过境外首发上市、科创板上市、买壳上市及“新三板”、“四板”挂牌,进一步提升我市资本市场实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三、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截至2022年底,赤壁市共建有各类平台129个,其中“双创”平台20个(国家级2个),新型研发机构109个,获得省级服务平台和省级中试研究基地各1个;获得省级技术产业研究院1家,咸宁市级技术产业研究院1家,专业型研究所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校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4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6个,企业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4个。
重点平台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赤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要领导积极谋划,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为抓手,凝神聚力推动赤壁科创从1.0向5.0稳进发展。赤壁科创1.0: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制高点。赤壁科创2.0:成立创新聚集区,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赤壁科创3.0:组建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打造科技创新加速器。赤壁科创4.0:建设中国(赤壁)·中试谷,打造科技创新转化器。赤壁科创5.0:谋划赤壁未来学院,打造科技创新造血器。
(一)高研院建设情况
率先设立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赤壁市高研院”),吸引各地科研人才“扎根”,孵化企业10余家,引进科技型企业10余家,蹚出了一条县级层面“纸变钱”的新路,被湖北省科技厅备案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研院的建设与运营过程,实质上是“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经过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形成了有平台、有人来、有活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赤壁市高研院锚定“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重点打造“一区两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服务企业“零距离”。招引科技型企业,做优增量。2020年以来,累计招引总投资额2.4亿元的珈海药业、藻蓝生物、云腾氢芯等科技型企业8家,吸引航天宏图、武汉工商学院等企事业单位9家,通过成果转化共孵化培育生合元科技、精迈光电、科道兴生物科技等公司10余家。企业调研常态化,盘活存量。为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科技赋能添柴加薪,市高研院立足做好企业家门口的“实验室”,当好企业的“科技副总”,组建研发项目组,成立捷睿信检验检测和本质安全公司,为全市产业提供分析检测、安全与环保评估服务,破解企业难题,做企业发展“动力源”。通过中试谷平台,解决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研院送服务下基层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搭建“企业—高研院—高校专家”联动机制,常态化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跑”。创新赋能企业发展,筑就高地。与维达力完成五项产学研项目(表界面精密加工项目、玻璃改色项目、新型电池项目、CVD热裂解项目、纳米尺度反应器研究项目)合作,有效推动维达力科技化转型发展。与霍尔科技(臭氧分解装置)、上海祥源化工(丙硫、康宽)、珈兴新材料(三嗪酮废水)、广东工业大学(定制合成)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工艺放大实验室,为生合元、武汉华谱、黄冈美丰等企业小试成果提供中试放大场所,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服务人才“面对面”。坚持招才引智,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通过积极招引人才,高研院及高研院有限公司现共有科技人才111人,全职在赤工作人员87人,其中硕士28人,博士4人,专家教授3人。引进声学分子筛、固定床酶催化反应器、合成气制备燃料等专家教授团队10余个。不断挖掘专家团队背后资源,搭建稳定的院士合作渠道,包括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龚健雅院士、珈海药业洪葵教授背后邓子新院士,新材料产业版块吴开明院士,青砖茶产业刘仲华院士等,为赤壁探索一个院士支撑一个产业,一个专家团队服务一个园区新模式。坚持用心用情,共建人才发展“生态圈”。提出“四线城市、一线待遇”这一核心人才理念。一方面,统筹200个公益一类事业编制,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编制池”;另一方面,设立5亿元的产业基金,允许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和创新创业,从其所承担项目中支付科研津贴,将其收入水平补贴到一线城市水平。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国资企业”双平台管理机制。一方面,高研院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另一方面,由赤壁市国有投资平台与研究院团队共同出资,成立混合所有制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外承接企业研发项目,确保高层次人才在赤壁有项目、有保障、有发展。坚持创新服务,注入人才培养“新动能”。定期举办创新发展论坛,实时更新最新科学前沿;提供人才公寓、通勤班车、自助食堂、咖啡厅、健身房等配套服务,在岗位培训、职业规划、晋升通道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人才扫除生活、工作的障碍,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
3、服务部门“办实事”。科技赋能助力蓄能发展。做深做实产业链规划,为每个产业绘制一张产业链图谱和集聚发展规划,开展对产业链的研判分析,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开展关键企业招引或培育,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更新产业链分布图、全景图、招商图,动态掌握产业链现状,组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分析检测等九大项目部22个专家团队,实现“平台—团队—项目”三位一体循环发展。创新平台助力融合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科技创新试金石,打造“一区两平台”——县级城市创新要素(产业、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试验区与专业人才的精准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的精准服务平台。建有湖北省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珞珈实验室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生物合成技术湖北省中试基地等省级科创平台9个。致力于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省级和国家级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高效引流助力量质齐升。成功申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基地,申请报批全国首家中国(赤壁)·中试谷、全国唯一陆水枢纽局陆水实验坝、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湖北珞珈实验室科研基地)、茶发集团中试基地等中试基地8个,与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共建赤壁标准化创新服务基地,为本地产业企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专业力量。积极与省高投开展合作,引导科技创新项目投资;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赤壁科创产业版块,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中试谷建设情况
中试谷空间规划总面积48.6平方公里,首批规划建设项目包括: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67亩、投资额3.11亿元)、重点项目研究中心(14.7亩、投资额2亿元)、中试工程放大中心(220亩、投资额12.4亿元)、综合服务中心(264亩、投资5.33亿元)项目。
目前正在建设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该基地由武汉大学遥感学院、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包括:运控大楼1栋(6500平方米),测试赛道15km,天文塔300平方米,专家楼3栋,实训中心1栋,测试码头5000平方米、智能测试系统、无人机升降跑道等。目前已建成运控大楼1栋,1KM测试赛道。正在建设专家楼、实训楼及剩余测试赛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智能无人系统研发、产业发展提供科学验证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研基础设施。它主要为用于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自主飞行的无人机、无人船、潜航器、智能装备等各类智能无人系统在“大规模生产前”提供测试场所。该项目的建设,有效解决我国从事智能无人系统(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等)研究与生产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难点、痛点问题——中试及标准应用测试平台难题。
四、下一步打算
1、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是直接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数据,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较大、增加值率较高的企业培育尤为重要。
2、纳统企业数据做到应统尽统。每项指标数据来源基础是企业主体每月的统计报表,特别是财务报表中的R&D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新产品销售以及知识产权、产值等数据,指导企业每月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
3、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工作。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数量,确保其他考核指标数据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