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赤壁市以打造“诚信赤壁·未来之城”城市品牌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工作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以信用管理规范化、精准化为目标,为我市“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建设共同富裕市”提供信用支撑。目前,我市最新信用监测指数为77.79,在全省25个县级市排名全省前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力度
依据《湖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1年版)(行业篇)》,赤壁市各政府部门、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掌握的信用信息“应归尽归”。全市共上报信用信息数据96万余条,居咸宁市第一位,比第二名多近41万条,“双公示”信息数据2.7万余条,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2.8万余条,联合奖惩反馈记录2500余条,均居咸宁市前列。
(二)创新信用修复模式
印发《关于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承诺制度的通知》,推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提醒告知制度,把信用修复从事后修复改为“即罚即修”模式。一是主动告知,由各部门按照“谁处罚、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企业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等内容;二是贴心服务。对于企业提交的修复申请材料,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准确快速修复失信信息,降低企业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截至目前,发出信用修复告知书257份。
(三)推进涉企水电气信息归集
根据《省信用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信用信息的通知》文件要求,市信用办对接市水务集团、市供电公司、华润燃气公司,共收集整理157家用水企业近6个月缴纳水费明细、215家用电企业近一年月均用电金额、21家工业用气企业近6个月燃气用量报送至咸宁市信用办,按时保质完成涉企水电气信用信息归集工作,为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支撑。
(四)推行告知承诺制见成效
根据市政府印发的《赤壁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以告知承诺制创新政府各部门服务和管理的理念、方式,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和“重管理、轻服务”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通过用承诺制代替场地证明、产权证明等材料,已累计为1万多个市场主体减少证明材料36000余份,切实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重复提供材料、耗时多、办理难等问题,通过“小小一纸承诺”带来“减证便民”新风尚。
(五)拓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
在原有纳税、餐饮服务经营食品安全等9类信用等级评价基础上,又新增社会组织、用工企业、生态环境、电子商务、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文化市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等7类重点领域开展信用评价。将监管对象信用评价等级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按照信用状况和风险高低实施差别化监管。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高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入重点信用监管范围,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
(六)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
根据国家、省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和补充清单,依法依规确定失信惩戒措施。在行政事项办理流程中,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性资金项目安排、国有土地出让、评优评先等行政管理过程中主动应用、查询红黑名单信息,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对国家认定的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对纳税、劳动保障等守信企业,给予“银税互动”资金扶持、政策性奖补资金优先发放、一年内免予日常检查、行政事项优先办理等优惠政策。加强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力度,市法院全年分两批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及398人次,2022年对红名单进行联合奖励232次,对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1100次。
(七)大力提升政务诚信建设水平。
印发《赤壁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印发《赤壁市营商环境触发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从服务源头到终端操作的“受理-派单-办理-评价-考核-优化”全流程闭环触发机制和智能化主动触发机制,打造公平、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印发《赤壁市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实施方案》,解决惠企惠民政策兑现慢、落地难问题,实现优惠政策即有即享,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出台《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分散的禁止性规定进行汇总、细化和明确,对采购文件编制中存在的不合理条款设置进行梳理,细化为25类禁止内容,作为“禁言”条款对采购人及代理机构编制采购文件进行规范指导,从前端亮出采购“红线”,杜绝采购文件设置倾向性、歧视性、排他性条款及“量身定做”行为,从源头上规范信用采购行为。持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官不理旧账”、等专项治理工作。
(八)进一步扩大“信易贷”规模。
有序引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入驻“赤壁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和国家“信易贷”平台,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信易贷”累计发放23496笔,共计31.97亿元,涉及80余个信贷产品。18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共有224户企业审核通过,获得贷款16914.04万元。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评定出14个信用乡(镇)、106个信用村、6196个信用户;开展“整村授信”,引用涉农金融机构依托“整村推进”“金融村官”等方式,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并实现“能授尽授”“一次性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截至目前,全市165个村社区,授信155个,整村授信率达到93.94%。
(九)积极拓展多元化信用应用场景。
进一步深化“信用+民生”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信易+”惠民便企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原有“信用+阅读”、“信用+审批”等7个“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上,今年新拓展“信用+劳动用工”、“信用+就业服务”、“信用+医疗监管”等5类应用场景,切实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有价”获得感。
(十)持续开展诚信文化建设。
一是开展“诚信赤壁我先行”系列宣传。制作完成4期“诚信赤壁我先行”系列报道,重点宣传我市在制定政策、信用修复、诚信宣传等方面的经验作法。二是开展“3.15”诚信宣传进景区暨“诚信经营示范店”表彰授牌活动。通过摆放诚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零距离地向游客和景区商铺经营者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政策等相关知识,并为获得咸宁市2021年度“诚信经营示范店”商家授牌,勉励他们永葆诚信品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共同打造和维护“诚信卖、放心购”的景区消费环境,助力“诚信赤壁•未来之城”城市品牌建设。三是开展诚信文化进机关活动。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打造“诚信赤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纳入第四期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要求各单位要学懂悟透文件精神,增强做好诚信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四是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市发改局联合人行赤壁市支行开展“征信修复不可信 征信维权有途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向广大市民普及个人征信保护、信用修复流程、信用承诺办理等信用知识,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征信记录的风险识别意识及防范“征信修复”诈骗能力。五是培树诚信典型。印发《关于推荐“诚实守信”先进典型人选的通知》,通过对各单位报送的典型人选先进事迹材料中评选出湖北省何乾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法人何川及赤壁市大桥路放心粮油连锁店经营者龙安新为“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入选市委宣传部“赤壁好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数据汇集共享。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双公示”、“新五类”、“信用承诺”、“涉企水电气”等信用信息填报力度,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二)继续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拓展信用承诺应用场景,推行审批替代、主动公开、行业自律、信用修复、证明事项告知、容缺受理等“六型”信用承诺制,并将书面承诺履约情况形成信用信息记入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在省、市季度、年度考核通报期内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情况信息数量与辖区内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总量的比值力争达到100%。
(三)建设“信用赤壁”门户网站。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要求,建设本地化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打造全市信用信息公示、城市信用宣传、信用服务载体。
(四)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依法依规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定期将评价结果推送至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参考使用,并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推动相关部门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信用监管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五)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领域。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广泛、主动地应用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发挥“信用中国”、“信用湖北”等公共信用报告作用。
(六)不断创新“信易+”应用场景。针对赤壁特色青砖茶产业,构建青砖茶产业主体信息信用数据体系,以“信易+”青砖茶产业”助力青砖茶品牌推广;探索推进“信用+文化旅游”“信用+行政审批”等特色信用应用,打造“诚信赤壁”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