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执行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市经济呈现稳健向好态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16亿元,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9亿元,增长26.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8.4%。
(一)内外需求持续扩大。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坚持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65亿元,增长9.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4%。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5个,到位资金155亿元,投资15亿欧元的德国碳基科技负碳材料中国总部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9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4.0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14亿元、专项债券11.9亿元。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5个,总投资1086.15亿元,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8个,人福药辅(胶囊车间)、极科医用抗菌板、湖北热流新材料、壹润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蒲圻电厂三期、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和长江大桥东延段、107国道赤壁段改扩建、城区供水系统改造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消费市场加快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6亿元,增长9.2%。开展约“惠”赤壁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陆水河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直接拉动消费近亿元。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新增购房补贴3512万元、惠及1807户。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接待海内外游客79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36亿元,分别增长18.3%、19.6%,我市荣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城”。外资外贸稳步增长。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增长14.2%。预计进出口总额25亿元,增长120%左右。
(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4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其中: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8.9%、1.9%、32.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5.74亿元,增长20.5%。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区)建设,高标准打造“一院一谷”科创服务综合体,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一期、工艺放大实验室基本建成,吸引30余家高科技企业落户赤壁。赤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成功入驻优质企业18家。上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14.08亿元,增长15.32%;完成科技成果登记7项,新增发明专利11件;登记技术合同565个,成交额26.1亿元。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4家,维达力“湖北省手机屏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建5G基站92个、总量达672个,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第六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13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6家企业获评湖北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赤壁高新区获评湖北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三)市场活力不断激发。营商环境深入优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事联办”主题事项达42项,“指尖办”民生服务事项达73项,129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广电子证照“免证办”创新应用,标记“免提交”材料8077份,推动资源设备、服务事项、政务平台“三下沉”。全力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二手房带押过户、推行“一码通”应用等14个省、市先行区试点建设。助企纾困精准发力。设置“惠企政策”综合窗口,落实稳增长政策,上半年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0.7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0.87亿元;兑现“免申即享”资金1.97亿元,惠及企业142家。用好用活物流业引导基金,为13家重点物流快递企业发放专项扶持贷款3355万元;推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为25家企业提供应急循环资金1.48亿元;建立共享用工机制,减免工伤失业保险2926户次690.75万元,降低企业物流、融资、用工等成本。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536户,总量近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46家,比去年同期多18家。
(四)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74个,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区域停车场、城乡供水一体化、交通畅通等工程全面铺开,长江取水工程竣工验收,图书馆完成提档升级改造,新建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100%,市镇村三级“医共体”基本建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首批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超1亿度,积极推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赤壁青砖茶、特色水果等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59.95亿元,“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64亿元,荣膺最具中国茶叶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乡村建设重点工作,建设“四好”农村公路55公里,农村寄递物流三级配送网络和客货邮综合服务网络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双渠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70%和91%。
(五)流域综合治理破题起势。编制《赤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三大四级流域“单元底图”和“两个清单”基本确定,积极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守牢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底线。实行入江入河排口“一口一策”,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冬修、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试点、农村供水一体化保障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全市主要河湖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耕地复耕。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78.85%。夏粮总产1420万斤,与去年基本持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以村为单位划分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实现监管全覆盖。完成国土绿化建设面积4.2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林业育苗460万株,成功创建森林乡村11个。整治黑臭水体5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继续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新增城镇就业3738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4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粮、油、肉、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社会保障稳步提高。推进全民医保,特殊参保对象参保率100%。上半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专项资金5729万元、惠及21512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开展16批药品、12批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超过53%、76%。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公共服务优化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适教化”改革试点,加强2个省级和2个咸宁市级教联体试点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职教集团改扩建项目一期封顶。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17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80个。加快建设健康赤壁,公共卫生检验检测、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市中医院住院综合楼等6个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健康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云诊疗、云公卫、远程心电系统上线,远程医疗覆盖市、镇、村三级。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大湖咀遗址发掘与周代金道锡行的新认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文化馆“‘派出制’+‘驻站制’探索总分馆人员建设新路径”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未来城市体验馆获得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青年友好型场馆”荣誉称号。社会治理更趋完善。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总体平稳。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重点推进保交楼、涉众型经济案件等重点领域稳定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赤壁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从自身发展来看,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外贸出口结构不优,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稳就业任务艰巨。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凸显,三大主导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够,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交织,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市经济在一季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态势,这充分说明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二、努力完成全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稳”、强化“进”、实现“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力争交出一份满意的“年度答卷”。
(一)聚焦扩大内需,全力以赴稳增长。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机遇,围绕流域综合治理、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强县工程等重大战略,加大交通、新基建、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项目谋划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工程纳入国家、省、咸宁市规划盘子。坚持“一月三调度”,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资金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107国道赤壁段外迁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华德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山海纺织、艾斯柏服饰生产等在谈项目快签约落地,德国碳基等签约项目快开工。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着力提振居民消费。开展“惠享赤壁”家居家电促销等促消费活动,促进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开展“湖北精品”培育等活动,推进西湖国际二期、天驰国际车城建设,加快斋公岭农贸综合批发市场、陆水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实施农村寄递物流“一村一站”“一组一点”工程。做好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5A复核,推进陆水湖国家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建设,推动文旅消费。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二)聚焦四化同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做强做优制造业。围绕“312”产业,完善产业链长制。加快构建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推动华润蒲圻电厂三期、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等项目快建成、快达效;建设医药产业园,支持人福药辅迁扩建、时间种子二期、荟海药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安坤新材料年产3万吨金属复合材料、武汉高正年产2500万平米光伏封装胶膜等新材料项目建设。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高效服务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项目,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4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支持快嘟物流、脱兔科技、晨翊科技等平台经济发展,鼓励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促进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升级,推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以上。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着力打造“一院一谷”创新服务综合体,高质量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中试谷智能无人测试基地、赤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中国黑茶产品研发中心,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分区域、分步骤推进5G基站全覆盖。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争创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三)聚焦“两个毫不动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用能、物流、资金周转等成本,进一步优化“七大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双对标”活动,积极开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年度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再创佳绩。持续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赤壁”城市品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开展国企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土地数字化和土地征收等自然资源改革。推行不动产登记等高频办理事项“首席服务员”制,打造“小诸葛”帮办品牌。多措并举扩开放。支持和引导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重点培植汇圆科技、万皇等潜力生产型企业,改善外贸出口结构。推动赤壁青砖茶跨产业、跨区域、跨品牌融合发展,高水平办好“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
(四)聚焦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守牢流域安全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江河安澜。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西凉湖流域片区、陆水湖下游片区、黄盖湖流域片区3个四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大力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稳步实施老河泵站、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一批河湖水系联通和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173个河湖库水质监测预警,确保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21家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继续开展粮食流通“强监管严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推动“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加快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五)聚焦强县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强县工程行动计划,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城区公共区域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区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补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短板,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进一步加强建成区排水管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城市绿道,打造蓝绿公共空间。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加强教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就业、养老、公共文化、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高标农田提质工程,推进“小田变大田”。深入推进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米、特色水果、优质水产、现代种业等产业链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价值,提高“赤壁香”大米、赤壁猕猴桃品牌知名度。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金融+保险”合作机制,建成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推广《鄂南民居样板图集》,推进农村户厕改革、垃圾分类。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六)聚焦民生福祉,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牢牢把握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稳就业。开展适龄人员全生命周期就业创业培训,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鹏城新都汇、新领地、碧桂园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加快市第六小学建设,支持赤壁一中建设全省一流高中,支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和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争创省级“双优”中职学校。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成营里社区和泉口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提档升级东柳村、张司边村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新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8个。扎实推进“健康赤壁”建设,深入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工作,加快赤壁市医养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赤壁脚盆鼓传承发展工程,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大湖咀龚家湾西周城址考古勘探发掘。加强社会民生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改革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加强“三留守”人员关爱帮扶,加快失能半失能康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保供稳价工作。
(七)聚焦发展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时妥善处置各领域风险挑战。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强化发电机组安全稳发,加快树障清理、重要电力用户隐患整改等工作进度,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工作。稳定房地产市场。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落实落细“一楼一策”措施,将商品住房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加快53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收购。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严格预算执行,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力度。同时,继续强化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社会维稳、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本次会议要求,坚守初心、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努力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积极创建以强县工程为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作出赤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