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发布时间:2021-12-02打印文章

赤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2021—2025)

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武汉江山图画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 1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二、“十三五”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回顾 2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 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需求与挑战 7

(一)发展趋势 7

(二)需求分析 8

四、总体要求 10

(一)指导思想 10

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1

五、主要任务 12

(一)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 12

(二)加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13

(三)丰富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 13

(四)推进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开发与应用 14

(五)加强行业统一监管体系建设 14

)优化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14

六、重点项目建设 15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优化工程 15

(二)基础测绘建设与更新工程 15

(三)咸宁市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赤壁节点)建设与维护工程 16

(四)基础测绘强化应用工程 18

七、投资效益 19

、保障措施 20

(一)加强全市统筹,提高整体水平 20

(二)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经费投入 21

(三)强化监督评估,确保实施效能 21

(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21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21

(六)加强测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22

(七)提高安全策略,保障测绘生产 22

八、 附件 23

(一)赤壁市十四五期间基础测绘重点工程 23

(二)相关专业术语解释 28

一、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赤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基础测绘针对新形势、满足新需求、适应新环境、应用新技术、实现创新发展和服务大局的关键时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制定“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赤壁市基础测绘规划,明确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工程,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测绘事业高质量服务赤壁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以及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保障。

(二)规划目的

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我市“1356”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支撑。这些成果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土资源调查、能源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国防建设、地球科学研究、智能交通、精细农业、智慧城市、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大众位置服务等提供高精度、动态、三维的测绘基准支持与服务。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17年修订)

2.《基础测绘条例》

3.《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

4.《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

5.《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编制指南》

6.《湖北省市县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导则》

7.《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8.《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稿

9.《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10.《咸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11.《咸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文本》

12.《赤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赤壁市行政区划范围。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二、“十三五”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赤壁市紧紧围绕“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的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各项基础测绘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

我市保存完好的等级测量标志点共58个,其中:大地三角点30个(一等1个、二等3个、三等9个、四等17个),水准点19个(一等17个、二等1个、三等1个),GPS点9个(全部为C级点),截至2019年已完成标志点维护47个;2017年完成了全市所有乡镇建成区75平方公里及陆水湖120平方公1:1000地形图采集;2019年初完成全域1723平方公里优于0.1米正射影像采集;2020年市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按新型基础测绘要求,开展了全市域1723平方公里DOM+DEM+1:2000DLG采集生产;中心城区65平方千米,优于0.02米倾斜摄影+0.02米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1:500地形图(DEM、DOM、DLG)采集生产。在数据分发应用和共享服务上,2019年—2020年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支撑各行各业需求”,向赤壁市企事业单位、市政府部门提供各种大比例尺影像图23351幅、数字线划图1745幅。节约政府财政资金约4700多万元(按定额价格计算),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我市基础测绘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结合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支撑自然资源履行“两统一”职责的能力、技术、基础数据不足,投入的资金仍需加大。由于财政定期投入机制未建立大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不强数据获取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进度三维数据严重不足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率低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测绘行业市场监管存在困难区等问题,基础测绘工作仍任重道远。

1.测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全市基础测绘统筹不够、部门分割、测绘项目不执行汇交制度、部门间存在重复测绘、重复使用财政资金现象。

2.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仍需完善

在全市范围内,截至2020年12月,存量数据成果除自然资源系统成果,林业部门部分成果已转国家2000坐标系,其他部门成果均未完成转换。本市仅有的一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未能实现共建共享,且高程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我市发展需求。

3.基础测绘产品生产联动性有待加强

一是数据覆盖度不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低,三维数据覆盖范围极小(仅在2020年中心城区生产了65平方公里优于0.02米三维影像数据)。二是尚未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持续更新机制,数据采集生产模式和数据库建设方式没有转变,测绘成果现势性差,更新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测绘成果效能发挥;地图公共服务数据保障薄弱,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增补和数据更新才能满足需求。

4.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应用有待深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现有的测绘公共服务以地形图、影像图的直接提供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信息内容有限;现有服务方式以离线拷贝为主,在线服务渠道不足,信息集成度不高,适应综合分析和挖掘的数据产品缺乏,难以满足政府决策、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需要。面向应用需求,加大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力度,丰富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实现“十四五”基础测绘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所在。

5.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亟需建立

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国家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需要同步推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建设。目前,赤壁市亟需建立基础测绘应急保障机制,制定本级行政区域基础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确立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应急装备和器材配备、应急响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急测制和更新等应急保障措施。

6.测绘市场监管与人才队伍培养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测绘市场的不断放开,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均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测绘活动,在促进测绘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增加测绘监管的难度。测绘行业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地理信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承接、分包本市项目的异地企业监管困难,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管控措施。县级测绘主管部门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缺乏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不利于基础测绘工作的开展。此外,测绘人才队伍在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7.基础测绘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财政收支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十三五”期末,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基础测绘资金投入,但由于缺乏基础测绘规划,仍导致资金投入不稳定。

需求与挑战

(一)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成型,基础测绘在需求驱动和科技牵引下的服务本质特征更加突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地理信息获取手段不断改进,航空遥感影像分辨率不断提高,种类不断丰富,将成为地理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二是地理信息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三是基础测绘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三维地理信息产品等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逐步实现由地图生产为主,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转变;四是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要求基础测绘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五是以按需服务联动更新开放共享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转型的时机已经到来,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更加突出。

(二)需求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市域振兴、跨越赶超的关键期,经济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赤壁建设、城乡品质提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对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支持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

围绕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总体要求,根据“两统一”职责,紧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所有者权益、用途管制、空间规划、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七大环节”,这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均需要发挥基础测绘技术和成果优势,借助新型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努力提升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夯实“用地理数据说话凭科学事实决策在三维空间研判”,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全空间、立体化测绘成果和基础数据支撑。

2.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的需求

基础测绘数据是政府部门科学化管理、规划决策、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方面,随着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必然要求优化我市基础测绘成果资源,加强基础测绘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基础测绘公共服务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布局、建设中,需要现势性良好的1:500和1:2000地形图、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且对城市地下空间数据、三维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显著提升。

3.推进“智慧赤壁”建设的需求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大力推进“智慧赤壁”建设。测绘地理信息作为城市实体的虚拟体现和城市各类综合信息的基础载体,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地上到地下、从矢量到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及相关的技术支持。基础测绘工作应结合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使用需求,牢牢抓住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拓展基于平台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物联网等服务领域,推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4.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需求

以区域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公共安全防控、城市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营造安定有序、和合共美的社会生态。强化基层治理,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打造居民驿站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强化数字治区,做实“城市大脑”,拓展应用模块,探索构建城市运行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深化平安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聚焦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滚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上述社会化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需求需要现代化的测绘基准及其参考框架的服务保障,更需要二维、三维等多种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撑。

5.生态文明持续发展需求

加强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建设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大美赤壁,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典范。提升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些工作都需要基础测绘作为技术手段进行不断的保障。

6.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

新形势下,发挥地理信息的基础作用,促进服务业加快融入互联网时代,不仅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础测绘成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合作创新之路,推进本地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升资质创品牌,要求地理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数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加快数据更新、丰富数据内容、提升生产能力、强化资源共享。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基础测绘工作的要求,准确把握机构改革后测绘地理信息新趋势、新需求和新要求。以全市域、全空间、全要素、全维度”四全测绘为总纲,以基础测绘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保障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为核心,以重大项目、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先行性、公益性,进一步履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发展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统筹

基础测绘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突出自然资源本体业务需求;既要谋划全域发展,又要突出市本级需要;既要统筹测绘产品形式、生产方式、服务模式、队伍建设、制度措施、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又要突出数据采集、应用服务等关键薄弱环节,以重点项目带动实业转型发展。

2.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突破统一

既要体现长远战略、上位规划、相关规划在“十四五”时期的布局实施;又要找准当前制约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理清思路、压实责任,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

3.坚持按需测绘和创新发展相适应

既要精准把握新时期基础测绘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具体工作对基础测绘的新要求,强化按需定标、按需测绘;也要在新理念、新举措、新作法上下功夫,使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建设更加完善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4.坚持规划引领和操作实施结合

既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约束性,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可达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基础测绘服务新需求,立足本地区实际,聚焦解决当前基础测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明确地方基础测绘“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以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更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基础测绘成果应用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基本建成以“数据最新、技术革新、应用全新、制度创新”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1.基础测绘覆盖范围全面拓展

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全市发展的新方向,强化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创新地理信息获取手段,提高获取效率和质量,推进基础测绘成果覆盖范围的战略拓展,努力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全方位、立体化覆盖。

2.基础测绘数据类型全面丰富

紧密联系基础测绘成果应用需求的新变化,着力扩充数据采集的深度和广度;面向应用需求,科学确定数据内容和数据类型,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增强基础测绘成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基础测绘更新频率全面提升

主动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基础测绘成果更新机制,加快更新频次,实现日常性动态更新和年度增量更新相结合,不断增强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

4.基础测绘应用服务全面拓展

积极应对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智慧城市、测绘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新要求,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努力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地理信息在线技术服务,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

五、主要任务

(一)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测绘信息体制机制。按照我省“分级管理、共同投入、统筹实施”的基础测绘建设体系,通过省级统筹、市县分工协作的组织机制,在数据的获取、数据管理、产品生产、应用服务上建立“一次获取、统一管理、多方共用”的管理机制。加强测绘成果汇交、保管、使用、保密等制度建设。加强测绘行业管理,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多测合一”,提高基础测绘保障服务效能。

切实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和测绘资质管理。建立动态检查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重点加强对互联网地图服务、导航定位等新兴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监管。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完善退出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测绘资质巡查和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定期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在检查中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同时进一步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保密宣传教育,完善保密防护措施,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全面提高测绘成果保密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加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完善和维护测绘基准体系加强全市58个测量标志点的维护管理,定期开展国家级和地方测绘基准控制网点的维护、管理。开展全市基准站的统一管理,完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全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

(三)丰富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

“十四五”期间,丰富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的重点是基础地理信息的持续更新和地理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一是建立多分辨率、多源遥感影像的动态获取机制,实现多源遥感影像对全市域的覆盖持续更新。二是优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机制,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框架要素更新和全要素更新相结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与技术体系,实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库、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地理国情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空间设施数据库等多尺度、多种类的地理信息资源对全市域的必要覆盖和按需动态更新。三是全面整合地理信息资源,集成整合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重点整合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兴趣点数据,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四)推进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开发与应用

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发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凸显基础测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益性和基础性,进一步完善我市基础测绘公共产品体系。着力加大公众版测绘成果开发利用力度,根据政府、社会公众需求,积极开发公开版数字化测绘产品和城市地图(册、集)、政务用图、公益地图等在内的通用地图产品,丰富地图产品类型,更好地服务城市和社会、服务公众民生。加强地图文化建设,编制反映本市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城市变迁等的特色系列地图(册、集),推进地图应用及地图文化普及

(五)加强行业统一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查监督,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不断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形成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统一开放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加强测绘项目登记管理,避免重复测绘。进一步规范测绘地理信息经营模式,完善准入机制、招投标机制、

质量绩效机制、诚信服务机制。

)优化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测绘应急保障是社会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与省市应急测绘管理机构、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主动联系,了解需求,充分利用测绘与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发挥测绘应急保障工作的基础作用,为应急指挥决策、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存放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降低未来灾难的潜在风险。

六、重点项目建设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优化工程

1.测绘基准“一张网”建设工程

统筹测绘基准“一张网”建设,赤壁市网并入咸宁市网、市网并入省网,服务于建设全省统一现代测绘基准综合服务网络;结合测量标志点维护,实施测绘基准“一张图”管理,有效保障测量标志点的使用和运维,加快形成全域空间“一张图”。

(二)基础测绘建设与更新工程

1.基础测绘数据建设与更新

一是完成市域各乡镇城镇开发边界内265平方公里优于0.05米的正射影像和优于0.1米实景三维模型采集;二是完成市域各乡镇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1∶1000地形图采集;三是完成全域包括陆水湖风景名胜区、长江沿线横向延伸1000米范围、主要矿山开采地段、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等位置优于0.05米实景三维模型采集,并对以上位置局部数据实行定期更新;四是完成全域1∶2000地形图更新+优于0.1米正射影像+优于0.1米数字高程模型基础测绘数据更新。

2“地上地下、陆水相连”赤壁市“一张图”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体系,整合、规范全市域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地图、实景三维模型、长江沿岸江河湖泊测绘及重点江河流域以及湖泊(陆水湖、黄盖湖、西凉湖三大水系按照1∶2000的精度)水下地形测绘成果,汇聚治理自然资源业务数据,依托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及全空间数据模型,形成“地上地下、陆水相连”的三维立体一张图

(三)咸宁市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赤壁节点)建设与维护工程

1.智慧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节点建设与维护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既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又是其他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应用的载体,为其他信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交织构成的四维环境中提供时空基础,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础下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

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节点,通过数据逐级汇交、融合,形成三级联动、协同共享的新模式,开展时空大数据平台节点建设与维护,发挥其在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建设与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化应用,促进城市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2.智慧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

依托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智能感知、自动解译、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选择自然资源管理、警用平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市场监管、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海绵城市、地下管廊、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以及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民生方面,开展示范应用。

2.1自然资源管理应用服务

立足优先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职责,基于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节点,通过全局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支撑自然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应用与服务,并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服务、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服务、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等应用建设,全面提升赤壁市自然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能力。

2.2智慧城市应用服务

全面服务赤壁市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数据融合,以及时空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应用挖掘等,为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多应用提供时空大数据支撑,验证平台能力的同时,打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推进城市多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赤壁市协同管理能力、推动赤壁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发展。

3.涉密成果安全保障建设

时空大数据应按照国家对地理信息内容分级分类的相关规定,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版,其中涉密基础测绘数据应运行在涉密网中,敏感类时空数据运行在业务主干网,与政务网、互联网严格物理隔离,政务数据应运行在政务网,与互联网络逻辑隔离,公众信息运行在互联网,并需购置对应安全信息防护产品,包括: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严格执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形成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运维体系,妥善处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关系,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4.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依托天地图·咸宁,完善公共服务地图数据库,提供更多线上产品服务。定期更新赤壁市全图,赤壁市主城区及乡镇地区地图,建立赤壁市版图。实时编制学区划片、社区网格化管理、交通旅游等专题民生地图。发挥地图在自然灾害、医疗卫生事故等重大活动中的指挥调度功能。开展《赤壁市历史地图集》编研工作,用历史地图讲好赤壁市的故事。三是开发“掌上地图”系列产品。在赤壁市热门APP或公众号挂接市主城区实景三维地图、系列民生地图和自然人文专题地图等新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地方化、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发“赤壁市有礼”系列地图文创产品。结合自然资源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契合游客需求,开发系列地图文创产品,图展赤壁市形象。

(四)基础测绘强化应用工程

1.扩大基础测绘成果共享应用

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全面扩大基础测绘成果共享服务于政务、民生、规划设计、重大项目实施落地、环境治理等领域。

2.推进“多测合一”有序发展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主要抓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依法监管”的思路,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涉及的测绘服务领域推行“多测合一”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提升服务效率,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推进基础测绘联动更新

建立起变化区块基础测绘数据省、市、县三级联动更新机制,实现基础测绘数据“同频率、同种类、同精度”三同步更新,为各类服务应用提供最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保障。

4.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建立测绘应急保障机制,理顺行业内外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动应急的工作机制。编制赤壁市测绘应急保障预案,从应急范围、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支撑环境、监督和管理上进行相应的建设,成立应急测绘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市的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七、投资效益

基础测绘成果属本级政府所有,并在应急救灾、政府决策、国防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无偿提供使用,其他情况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基础测绘的投入,不仅通过统筹谋划统一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和自然资源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行业和部门,避免重复测绘,直接节约测绘经费投入,还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发展,在社会治理体系、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应急管理、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显著应用,并综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以及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等。

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发展方面,通过推动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转变生产模式、技术体系、服务方式,进行业务转型,深化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社会治理体系方面,通过落实省、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对地理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推进地理空间数据共治共享和平台应用推广,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相关部门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服务,为城市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等提供“一张电子地图”,充分发挥空间地理信息辅助政府决策作用,支撑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以科学手段,立足技术优势,全面融入自然资源整体布局,支撑自然资源二三维一体化数据库建设,为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草”全空间全要素立体管理创造基础条件,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不动产登记发证和国土空间规划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向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决策、现代化规划、立体化利用方向转变。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生态保护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并通过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合理开发。

在应急管理方面,建立应急测绘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框架,制定本级行政区域基础测绘应急保障预案,设置应急测绘年度专项资金,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贯穿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的重要基础测绘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应急测绘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人民生活方面,丰富地图产品类型,普及国家版图和地图知识,在日常出行、旅游、文化传播、三农发展等各方面发挥地理位置服务等应用支撑作用,服务百姓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成就上有更多获得感。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市统筹,提高整体水平

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测绘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工作的认识,强化基础测绘工作政府主导的职责意识,增强相关部门支持测绘工作的自觉性。将基础测绘纳入各级目标管理,建立全市基础测绘工作统筹组织机制,保证基础测绘规划项目的稳步推进,促进全市基础测绘工作的协调、持续、创新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经费投入

根据基础测绘工作的前期性、公益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文件,要将基础测绘实施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基础测绘经费应实行项目管理加强和规范经费开支,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三)强化监督评估,确保实施效能

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做好总体规划与年度规划,项目与预算的有机衔接。建立规划的调整机制,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和评估,适时对规划任务进行调整,使年度计划内容和经费使用更加合理,保证规划赤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测绘科技创新是推动测绘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牢固树立“事业发展靠科技”的观念,按照“以我为主、开放协作”的原则,依托多元化创新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全市基础测绘工作实际,加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加强装备升级和新技术应用,促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高度重视测绘高技术人才培养,对测绘管理部门和技术骨干队伍开展全面培训,加快构建与新技术、新业务、新能力相适应的基础测绘队伍新体系,培养一批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专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规划实施奠定人才基础。

(六)加强测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测绘宣传工作机制,统筹测绘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各公开媒体、刊物、网络等,宣传重大测绘工程、测绘高新技术和测绘成果运用,扩大测绘工作知晓面;积极举办测绘成果成就和地图展览,开展知识竞赛,使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测绘。赤壁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通过加大测绘工作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测绘工作,有关部门更加支持测绘工作,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测绘工作。

(七)提高安全策略,保障测绘生产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保密法》有关要求,结合赤壁市基础测绘工作保密现状,进一步加强测绘信息保密检查和保密教育,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实施网络地理信息的实施监控,采取防病毒、防黑客入侵、密码审查、灾难恢复等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密级数据安全,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安全的应用。

九、附件

(一)赤壁市十四五期间基础测绘重点工程

工程类别

序号

项目内容

属性

建设计划

经费预算(万元)

项目内容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优化

1

测量标志点维护管理

必做

2021-2025年每年维护

50

通过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可以统一测绘基准、统一测绘质量管理、实现测绘成果无缝对接,不仅为测绘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技术支撑、为全市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提供基础支撑,而且为赤壁市城乡规划、市政和重点工程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实用性强,精度可靠的测绘数据,并且将各类用地的定位和定量的信息与经济、产业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从而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及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2

测量标志点“一张图”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必做

2022年、2025年建设更新

50

基础测绘建设与更新工程

3

市本级城镇开发边界内共计265平方公里优于0.05米正射影像,优于0.1米实景三维模型采集

选做

2021年-2022年生产覆盖

500

高分辨率影像: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动态变化图斑提取与分类分祈,以支撑我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变更调查、卫片执法、湖泊与林业监测、建设项目批后监管、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基本比倒尺地形图动态更新等业务工作。大比例尺地图采集与更新:(1)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和基础底图;(2)深化基础地形图在自然资源管理和不动产登记等行政管理业务中的应用;(3)进一步拓展基础地形图与三维地图的融合和在智能化交通的应用,为智慧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4)实现为全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城市运行安全、防灾救灾等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支撑服务。

实景三维:目前三维数据已应用于国土空规划管理、规划审批、轨道交通辅助选线、机场安防管理、管线平合运维、园区综合管理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打造数字型政府提供助力。重点湖泊测量:为湖道治理、湖道清淤、水产养殖、水利设施建设、路桥建设、水城资源开发利用、湖道划界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图件从而加强了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不仅仅保障了生物多样性为赤壁市水域经济发展,水陆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充足可靠的水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这些成果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市“1356”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支撑。

4

市本级城镇开发边界内共计265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采集

必做

2022年生产覆盖

320

5

陆水湖风景名胜区、长江沿线横向延伸1000米范围、主要矿山开采地段、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等优于0.05米实景三维模型采集并定期局部更新

选做

2021-2025年生产覆盖

50

6

全域1:2000地形图+优于0.1米正射影像+优于0.1米数字高程模型基础测绘数据联动更新

必做

每年更新

200

7

按照1∶2000的精度进行长江沿岸重点湖泊测量(省厅要求排名前100的湖泊由市州自行实施测绘)

选做

2021年-2025年,逐年生产覆盖

120

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维护工程

8

智慧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维

必做

2023年-2025年建设,建设完成后逐年维护(最晚从2023年就开始需要维护更新)

80

依托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智能感知、自动解译、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选择城市管理、警用平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市场监管、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地下管廊、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民生方面,开展智慧示范应用。这些成果为国土资源调查、能源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国防建设、地球科学研究、智能交通、精细农业、智慧城市、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大众位置服务等提供高精度、动态、三维的测绘基准支持与服务。

9

智慧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

必做

2024年-2025年建设,逐年建设

90

10

涉密成果安全保障建设

必做

2024年-2025年建设

20

11

时空数据库更新

必做

2023年-2025年,逐年更新建设

65

12

赤壁市主城区地图年度更新

必做

2021年-2025年,按需建设更新

50

13

赤壁市历史地图集

必做

2022年-2025年,按需建设更新

20

14

赤壁市政务地图集

必做

2021年-2025按需建设更新

45

基础测绘强化应用工程

15

多测合一平台建设

选做

2023年建设

150

在建筑工程项目涉及规划土地、房产、绿化市容、民防、交通、消防等行政审批的测绘服务领域中,整合各类测量规范,建立协调统—的建筑工程综合测量技术标准,避免重复测绘,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一次委托、统—测绘、成果共享”。

16

多测合一、联动更新成果校核报告

必做

2021年-2025年,逐年建设

80

17

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必做

2021年-2025年,逐年建设

40

加强应急测绘软硬件和数据资源储备,提高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应对我市自然资源灾害、公共突发事件以及政府重要工作,健全和完善赤壁市测绘应急保障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测绘保障演练,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日常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合计:17个建设项目共计1930万元,其中必做项目13个共1110万元,选做项目4个共820万元

(二)相关专业术语解释

4D产品:指DLG(数字线划地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地图)。

DLG(数字线划地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数字线划地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等各个方面以及作为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可制作透视图、断面图,进行土石方工程计算、表面覆盖面积统计,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是通过中国GPS连续运行基准站、空间大地控制网以及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地网联合平差建立的地心大地坐标系统。2000(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以ITRF97参考框架为基准,参考框架历元为2000.0。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只是用于计算的辅助面,与大地水准面不完全吻合,差值为正常高与正高之差。精确求定高程异常,则是对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目前,陆地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普遍采用组合法,即以GPS水准确定的高精度但分辨率较低的几何大地水准面作为控制,将重力学方法确定的高分辨率但精度较低的重力大地水准面与之拟合,以达到精化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目的。

倾斜摄影: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

实景三维产品:是指利用倾斜摄影技术或激光雷达技术真实恢复地表以及附着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和位置信息的数字地图产品。

时空大数据平台:是基础时空数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涉及专题信息的“最大公约数”(简称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及其获取、感知、存储、处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服务的技术系统。连同云计算环境、政策、标准、机制等支撑环境,以及时空基准共同组成时空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以传统按尺度分级测绘向按实体属地测绘、多尺度数据库向无尺度地理实体素材库、全要素统测向权威机构提供权威要素、各自独立编码向统一唯一编码、专业队伍测绘向以专业队伍测绘为主多种方式辅助的测绘、固定产品提供向典型产品和按需组装与自动综合服务转变的基础测绘体系。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智慧城市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推进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其大规模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附件:
分享到:
./t20211202_2450006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