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交通运输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5年坚守,共筑“小康梦”

发布时间:2020-07-10打印文章

5年前,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朱巷村745户、3145人,人均耕地不足1.2亩,是赤壁市的重点贫困村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朱巷村也不例外,接受了这场史无前例“脱贫攻坚战”的战斗洗礼与大考,奏响了一曲雄浑激越的精准扶贫乐章!

——马蹄湖养殖基地、光伏发电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13万元。

——投资200多万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斥100万元的自来水网改造工程,覆盖了家家户户。

——年近6旬的李长青,通过扶贫贷款积极发展养羊等养殖业,年增加收入3万余元

——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完美收关。

5年间,通过扶贫政策的沐浴普恵和奋力攻坚,2019年,全村10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喜小康梦

每当谈起朱巷村的这些变化,村民们个个激动不已,表示要为赤壁市交通局的扶贫工作队员请功。

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咸宁市“最美交通人”赤壁市“最美扶贫人——驻村工作队员何太平。

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何太平一直在赤壁市交通局机关驾驶通勤车。领导考虑到他已年近5旬,且工作任劳任怨,便安排他出任联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2015年春节前夕,他随同局机关到所驻村贫困户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见到贫困户家中所住的一砖一瓦、所睡的一铺一盖,所吃的一餐一顿......如此贫寒的生活深深地扎痛了他的心于是,在他到达联运公司任职前,突然变故,主动请缨,带着行装和做饭的家什来到朱巷村,成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

他,开启了共筑“小康梦”的征程。

初来乍到,在机关工作呆惯了的他,一下子要嬗变为一名与农户同吃同住的扶贫工作队员,他陷于了最深沉最凝重的思考:“扶贫对象是哪些,穷根在哪里,拿什么去扶,怎样扶”?刚到村里,他顾不上初春寒冷的天气,踏泥泞、顶风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到各个自然村湾走访实情,在贫困户家中体验生活、交朋友,作好日记,填写卡片......3个月的摸排,他找到了答案:

“领头羊”,盘活集体经济

思路决定出路。“工作队帮扶固然重要,建设好一个党支部,将是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他如是想。于是,他紧紧抓住村党支部一班人,发挥整体力量的作用,从増加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突破口,带领贫困户“各个击破”,共筑“小康梦”。

“结合实际,利用资源,确立近期挖潜增收和远期项目开发并举,强化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定下了如此思路。

村级集体经济能够“强筋壮骨”,有长足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于是,他与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王睿积极争取局党委的支持,动员村民向荒湖荒山挖潜、掏“金”。通过改造扩大马蹄湖养殖基地,使收益増长2倍,年收入由过去的3万元增加到9.2万元。

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建成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为村增加收入3万余元。

他经过考察,提出了开垦荒山种油茶的建议得到采纳。据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阶介绍,村里有6个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和开垦荒山种植油茶580亩,几年后,可为村里集体经济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已建成400立方米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年产鱼苗5000万尾,产值可达300万元。

如今,朱巷村终于摘掉了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的贫困帽子。正踌躇满志,驾驶着“幸福之船”辉煌起航,顺潘河而下,通江达海!

对症下“药”,治好“穷根子”

朱巷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02人。他通过入户调查、“问诊把脉”,摸准了“穷根”的源头,主要是受人均耕地少、资源贫乏、交通、信息闭塞、文化素质偏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因病因残等因素的制约。

贫困千差万别,如果使用同一剂“药方”根治,恐怕是收效甚微。于是,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用活用好用足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为每户量身“炮制”了脱贫致富的“良方妙药”,可谓妙方迭出,方方见效。

第一剂妙方:“问诊把脉”,开出“因户施策”的良方。他通过走村入户家访,对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帮扶什么、怎样帮扶等,一字一句写在扶贫日记里,通过提交村委会讨论后,为每一个贫困户家庭开出了发展产业和致富的妙方。对年龄较大、没有专业特长的魏昌洪等16个贫困户,介绍到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毎人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至4000元。

第二剂妙方:“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根据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他因户因人而宜,在扶持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亲力亲唯地提供帮助,仅2017年,就为熊军等4户贫困户贷款17万元发展养殖业,为他们早日共同致富,增强了内在动力。

第三剂妙方:“康复健跑”,共筑“小康梦”。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任务更为艰巨。2018年,朱巷村贫困出列后,他不忘初心,仍然执着地坚守,对已脱贫农户产业发展的妙方及时进行调全、调优,使得他们更健壮地奔走在小康路上。

年逾花甲的贫困户李长清,由于外出务工多年,患上胃病曾做过3次手术,老伴患有高血压病,导致家庭贫困。于是,回乡想从事养殖业。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谈何容易?当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跑银行帮助贷款10万元,进机关找专家提供技术,找农户流转荒地,找客商联系种苗,开展稻虾轮作、养鱼50亩,饲养山羊70只,鸡鹅80余只,每年可増加收入3万余元。李长清告别了贫困,被赤壁市评为脱贫之星,获得2000元奖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长清勤劳脱贫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在全村引起反响。在他的影响下,通过交通局工作队帮扶和村党支部的引导,先后涌现出了硕士生李兴旺回乡创业开展立体水产养殖,李才明养殖食用青蛙,李先祖养鸡,刘晓兰毛线手工艺品钩织等一批特色专业户和熊军等“脱贫之星”。

目前,朱巷村已发展水产养殖户33户,畜牧养殖户39户。养殖业正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一叠叠钞票鼓满了农户的腰包......

把爱沁入贫困户的心怀

村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好的。

何太平在扶贫一线坚守的5年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老百姓家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爱沁入贫困户的心怀。

他,情系百姓,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持每周“五天四夜”工作制,其身影总是在村里或贫困户家中出现。自从他到扶贫一线后,家里的一切全靠妻子徐庆西打理,从无怨言。其儿子何显彬进入高中就读后,他有一个承诺,每到星期三必须由他做好饭菜送到学校给儿子吃。2015年,他儿子进入高考冲刺,这一年他却食言,去了朱巷村扶贫一线。现在,已参加工作的儿子,毎当提及“狼父”当年“抛儿舍家”违背承诺的事,还有些犯嘀咕。

只要贫困户家中有什么困难,他总是想尽法子帮忙解决。当得知贫困户缺鸡苗时,他与工作队队长王睿先后为熊球林等贫困户免费送去鸡苗6000余只;当得知4组贫困户李先祖养的鸡销路不畅时,他自掏2000元钱带头购买,并发动交通局的干部职工“消费扶贫”,一解李先祖的燃眉之急。

“解决贫困户家里的困难就是我的事”。10组胡胜军因车祸成为植物人,是“政策兜底”贫困户。由于家境窘迫,其爱人带着2个孩子回到老家河南生活,长期与母亲相依为命,前些年住房倒塌,无安身之所,曾一度上访。何太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建房资金10万余元从何处来”?他与村干部商量后,争取了国家扶贫资金2.5万元,其余的均由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支付。根据村里的安排,由他负责建房。在建房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他找熟人朋友四处赊进原材料......2019年上半年,胡胜军母子俩终于住进了新房。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接地气”的工作。他始终与村民打成一片,交朋友、认“亲戚”,凡是贫困户家中的红白喜事,或重大变故等大小事都要亲自到场,尽心尽力帮忙操办。11组贫困户李家树80高龄,2017年6月其老伴突然去世,当时,安葬费无着落,不能入土为安。见此状,他二话没说,垫付5000元钱帮忙李家树老伴办理了后事,既尽义、又尽“孝”。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微微一笑。不为什么,只为贫困家庭早上走出“穷途路”,摆脱衣食住行的困扰;不为什么,只为生我养我的赤壁这方热土,你生养我成人,我报你和谐繁荣;不为什么,只是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努力践行入党宣誓的誓词!

这位年近50岁的汉子,在朱巷村5年的扶贫路上,他有辛酸,更多是快乐。在一条条阡陌纵横的田埂上,是看不到他停歇脚步的;在一曲曲闪耀着奋斗火花的乐章里,是找不到停顿休止符的。现在,他正以更亢奋、更激昂的斗志,强健地续写着一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优美乐章!

附件:
分享到:
./t20200710_2148428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