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发改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关于赤壁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9打印文章

关于赤壁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1228日在赤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

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赤壁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

今年,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迎来了赤壁发展披荆斩棘、稳中有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三大”主战场,打好九大攻坚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动经济质量并进。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打好稳经济116条、金融助企纾困15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组合拳”,深入开展“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和“稳增长、解难题、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推动各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按现价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5亿元,增长12.2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新引进各类项目147个,到位资金275.43亿元,同比增长11%。240个已开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59亿元,其中,8个省重点、27个咸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9.2%、163%投资500亿元的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投资102亿元的蒲圻电厂三期、投资10亿元的人福药辅迁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5亿元的电子玻璃生产基地、投资5.2亿元的壹嘉制衣等项目建成投产。争取上级资金48.6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债券资金22.63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投资支撑作用凸显。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增强。出台加快消费恢复提振23条,积极开展惠购、惠食、惠游等“惠”系列消费活动,拉动消费近亿元。培育壮大网络消费,网络零售额增长30%。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车辆购置税778辆636.8万元发放汽车“以旧换新”补贴27辆、10.3万元,房补贴2100套4000多万元加快推进流通市场建设,建成百家生鲜进小区超市63家,新建和改造升级集贸市场4个,天驰国际车城建成5万平方米专业汽车市场。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三是实体经济恢复向好。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面积63万亩产量27.9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0亿元,增长16%;规上农产品加工值256亿元,增长15.8%。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神山兴农公司农业农村部授予6项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赤壁青砖茶—茶王1006”荣膺第107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赛道”主导产业产值占比4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45家,新增29家人福药辅技术改造、华新水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等5个技改项目纳入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库,天瑞汽车、赛因斯等6家企业获批2022年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9家、限上商贸企业30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07%赤壁青砖茶研发收储仓库建设项目入选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全域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工程,陆水湖风景区“飞翔影院”、网红街区等项目建成运营,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赤壁古战场获批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亿元,分别增长15.8%、16.8%

(二)聚焦改革开放主战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坚持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上积极作为。

四是改革攻坚力度不减。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承担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9项,同时,承接上级项目83项,自主开展项目57项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组建国投集团,建立国企绩效评估机制“部门协同培育运输效益增长点”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营商环境深入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无差别一窗受理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16张实现29项主题“一事联办”38项事项“跨省网办”,417项事项“跨市通办”73民生服务“指尖办”,工程建设审批实现“八证同发”,增值税留抵退税“精简达”、推进企业年报自主公示营商环境先行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开展“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276个,退减缓税6.17亿元,新增“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2.8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新增市场主体1.53万户,同比增长48.62%。

五是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放各类奖励资金1000余万元,新培育外贸出口企业24家,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支持外资企业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投入,实际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增长92.1%。“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扩大国际朋友圈,与俄罗斯恰克图市缔结友好城市。加强“一带一路”青砖茶产业大会和进博会赤壁青砖茶国际体验馆两大平台建设,外埠展示窗口西安碑林馆建成营业,赤壁青砖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六是科创动能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倍增提质。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家、达到74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9%。创新平台跃升提能。创成省级科创平台3个,培育省级校企联合共建研发中心4家,赤壁高研院现有专家教授团队10余个,孵化培育公司10余家,申请专利18项。智能无人系统测试指挥大楼、天文塔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加快建设。科创成果转化提速。完成5G基站175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登记11项,技术合同登记192项,成交额17.6亿元。赤壁安全应急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成功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成省级创新型县(市)。

(三)聚焦幸福生活主战场,缔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携手打造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七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94万人。加快推进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官塘驿镇和茶庵岭镇获评咸宁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强乡镇”。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107国道赤壁段改扩建、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建设,长江取水工程全线通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5个,新建城市绿道28.47公里,建成城乡公交站台216个,新增公共区域和小区停车位8164个。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五大行动”,加快推进14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城乡综合环境井然有序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26.4公里,完成33座危桥改造,我市入选交通运输部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快融入武汉都市圈。聚焦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民生同保四大领域,推进“武咸同城”重点工作任务,京港澳高速中伙铺互通项目有序推进,大力推动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承接武汉转移项目9个,协议投资额14.05亿元。区域协同创新取得开门红,实现技术转移交易359万元。41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1+8”城市圈“跨市通办”,已办理11812件。

八是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创新工作方法,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制度,192名网格员巡查2104个点位,发现并整改问题458个,整改率100%。推进全域绿化,人工造林1.2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林业育苗460万株,森林覆盖率44.99%,森林蓄积量350.88万立方米。加强污染防治,建改农村户厕3657户,建设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1个(套),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53.2%,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89.9%。深化河湖库长制,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对全市173个河湖库进行监测全覆盖,完成15个排口整治工作,强化8个省控以上断面重点流域水质分析研判,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扎实推进蒲圻电厂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加快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设,日曜350MW和车埠12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首批成功并网,加强重点企业能耗监测,加快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九是民生福祉有效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8场,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实施力度,城镇新增就业61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低于省水平新增返乡创业人员524人,带动就业3223人,金果源现代农业项目、幽兰山家庭农场项目获评全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追讨工资及押金6176.6万元,惠及农民工2550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切实做好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粮、油、肉、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货源畅通、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累计发放低收入群众价格临时补贴231.7万元,惠及5.5万人次。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医保参保率98%,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纳入社会救助对象22593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特困、农村特困人员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6%、4.8%、1.6%、15.2%。教育发展更加均衡。积极推进“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实事项目,完成7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5.25%。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深化集团化办学,大班额基本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乡镇教师生活补助水平大幅提升。事业不断进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已完工12个,全国率先建成智慧化药房和慢性病药品配送中心。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赤壁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15家乡镇、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变身”市人民医院分院。参加药品集采12批次,340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3%。文体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社区)40个、新全民示范工程1个,新建乡村大舞台12个、文化广场2个、中心城区体育场地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3平方米,市群艺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我市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同时,防范化解社会、金融等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健全,发展的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总的来看,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工作及时有力,经济建设有声有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有效保障,安全风险有力防控。但是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与全国、全省一样,部分经济指标没有达到人大批准计划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与部分先进县市的差距在拉大;消费需求仍然不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全社会研发投入不高,发展动力不足;主导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吸引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城市能级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着力予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奋力谱写赤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

综合研判,建议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确保完成定节能减排任务。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结合茶叶大会、年货节等重大活动和节庆节点,持续开展系列消费提振活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健全商贸流通体系,加速启动万达、新奥莱等大型商贸综合体项目,推进斋公岭农贸综合批发市场、陆水市场、龙泉市场、开发区二期集贸市场等集贸市场建设建成运营天驰国际车城。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拓展度假经济、展会经济、夜间经济、户外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型消费,加快三国古战场等景区提档升级,推进陆水湖水上运动休闲基地、葛仙山山地户外营地建设,推动赤壁青砖茶、赤壁猕猴桃、赤壁鱼糕等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牢牢扭住有效投资“牛鼻子”,着力谋项目、争项目、建项目,初步谋划2023年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0个,年计划投资320亿元。储备中央预算内项目81个,计划争资12.69亿元;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0个,年度资金需求23.76亿元。提高向上争资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争取更多项目进笼子、进盘子,政策性资金最大化。加快推进蒲圻电厂三期、维达力四期、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等重点项目,全面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强化项目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围绕“三大赛道”及特色、优势产业,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优化外贸规模和结构。培育壮大外贸实体企业,大力招引外向型企业,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设立保税仓,大力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培育外贸创新发展新动能,支持高新区、蒲纺工业园建设纺织服装、粮食机械、电子玻璃等出口基地,打造外贸新业态聚集区和生态圈。同时,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实现进出口总额42亿元。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优产业结构和布局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加快形成“312”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领跑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赛道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巩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高效服务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项目,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30家、规模工业850亿元二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携程网、快嘟物流、谷仓、优蓝网等新兴平台经济,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行业综合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光纤、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上云”,深入推进数字茶园、智慧工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三是强化创新驱动。以高新区为主战场、高研院为主阵地,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和咸宁功能区协同创新,加快赤壁中试谷和双创平台建设,建成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个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支持维达力、赛因斯科技、霍尔科技等企业上市。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

(三)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123”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局。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完成高新区扩区调区,优化“一区三园”布局,加快先进智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循环产业园、商创产业园5大专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推动聚企为链、聚产为园、产城一体,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园区。强化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乡村振兴特色农业开发区“三区”建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功能行动,持续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治损漏损和完整社区试点示范,加快中心城区老旧管网改造、水环境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公交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深化“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一批海绵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推动49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75套,实施一批口袋公园、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等民生工程,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农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2.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8万吨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优质粮食工程赤壁青砖茶、赤壁香稻、赤壁猕猴桃、现代种业、优质水产等主导产业强链、延链,擦亮赤壁青砖茶”金字招牌,构建多元化食物安全供给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支持茶发集团、赵李桥茶厂、神山兴农等行业领军企业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力争新增咸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进道路、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电商等特色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就业、产业、消费等帮扶政策措施,壮大脱贫村特色产业,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力争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1.75:1。

(四)持续深化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打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国投集团及其下属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运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不动产登记“同市同标”、财政财务管理综合改革和单位会计核算分类改革。二是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导,推行掌上办、网上办、窗口办、自助办协同的多渠道办理方式,基本建成全市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大力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着力降成本,深入推进涉企审批和涉企收费改革,加大推进“拿地即开工”八证同发工作力度,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用工、物流、融资等要素成本。三是持续抓实助企纾困。建立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紧盯时间节点和问题重点,强化企业服务的温度、力度、速度,及时掌握、疏通企业生产运营、项目建设、税收融资、稳岗就业等方面痛点、难点、堵点,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质量、高效能的社会民生保障水平,不断筑牢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一是全力以赴稳就业、稳物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岗力度,实施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抓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物资产供销储工作,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及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扎实做好电、气等能源安全保供工作。是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施“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加快“七大专病防治中心”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医养中心、妇幼保健院新门诊楼、健康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建设健康赤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并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320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推进图书馆、群艺馆改扩建、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乡村大舞台等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创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保覆盖面。推动按病种分值(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机制,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一是系统治“水”。编制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继续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新店河系统治理工程、泉口河防洪治理巩固提升工程、老河泵站扩建、陆水综合治理工程三期(赤壁段)、汀泗河系统综合治理工程(赤壁段)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确保国控省断面稳定达标。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建成黄盖湖省级湿地公园,争创“国家重要湿地”。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建立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二是有效节“水”。落实“双碳”战略,科学谋划实施路径,加快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230MW赤马港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华新水泥(赤壁)公司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入实施碳汇造林工程,推进3.7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加强节能环保宣传,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七)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思维,把保障安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底线要求、头等大事来抓。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人民正常生活,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续强化灾害防治、校园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重责在心,呼唤踔厉奋发;重任在肩,尤需勇往直前。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三大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赤壁开好局、起好步!

附件:
分享到:
./t20230119_2936944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