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发改局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赤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02打印文章

一、乡村振兴情况总结

2019  年以来,赤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咸宁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工作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全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乡村振兴保障

1、完善工作体系

按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  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2019  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赤壁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乡村振兴1+6”七个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和台账资料管理制度。

2、健全政策体系

完善1+N”政策支撑体系,“1”是指每年出台的赤壁市 1  文件,N”是指同步实施若干行动计划,出台《赤壁市 2020  年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赤壁市美丽乡村建设  2020 年实施计划》《赤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赤壁市“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

动实施方案》等农业农村多个重点领域的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

1、主导特色产业规模效应凸显

着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农业特色板块基地,形成青砖茶、小龙虾、猕猴桃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优质粮油板块、特色蔬果板块、林竹经济板块、特色畜禽水产养殖板块四大产业板块。2020 年,全市茶叶基地稳定在 16.2  万亩,总产量4.3万吨,茶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7亿元;猕猴桃基地面积达到6.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小龙虾养殖面积25万亩,年产值10亿元。

2、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陆水河干流赤壁段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基本完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注重科技推广、提升农机装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实施国家“两减一增”试点专项试验,农药减施 25%,平均增产1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5%以上,集成推广应用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示范面积  20万亩。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品牌建设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业态丰富

实施“接二连三”工程,加快农工、农商、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2020  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180.39亿元。做好“农业+”文章,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1  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  1  个,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  3  个,各类民宿、农家乐320余家。

4、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作用, 2020 年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活动 4  场次、120  人次。加强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组织5家企业申报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申报湖北省、咸宁市级星创天地项目4个,创建咸宁市级科技示范基地9个,赤壁市级科技示范基地18  个。加强产学研合作,联系科研院所到企业开展活动。大力推广稻鱼虾综合种养、水肥一体化、水稻一种两收等技术,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三)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宜居基本实现

1、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渔民退捕工作,强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抓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135  家规模养殖场、125  家规模以下养殖场完成“一场一策”粪污治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  1.4  万亩,完成精准灭荒补植  8000  亩,长江岸线新造林  450  亩、补植补造  1150 亩。加强河湖库湿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  32  个河湖库划界确权和  140  个河库划界工作。启动  4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开展 14 家过渡期开采矿山修复治理,

确定 4 个新矿权红线范围。开展长江干支流 10 公里废弃露天矿山黄盖湖砖瓦厂生态修复工作。

2、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全面完成“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厕所革命”新建和改建农村户厕  24613  座、农村公厕  150  座。建成运行  13  个乡镇、7  个村级垃圾中转站,采购垃圾清运车  125  辆,全市各镇村配备村庄保洁员  2151 名,农村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村庄清洁行动”开展覆盖率 100%。11  个乡镇污水厂和  66  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投入使用,集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3、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美丽乡村机制,通过美丽乡村项目打包融资  3  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项目建设,东柳产业新村、羊楼洞茶文化村、腊里山宜居村、御屏山猕猴桃特色村、芳世湾生态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编制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指导各美丽乡村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38  个村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

(四)“补短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1、提档升级农村公共设施

加快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加速接轨,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  100%。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新建、改造低压线路  200.3  公里。5G  通信设施建

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实现三个  98%的网络覆盖目标,即 98%的行政村通宽带、98%的行政村通 4G98%的贫困村通网络专线。城乡实行统一供水,长江取水工程建设启动。“气化乡镇”加快推进。

2、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学校“改薄与能力提升”,全面实施教师管理“县管校聘”,加强教育系统奖励性补贴发放,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化解大班额问题,实验外小、周画小学、实验中学、慧晟学校增加学位  5050  个。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消灭“空白村”卫生室,138  个行政村每村设置  1  “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最少配备 1  名执业乡村医生,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加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2020  年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排查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台账  2243  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把爱带回家”等系列关爱活动,大力推动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每年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  200  余场次,建立市、镇、村社区)三级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村文化志愿者骨干培训。

(五)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构建衔接政策体系

截至  2020  年底,23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2018  年至2020  年连续位列“好”的等次;2  家集体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

体,6  名同志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乡村振兴。多次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措施研讨会议,听取部门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2、做好防贫监测与保障

重点监测脱贫人口收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保障情况,紧盯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不断完善监测帮扶信息系统。投入资金  820  万元,按照不记名方式,为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低收入户购买“防贫”“保灾+保价”扶贫双保险。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行一季度一调整,对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员落实专人包保,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落实落地。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湾子夜话”200  余场次,受众达  4  万余人次,评选“脱贫之星”40  名。

(六)乡村治理效果显著,善治乡村格局初显

1、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对 9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回头

”,对 15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八个一”整顿。为村(社区)主职干部发放养老保险补贴,为任职 10 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职干部发放生活补贴。推动 8 家国有企业与 25 个村结对子,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指导全市  182  个村社区多轮讨论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居)  民公约。创新开展村湾夜话、屋场会等形式的群众自治协商机制。实施市、镇、村“三级同创”,建成了村民委员会牵头、红白理事会正面引导、基层党员群众群防群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依托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3、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大力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  双丘村申报全国民主法治村通过省级复查。推广新时代“枫桥经”,加快镇村两级人民调解中心建设,赵李桥“边防联调”和车埠“远程视频调解”入选省市示范点。

4、培育文明乡风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1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1 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着力培育新乡贤文化,统计在册乡  185  人。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创建省级文明乡镇  3  个,省级文明村6 个,市级文明乡镇 6 个,市级文明村 22 个。

(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

1、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截至  2020  年底,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40  家,其中,国家  1  家,省级  8  家,农民合作社达到  659  家,家庭农场达到  125  家。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按照湖北省《关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积极开展“六有”合作社1认定和“六”家庭农场2评选,“六有”率分别达到1851。积极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并对创建成功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补助,提高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全市“示范社”从 2017    2020  年由  41  家增加到  58  家,增幅  40%;“示范家庭”农场从 2017年到 2020 年由 10 家增加到 30 家,增幅 200%。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巩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确权改证工作,基本实现土地权属明晰化、空间位置明朗化、田块面积准确化、变更登记规范化、土地承包信息化,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了有效保护。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签订正规流转合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各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做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选取易家堤村开展农村宅基“三权分置”试点建设。

3、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市 14 个乡镇(街道)依托乡镇财政所设立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2015 年至 2020 年全市共成交农村产权交易项目 840 个,交易金额 12122.11 万元。通过“两清”工作共清理村级账面资产总额40420.4 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 3202.04 万元,核实资产总额 126350.82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 20221.49 万元。全市 162 个村共确认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人数 368866 人,85490 户,村民身份得到了确认,村民变股民。全市 162 个村(社区)挂牌成立了 162 家股份经济合作社,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开展。

4、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组织新建镇级基层社 2 家、村级基层  3  家、专业合作社  19  家,提档升级基层网点  25  家。官塘驿林场、陆水林场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由“树养人”转型为“人护绿”。

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围绕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落实基本制度、抓好基本活动、夯实基本保障,着力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宣讲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8  年以来,先后将  50  个村(社区)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联系点制度,采取“八个一”建强一支“两委”队伍、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开展一次专项巡察、制定一套整改方案、建立一套包联制度、召开一次反思会议、解决一批民生问题、谋划一批产业发展等措施,促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把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和市直单位驻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所有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规范农村建房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市  2019  年至  2021  年开展了全市  135  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农村居民点和建筑风貌指引,适度迁并集居,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村庄产业布局,配套完善公服和基础设施,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截止到目前已完成 80  个村庄规划的编制任务,覆盖全市  60%的村庄,计划在 2021  年完成剩余  55  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启动了赤壁市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对全市  15  个乡镇(办、区142 个行政村,1626  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各村庄发展现状,统筹赤壁市村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村庄产业发展、道路

交通、公共和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保护等内容,确定村庄分类及控制指标,目前村庄布局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规委会审批。

(三)强化人才支撑,激发乡村振兴持久活力

组织带头人素质提升、队伍结构优化、后备人才储备等情况。聚焦农村基层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党性锻炼和理论教育,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现场观摩等形式,分层次、立体式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的重点培训和普遍轮训工作。帮助培训对象掌握基本理论、熟悉基本业务、懂得基本规矩、明确基本职责、学会基本方法、提升履职能力。2018  年以来,先后举办  10  期培训班,集中轮训村党组织书记  938 人次。严格选人标准,在 2018  年村“两委”换届时,建立不宜担任村“两委”干部的 12 个负面清单,把住选人“底线”。深入推进“红色头雁”工程,深化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 坚持对村党组织书记“上管一级”。按照研判、动议、联审、考察 4 个步骤,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补充。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注重提能培训,常态化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优化补充,确保每个村后备干部不少于  2  名。制定全市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村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活力不断增强,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四)加快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我市重点做好青砖茶、猕猴桃、小龙虾三篇文章,建有优质青砖茶基地  16.2 万亩,大小茶企 38  家,茶业从业人员  5.5  万人,赤壁青砖茶年销售额  12  亿元,全产业链产值  65  亿元,被列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连续成功举办  8  届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荣获“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全国高品质黑茶生产基地,羊楼洞牌青砖茶被评为全国2020  十大黑茶品牌”,3  万块赤壁青砖茶作为省政府礼物回赠蒙古国;猕猴桃基地面积  6.2  万亩,年产值  10  亿元;小龙虾养殖面积  25 万亩,年加工产能 3000  吨,年产值  10 亿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接二连三”工程,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2020 年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  180  亿元,规下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3 亿元。做好“农业+”文章,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1 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  1  个,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  3  个,各类民宿、农家乐  320  多家。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现有重点龙头企业40  国家级  1  家、省级  8  )、农民合作社  659  家、家庭农场  125家。深化农村改革。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  24.8  万亩,  流转率  40%,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整合推出万亩茶园·俄罗斯方块小镇、卓尔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随阳野樱花、余家桥特色水果采摘、柳山湖摘葡萄、金果园采摘等  20 多条乡村旅游线路,连接涉农旅游点 400 多个,带动周边农家乐 452  家。形成赏樱花、探竹海、游茶园、寻茶道、观荷花、宿农

家的乡村休闲体验景观带。打造田园综合体,分别是赵李桥柳林、荷色沧湖、田园柳山、中伙亲子乐园、茶庵峡山谷、新店马蹄湖、车埠小罗湖梦幻三国已具雏形。

2019  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  16.2  万亩,新增面积  1000  亩,茶叶总产量  4.2  万吨,其中砖茶产量  4  万吨,茶叶生产总产值  12  亿元,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47 亿元。“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公共品牌价值分别达到 25  亿元和  10 亿元。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4.3万吨,其中砖茶产量达  4  万吨,绿茶0.3万吨,茶叶生产产值  13  亿元,全市茶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近0.5%。茶叶基地面积稳定在16.2万亩,实现绿色防控面积达1.5万亩,新增茶叶加工企业2家,茶叶加工企业达到40家,新增茶叶经营主体  20  家,茶叶经营主体(含茶馆茶楼达到  316  家,带动从业人员  3.5  万人和  5000 多户茶农增收脱贫。2018  年我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  2.4  万亩,年产量达  1.08  万吨;2019  年我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  2.6  万亩,年产量达1.1  万吨;2020  年我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  2.8  万亩,年产量达  1.2  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猕猴桃基地县市之一。

(五)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民综合福利水平

一是扩大农村教育供给。赤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66  (其中民办学校  9  ,在校学生人数  5.49 万人人,乡村小规模学校数 10所,学生人数  756  人。现有校舍面积  530301  平方米。普通高中  4  其中民办2),学生数8128人。中职学校2其中民办1学生数  4672  人。幼儿园  68所,其中公办园32所,民办园  36  所,在园幼儿17523人。2021年秋季增加民办 12  年一贯制学校  2 所,公办九年制学校2所,公办幼儿园3所。二是积极推进农村水网建设。对全市官塘、柳山湖、张家坝、燎原、黄盖湖、新店、茶庵岭、随阳三门、赵李桥、市中心水厂等  10 座“千吨万人水厂”进行扩建改造,日供水规模  15.71  万吨,解决了农村居民  39.78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供水保证率达到 95%以上,水质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达到了国家提出的“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的总体目标。三是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我市出台了《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总+分院+专业机构模式,由市人民医院牵头、将全市 11  家乡镇卫生院、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实行行政、人事、业务、财务、药械、绩效、信息平台统一管理;鼓励民办医院参与医共体建设,共建共享。目前,医共体建设“一办五中心”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通知鄂卫通202021  》文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注册的意见国卫基层发202011  》文件。与湖北科技学院合作,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目前共招录了 118  名学生,第一批  33  名学生在  2021    7 月已正式上岗。四是扩大农民养老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应参保人数  17.58  万人,参保缴费人数  12.08  万人,完成基金总收入  1860  万元;全年享受待遇人数达到  5.5  万人,发放养老金总支出  8889.52  万元;待遇发放率  100%。其中,城乡居保待遇发放(养老金、抚恤金、退保金、村主职和新被征地)合计 7982.77  万;特殊人群对象发放老农保、重残、晚血、老被征地和线下补发合计 906.75万;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资增加5元,从20207月补发至 11 月合计补发138.05万元。

(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是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全市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  13 座,采购垃圾清运车辆 125 台,配备保洁员 647  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农村积存垃圾  63417  吨,面上存量垃圾基本清理干净,农村清扫保洁实现全域覆盖。11  个镇  26个村启动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中腊里山村等 15  村已全面运行,共收集分类各类垃圾  290  余吨。财政全年保障专项建设和运行资金  3907.79 万元。各乡镇利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各村(社区党支部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创文宣传、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号召党员干部开展“垃圾革命”,带头不乱丢乱扔烟头、果皮纸屑、包装袋、食物餐盒等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主动清理积存垃圾,主动捡拾眼前垃圾。以党员干部的率先示范,逐步形成不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社会公德和卫生习惯。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三年行动”总任务建设农村无害化户厕  24108  户、农村公厕  150  座。按三年任务  2018年 7723  户、2019  年  8202  户合计应完成  15925 个,实际已完成 18865个(含多户联建、污水管网),占应完任务的  118.46%,已完成三年总任务的  78.25%;公厕 150  座已竣工  121  座、共享  15  座,计  136 座, 占总任务  90.67%。目前厕改建设正全力推进中,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总任务。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11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赤壁市乡镇污水处理厂,下一步打算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计划增加投资9300  万元。2020  年计划投资  6000  万元,主要完善  11  个乡镇配套管网应接尽接及周边村庄延伸。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运行,建成主支管网近 75  公里,覆盖  17333  户,集镇污水实现全覆盖。村级生活污水治理完成  21  个村  45  个点,其中环保部门建成太阳能微动力处理站  10 个村、移民局建成陆水湖水库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4  个村、住建局建成微曝气加人工氧化塘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7  个村;27  个整治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四是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我市交通运输局助力抓好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脏、乱、差”和公路沿线垃圾堆放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公路养护中心累计清扫路面  57376  公里,埋设百米桩、道口桩  2003  根,埋设里程碑  86  块,公路附属设施刷漆  2650平方米,沥青路面灌缝 36950  米,病害修补  7626  平方米,标线增补20000 平方米,路肩整修上土 68290  米,清除塌方  378 立方米,公路桥梁管养  410 座次,清理、补栽国省道枯死树木 4093  株,补植、移植各类树约  1800  株,刷白路树  19000  株,扫雪除冰  32910  平方米,抛撒防滑料  230 公里;农村公路发展中心在全市各乡镇共设置 55  个农村公路养护岗位,按  500  公里年的标准向各乡镇拨付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确保农村公路整洁、安全、畅通。共改造房屋立面  203.51万平方米,拆除倒毁房、空心房、违建房等建筑 7642  处。开展清河行动,清淤沟渠 500  余公里。我市陆水湖街道办事处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强化政策支撑,为进一步抓好办事处  2019 年度、2020  度美丽乡村工作,特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为指挥长的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目前确定了  2019 年度美丽乡村为芳世湾村,2020 年度美丽乡村为玄素洞村和双泉村。2020  年共投入  210  万元实施“万树村”工程, 累计创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39  个。

(七)加强乡风建设,打造文明美丽新乡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大局,出台《赤壁市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实施方案》(赤文明委〔20192  ),将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先进评选活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助推乡风文明。点单服务急民所需。为收集更多群众心声,除在网络平台了解情况外,践行“四服务”工作法。全天服务,每天安排干部值班,听取、记录群众的微心愿。上门服务,  定期上门收集群众需求信息,提供代办服务。田间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讲政策、授技术、议生产。夜间服务,通过开展“屋场会”、

“湾子夜话”等活动,与村民交心谈心,拉近群众距离,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推进宗教场所功能转化,全市  23  个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的 31 处宗教活动场所合法  16  处、非法  15  )完成取缔关停并转含拆除27  处,拟保留登记  4  佛教  1  处、道教 3  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有效压缩非法宗教活动空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系列活动,编印《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读本》4000  本和宣传手册 3 万份,投放至全市村(社区)  75 处宗教场所,引导让信众合法、规范开展宗教活动,农村“宗教热”大幅降温,信教群众大幅减少。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建立全覆盖的“中心、所、”三级体系,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达标。申报羊楼洞古镇重点文化建设、新店明清石板街省级文保专项资金,启动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国保单位申报与八省联盟申遗工作。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实施农村教育“薄改”工程,完成 24 所农村学校维修改造;有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组建市、镇、村三级医疗共同体;“互联网+政务服务”三级服务体系纵向贯通。培育文明乡风。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行动,红白理事会覆盖率 100%。着力培育新乡贤文化,统计在册乡贤  185  人。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创建国家级文

明村  1  个,省级文明乡镇  3  个、省级文明村  6  个,市级文明乡  6  个、文明村  22  个。21  处宗教活动场所、48  处宗族祠堂改造为农村文化礼堂、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农村留守老人活动中心  90  个。

(八)夯实农村基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美丽乡村机制,一个美丽乡村一名市级领导带头包保推进。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  统筹整合各部门  43 项专项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倾斜。通过美丽乡村项目打包融资  3  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指导各美丽乡村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第一批 14  个村庄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修改后进行批复。第二批 24 个村庄规划已完成成果汇报,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二是提档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启动创建示范乡镇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完成雷舒线、吴御线、九老线、刘何线等  8  条线路提档升级  36.56  公里。开展公路生命安全防护455”工程建设  85.1  公里。启动农村公路“三年消危”危桥改造 6  座。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2020  年投资  0.22  亿元,新改建  10  千伏线路  46.72公里、配变  33  台、低压线路  38.23  公里,四个批次  212  个子项目已完  178  个子项目。加速  5G 通信设施建设,4G  无线CPE 宽带共挖潜461  个室外基站扇区,发展无线宽带用户  1800  户,开通农村  5G 站点3  个,新增  FTTH  端口数  6184。三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陆水干流防洪治理工程二期12  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已完成  97%。新店水厂、黄盖湖水厂、茶庵岭水厂  3  “千吨万人”规模水厂已完成通水,巩固提升供水人口  5.48  万人。积极申报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建设。

(九)全面脱贫如期实现,乡村振兴基础更加扎实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要求,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下足绣花功夫,以超常力度和过硬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以讲政治的担当兑现了对全市  53  万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2018  年至2020  年连续位列“好”的等次;2  家集体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6 名同志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落实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市、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确定联系点,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研究制定了

《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巩固拓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成果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精心谋划巩固拓展措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  年底前实现行政村规划应编尽编。

我们不断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持续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作用。一是实行全面覆盖。继续坚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驻村帮扶机制,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  继续实行全覆盖选派驻村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除咸宁  5  支驻村工作队外,我市共组建了  144  支驻村工作队,7    12  日已全部调整到位。二是保持总体平稳。在严格落实脱贫村“四个不摘” 要求基础上,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合理调整选派,优化驻村力量,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开展帮扶,实行市、镇双重管理,派驻单位与驻点村实行责任“捆”。三是夯实保障支撑。市财政列支驻村工作经费,为驻村工作队员提供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并为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扶贫专干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扶贫干部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

三、重大行动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围绕“五个振兴”,赤壁市在规划期内推进实施 8 个行动、38 项工程。截至目前具体完成和政策措施如下:

(一)优质粮油工程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  58.42  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市粮食总种植面积 62万亩,总产 26.8 万吨,其中早稻面积 8.3 万亩,总产 3.05 万吨,中、晚稻种植面积预计  44.3  万亩,总产  23.75  万吨。蔬菜面积  33  万亩,总  50  万吨。到目前为止,全市生猪存栏  20.65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23  万头,生猪出栏  14.3  万头,牛存栏  2.55  万头、出栏  0.312  万头;  羊存栏  1.68  万头、出栏  1.24  万头;家禽存栏  381.52  万头、出栏  353.31 万头。水产养殖面积 18.83 万亩,累计水产品产量 35570 吨,渔业产  10.5  亿元。截止  2020  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  46.31  万亩,占全市耕地保有面积的  73.81%。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2018  年度  7.55 万亩、2019  年度  3.29  万亩、2020  年度  3.5  万亩,目前  20182019  度的项目已完成,2020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  70%。

(二)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2018-2020 年,农机装备结构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市农机

总动力超过  45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77%以上,农机作业条件明显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召开全市农机闹春耕现场会、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现场会、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油菜机收暨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等,培训观摩人员累计达  2000  余人。

(三)智慧农业引领工程

建成 3000 亩的猕猴桃数字化管理示范果园。

(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强化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壁段、皤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巡查检查。支持双胞胎集团60  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农业执法、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严把农资商品质量安全关。2019  年,引入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核心资源群GN)育种科研基地项目,推动“良种工程”发展、生态健康型养殖,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公司计划从国内外引进全球顶级基因资源  2400  头,年出栏优质种猪  17000  头,通过股东企业构建完整的四级繁育体系,优质基因可覆盖  2400 万头商品瘦肉猪。公司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开展核心群大数据育种研发,独立建设一座高水平现代化人工授精站,把项目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联合育种基地和咸宁市环境友好生态型农业示范基地。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截至  2020 年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629 家,在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总数为  1161 家,其中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有  110  家,种养殖规模大户  1051 户。其中包括: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4 家,省级示范社 6 家、咸宁市级示范社 44 家、赤壁示范社 4 家、省级家庭农场 8 家,咸宁示范家庭农场 17 家,赤壁示范家庭农场 5 家。

推进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民合作社联会议制度。2010  年成立了以工商、财政、农办、邮政银行及经管局等单位为联系单位的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农合办。市农合办每年都组织联系单位研究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相关问题,考核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真正履行了联会议职能。同时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纳入全市“三农”考核目标, 对各乡镇政府进行考评,以此调动乡镇引导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开展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活动。积极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我市新型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截止  2020 年底,我市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4  家,省级示范社  6  家、咸宁市级示范社  44  家、赤壁示范社  4 家、省级家庭农场 8 家,咸宁示范家庭农场 17 家,赤壁示范家庭农场 5 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设立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我市从  2013  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并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主要对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进行奖补、培训等。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发

展,发展基金也不断的增加。2013  年至  2014  年为  30  万元,2015  年至2018  年为  60  万元,2019  年为  80  万元,2020  年增加至  100  万元。二是加大对示范社的支持力度。2015  年我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113” 工程,即从  2015  年起重点扶持  10  家示范社,10  家示范家庭农场、连

续扶持  3  年;三是争取项目扶持。从  2013  年起,国土、林业、水利、渔业、畜牧、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改革等部门在项目安排上,  只要项目所在地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社,优先安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2015  年,市委、市政府为了促进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其融资需求,由市财政出资  500 万元作为铺底担保金,邮储银行放大  10 倍放贷的信贷业务,贷款主要对象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养大户。5  年来发放贷款将近  1.5 亿,极大解决了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2018  年,为进一步拓宽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我市引进省农担公司,成立了“楚农贷”, 市政府出资  500  万元,省农担公司出资  500  万元作为担保金,银行放 10 倍放贷。三年来,“楚农贷”共放贷 2000 万元左右。

(六)黄盖湖农垦国有经济培育壮大工程

全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  1  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  1  个,粮食加工企业  2  家,以畅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产业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现代“订单农业”发展带动模式,已经过了实践检验, 现有以“郁珍香”为主导产品的优质稻基地 4000 余亩,虾莲、虾稻产业规模 1.2 万余亩,小麦 1700 亩,玉米 1340 亩,有机瓜果 1720 亩,年产小龙虾 1500 吨、水稻 6600 吨、小麦 340 吨、玉米 502 吨,各类有机瓜果 1600 吨。

(七)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工程

2018-2020  年创建标杆基层社  3  家,改造薄弱基层社  4  家,新建12  家村级基层社,基层社社员人数近  9000  人。2018-2020  年供销社举办了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会、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会、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会和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培训会等。建立了《关于成员社对联合社工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的意见》《赤壁市基层供销社考核办法》《赤壁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赤壁市供销社“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系列制度。赤壁市供销社  2018    10    16 日成立赤壁市农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与赤壁市农商银行就基金业务托管工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为基金公司提供账户管理、资金保管、动态监管等服务,并以基金作为服务“三农”的融资担保金,融资担保贷款金额放大  10 倍,给予较低贷款利率(央行基准利率上浮 30%)。2019  供销社农信基金公司联合省农担、咸宁市社、相关银行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合作办理“供销楚农贷”融资业务,风险分担比例由原来的80%降到现在的 20%。赤壁市作为全省村级基层社改革试点县市,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目前建成村级基层社  12  家,新入社社员  4456  ,入社率达  75%以上,各村级基层社都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理事长、监事会主任等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了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村级基层社的建设,强化了农村党建根基,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赤壁市供销社控股、参股企业有  10  家,主要品牌有“十八里坡”和“鑫毕农” 大米、“醉仙虾”单冻虾尾、“九盛”品牌蔬菜。赤壁市供销社积极支持入股和开放办社的农业企业专业社),为他们争取项目资金和相关政策,解决企业的生产销售困难,为赤壁市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创建作出了供销贡献。

(一)荆楚农优品工程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重点做好青砖茶、猕猴桃、小龙虾三篇文章,  建有优质青砖茶基地  16.2  万亩,大小茶企  38  家,茶业从业人员  5.5万人,赤壁青砖茶年销售额  12  亿元,全产业链产值  65  亿元,被列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连续成功举办  8  届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荣获“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全国高品质黑茶生产基地, 羊楼洞牌青砖茶被评为全国2020  十大黑茶品牌”,3  万块赤壁青砖茶作为省政府礼物回赠蒙古国;猕猴桃基地面积  6.2  万亩,年产值  10亿元;小龙虾养殖面积 25 万亩,年加工产能 3000  吨,年产值  10  亿元。2019  年重点打造茶叶、猕猴桃、小龙虾三大主导产业,出台三大主导产业奖补办法,安排市级奖补资金  2000  万元。重点打造了“赤壁青砖茶”“赤壁猕猴桃”“芙蓉小龙虾”等产品。

(二)稻田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工程

完成建立  4  个小龙虾标准化养殖防疫基地、4  个小龙虾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1  个万亩小龙虾标准化基地、4 个规范化小龙虾交易市场。建立小龙虾养殖项目:柳山镇宇汇供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三)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实施“接二连三”工程,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2020  年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  180  亿元,规下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73 亿元。已建成赤壁宇汇供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现有标准化生产车间2    2200 平方米,小龙虾精深加工生产线  1  条,冷库冷藏量  1000 吨,年加工处理能力  2000  吨。依托双胞胎集团 60 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暨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延伸生猪产业链,促进“三产融”,提高全市农业附加值。到目前为止,项目一、二期(小柏山村  已建成投产,引进种猪 3850 头,生产仔猪 3.6 万余头;三期 7500  种猪场四清村正在进行钢结构架设,建设材料、设备、机械已支付定购款,7500  头种猪已在养殖场代养;四期  12000  头商品猪场(八蛇村已建成投产。饲料厂正在考察选址,拟在蒲圻办事处发展大道经济开发区,正在递送项目报告。屠宰厂正在考察选址,拟在中伙铺镇工业园区选闲置厂房。赤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赤政办发2019]16  )、《赤壁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赤政办发[2019]17  )和《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奖补办法》(赤政办发2019]18  )等相关特色产

业扶持政策,2018  -2020  年,全市“小龙虾、茶产业、猕猴桃”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共计  8450  万元,分产业:小龙虾产业奖补  1900  万元,茶产业奖补 5055 万元,猕猴桃产业奖补 1495 万元;分年度:2018 年2364 万元,2019 年 2847 万元,2020 年 3239 万元。

(四)休闲农业精品工程

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投资  900  万元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系统、全域导览和旅游标识系统、改造游客集散中心。培育以羊楼洞明清古街为主的“茶文化之旅”、以走马观画骑行绿道为主的“骑行”旅游、以小罗湖田园综合体为示范基地等农旅新业态。羊楼洞明清石板古街被评为“湖北旅游名街”;2019   5  月,万里茶道“寻源”之旅入选“2019  年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19  年全市十大田园综合体完成投资  17.74  亿元。小罗湖田园综合体、嘉树生态休闲农庄获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打造沧湖开发区、车埠镇旅游民宿,已形成了《沧湖开发区特色民宿调研报告》。推荐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普安村参加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推荐俄罗斯方块小镇申报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柳山湖镇利用现有的绿色生态小龙虾、水生蔬菜、葡萄采摘等农业产业,打造特色生态旅游。赤壁镇东柳村果蔬基地进一步扩大,今年新修建西瓜基地  500  亩。小罗湖田园综合体、嘉树生态休闲农庄获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实现年初  2000  间农家旅舍、200  家农家旅馆的工作目标,对东流港村、张司边村、龙凤山村、车埠、黄盖湖、新店

和柳山湖等地民宿调研工作。目前已完成七个点张司边村、温泉村、羊楼洞村、沧湖普安村、宝塔山村、双泉村、芳世湾村的基础材料。

(五)“10+10”拓展旅游基地建设工程

一是聘请浙江国际旅游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赤壁市拓展旅游概念规划,策划了十大重点旅游拓展基地和十大重点旅游拓展营地。二是根据概念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初步选定沧湖开发区、张司边村、峡山村、茶博园、御屏村和鸡公山村等地,并会同市文旅投进行了实地踏勘。三是由赤壁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负责该项目的立项、规划、建设及运营等工作。

(六)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已建成赤壁宇汇供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现有标准化生产车间 2栋 2200 平方米,小龙虾精深加工生产线 1 条,冷库冷藏量 1000 吨,年加工处理能力  2000  吨。第一期  2019  年已投资  2200  万元,建成了收购车间、加工车间、800  吨冷库  1  个、30  吨冻库  2  个、员工宿舍等,  建筑面积约  4000  平米;第二期  2020  年投资  1000  万元,新建扶贫生产车间和即食成品加工车间;第三期 2021-2022 年计划投资 2000 万元,申请工业用地  24  (土地调规已批复)新建产学研基地,即新建加工车间  2  栋、增加生产线  2  条、研发办公楼  1  栋、污水处理池及污水处理机器设备 1 套、排污水渠 2 条、养殖基地周边收购交易大棚 5 个、烘干机设备 1 套。建成了以市级农村物流中心为核心,以 10 个乡镇

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支点,以  140  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终端、以覆盖全网的物流班车为纽带,以“一点多能、一网共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深度融合”为目标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

(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投资 900  万元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系统、全域导览和旅游标识系统、改造游客集散中心。培育以羊楼洞明清古街为主的“茶文化之旅”、以走马观画骑行绿道为主的“骑行”旅游、以小罗湖田园综合体为示范基地等农旅新业态。羊楼洞明清石板古街被评“湖北旅游名街”;2019   5  月,万里茶道“寻源”之旅入选“2019 年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19  年全市十大田园综合体完成投资  17.74 亿元。小罗湖田园综合体、嘉树生态休闲农庄获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小罗湖田园综合体完成  2.6  万平方米现代设施农业大棚的主体建设,完成 6000 平方米棚内立体有机种植设施安装及有机蔬菜种植。

(八)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我市已将赵李桥砖茶小镇申报省发改委纳入全省特色小镇创建试点计划。目前,赵李桥砖茶小镇建设进展顺利,投入  2  亿元对境内107  国道进行拓宽,投入  2800  万元对赵李桥镇镇区、羊楼洞街道实施路水管网综合改造工程。对赵崇路完成  5  公里改造,栽植景观植物  1 万余株。蓼坪村被确定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羊楼洞村“湖北省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工程”。

赤壁市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重大行动

(一)“保山护林”工程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建设健康田园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一是完成义务植树  135  万株。二是完成长江沿岸造林绿化  286.4亩。三是完成通道绿化  105 公里。四是完成河道绿化 66  公里。加强河湖库湿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坚持两线并进,全域绿化。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以来,两岸已完成  4000 亩景观林,今年已完成长江流域东风片区  300  亩景观林。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是完成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34  起。三是划定非煤矿山企业 2020 年“复绿区”,完成矿山复绿面积 70 亩。

水土流失治理。我市长江干堤总长度  19.42  公里,规划长江岸线生态复绿任务 3400 亩。按照“坐车堤边不间断、坐船岸边不间断”要求,栽植枫杨、意杨、香樟等乡土树种 23.8 万株,完成长江岸线生态复绿面积 4250 亩,占计划任务的 125%。构筑了一条岸绿景美、绵延万里的沿江森林廊道,形成了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

矿山综合治理。实施了赤壁市凤凰山非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目前凤凰山矿山生态修复各项工作正在按既定时间节点要求加快推进。依据《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湖北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部署,全力推进黄盖湖废弃砖瓦厂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平整翻耕面积60.9 亩,新增耕地 44.9 亩;项目 2021 年 4 月通过初验,2021 年 5 月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目前正在组织资料进行验收备案。根据《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制定了工作方案,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正全力推进。全市现有矿山  40  家,其中生产矿山  3  家,历史遗留矿山  24  家,目前已开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12  家矿山(凤凰山矿区  6  家、羊楼洞矿区  4 家、公路和蛟龙采石厂  2  ,另有  12  家历史遗留矿山计划于  2025   12  月完成生态修复任务;9.30  关停矿山  13  家计划于  2021    9  30  日完成生态修复主体工程,12    30  日完成修复任务。为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我局实行了包保责任制和工作日报制,拟定了《矿山生态修复包保工作方案》,每个党组成员负责包保一个  9.30  关停矿山,对  9.30  关停矿山和环保督察矿山实行工作进展日报,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矿山企业,落实机械下山、设备拆除、石料清场等工作,市城发集团组成工作专班,全面启动矿山覆土绿化工作。目前已完成余下  23 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并于  6  月底前过了咸宁市备案。完成了  13  9.30)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技术交底和资料移交。基本完成了  13  9.30) 关停矿山的设备拆除、石料清场工作,其中赤壁市旺山、保得、润天三家矿山覆土复绿工作基本完成了  70%。

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实施长江沿岸和支流沿线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长江沿岸造林绿化面积 4553.8 亩,占计划任务的 133.3%。二是完成陆水河岸线复绿面积 280 亩。加强河湖库日常巡查保洁,针对羊角湖、后湖 600 亩面积范围内的 15 个围堤田块进行围堤清除,清除湖面范围内所有围堤上的树木及杂草;今年以来举行了多次清河行动, 同时安排长江沿线村定期清理江面上的漂浮物。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保护、申报赤壁镇外滩近万亩土地为湿地。并配合市环保局对饮用水源地安装围栏,同时对周边居民开展环保宣传。与此同时,坚持两线并进,全域绿化。

(二)水系修复治理工程

流域综合治理。赤壁市松峰港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建设任务为:主河槽疏挖清障2.5km,新建防洪墙0.495km,护坡改造加固1.57km, 新建堤防挡墙0.1km,恢复截污管道1.44km,新建提水泵站一座,新建引水管道826m和泵站出水管道1.04km,水生态植物修复 9090㎡; 改造拦河堰 8 座,人行桥2座,新建游步道,清水踏步15处以及净水池一座。目前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沉砂池工程、提水补水工程、拦河堰、绿化工程、游步道等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完成投资 1500余万元。计划 4 月份进行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

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碧水保卫战“清流行动”,全力推进丁家湖、冷家湖外湖、长海湖围堤拆除工作,目前丁家湖围堤已开始拆除,冷家湖外湖、长海湖已启动诉讼解除合约程序;二是全力开展长江禁捕工作,拆解渔船  300  余艘。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2020 年建设森林乡村 4 个、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 20 个。加强乡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等自然生境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

重点河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2019 年 16 个乡镇(办、场、区) 和 21 家牵头部门相互配合相继开展“清河行动”。全年共计出动人员 20000 人次,机械 300 台套,船只 50 艘.清理水面、水岸垃圾 2000m3河道清淤  20  公里,渠道清淤  30  公里。收缴捕鱼设施  250  套;拆除养殖围堤  7  公里,拆除黄盖湖、新店河、长江、陆水河、西凉湖、白石港等河湖岸线违章房屋共计  60000m2。完成赤马港  5  个排污口的整治 8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营。全市共发现“清四乱”问题106 个,整改完成 104 个,完成率 98%。

赤壁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大行动

(一)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

厕所革命。2018  -2020  年改厕基数为  58495,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5322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1%,其中赤壁镇改厕基数为  3359,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3155,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3.4%;官塘林场改厕基数为  19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19  ,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  100%;黄盖湖镇改厕基数为 1010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902, 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89.3%;沧湖开发区改厕基数为  378,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374,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9%;柳山镇改厕基数  2293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2167,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4.5%;陆水湖办处改厕基数为  3117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2854,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1.5  %;蒲圻办事处  改厕基数为  4343  ,建成卫

厕总数为 4138,化厕所及率达到95.3%;镇改厕基数为4968卫生户总数为4553,化厕所及率达到91.6%;赵李桥镇改厕基数为  3778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3276,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86.7%;余农桥乡改厕基数为  1956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1767,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0.34%;新店镇改厕基数为5512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5133,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3%;赤马港办事处改厕基数为  4633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441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5%;官塘镇改厕基数为 10645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  9615,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90.3%;中伙镇改厕基数为  4594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3982,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86.6%;茶庵镇改厕基数为  2638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2434,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 92%;神山镇改厕基数为 5252 ,建成卫生户厕总数为 4441,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  84.56%。2018  年完成  9008  户,实际值为  15.4%; 2019  年完成  21350  多户,实际值为  36.5%;2020  年完成  25150  多户,  实际值为  43%。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赤壁市乡镇污水处理厂,下一步打算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计划增加投资 9300 万元。2020 年计划投资 6000 万元,主要完善 11 个乡镇配套管网应接尽接及周边村庄延伸。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运行,建成主支管网近 75 公里,覆盖 17333 户,集镇污水实现全覆盖。村级生活污水治理完成 21 个村 45 个点,其中环保部门建成太阳能微

动力处理站 10 个村、移民局建成陆水湖水库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4个村、住建局建成微曝气加人工氧化塘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7  个村;27 个整治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市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  13  座,采购垃圾清运车辆 125 台,配备保洁员 647 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农村积存垃圾 63417 吨,面上存量垃圾基本清理干净,农村清扫保洁实现全域覆盖。11 个镇 26 个村启动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中腊里山村等 15 村已全面运行,共收集分类各类垃圾 290 余吨。财政全年保障专项建设和运行资金 3907.79 万元。

精准灭荒。精准灭荒是全省“四个三重大工程”之一,自精准灭荒工程开展以来,我市认真总结绿满荆楚经验,学习先进,补齐短板, 高质量推进精准灭荒工程。经省级验收,2018-2020 年累计完成精准灭荒面积 23454.2 亩,占计划任务的 146.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2018  年柳山湖水厂扩建改造工程,投资436.35 万元;张家坝水厂扩建改造工程,投资 880.58 万元;燎原水厂扩建改造及柳山湖、官塘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投资 2333.04 万元;已完成建设。2019 年新店水厂迁改工程,投资 882.9 万元;茶庵岭水厂扩建改造工程,投资 685.63 万元;黄盖湖水厂扩建改造工程,投资649.22 万元;2020 年 6 月完成工程建设。2020 年赵李桥水厂扩建改造工程,投资 1739.17 万元; 市中心水厂更新改造及管网延伸,投资2360.83 万元;已完成投资财政评审,6 月开工建设。

(二“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建设工程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我市已完成提档升级建设计划里程237.734  公里。在建线路  18    66.674  公里。其中,2018  年完成线路  16  68.934  公里,在建线路  20    100.97  公里。2019  年完成线路  10  36.86  公里,在建线路  13    74.443  公里。2020  年完成线路  32    131.94公里,在建线路  18    66.674  公里。2018-2020  年间,我局共完成枫桥村、余家桥村、大岭村等 189 条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为 144.902  里,路宽为 3.5 米,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

公路安全工程。已建成土汪线、官张线、雷大线、马嶂线等715 条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项目,共计1313.43公里。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波形护栏,各类标志,铸钢减速垄,道口标注,凸面镜等等。完成农村公路桥涵护栏133座2481延米。制定了《赤壁市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机关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领导小组,定期对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在建和已完农村公路桥梁共12座:毕家桥、三垸桥、、石碑底桥、徐家铺桥、雷家桥、周家桥、柘坪二号桥、五龙桥、游家新桥、九房门前港桥、四屋贺家门前桥、陈家颜桥。总长度为219.55 米,总投资为665.94万元。

农村公路管养工程。制定了《赤壁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  由市政府市长为全市农村公路的“总路长”,分管交通副市长为全市农村公路的“市路长”,每一条乡道、村道均由一名乡镇街道、场、区、村社区领导担任“路长”。下一步督促农村公路发展中心

尽快完成市、乡、村三级路长制标牌(公示牌或告示牌设置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环境综合治理。根据 2021    7  月出台《赤壁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我局正按照要求积极建设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赤壁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赤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赤壁市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方案》。我市公路养护中心累计清扫路面  57376  公里,埋

设百米桩、道口桩  2003  根,埋设里程碑  86  块,公路附属设施刷漆  2650平方米,沥青路面灌缝 36950  米,病害修补  7626  平方米,标线增补20000 平方米,路肩整修上土 68290  米,清除塌方  378 立方米,公路桥梁管养  410 座次,清理、补栽国省道枯死树木 4093  株,补植、移植各类树约  1800  株,刷白路树  19000  株,扫雪除冰  32910  平方米,抛撒防滑料  230 公里;农村公路发展中心在全市各乡镇共设置 55  个农村公路养护岗位,按 500 元/公里/年的标准向各乡镇拨付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确保农村公路整洁、安全、畅通。

“美丽农村路”创建工程。定期清除路域可视范围内垃圾堆、柴草堆、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堆积物;补植绿化树;对路面病害治理和养护,保持路面清洁、无坑槽,桥涵构造物完好,标志标线齐全、醒目、规范。2018  年建成 154.119 公里,2019 年建成 173.382 公里,2020 年建成  59.069  公里。2018  年至  2020  年共完成示范公路建设县道  6  107.141 公里,乡道 13 条 63.504 公里,村道 6 条 8.058 公里。正积极推进我市余家桥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力争 2021 年争创达标。

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提升工程。赤壁市农村客运、城乡旅游专线等多元化运输方式稳步发展,线路由赤壁市公交集团和安达客运有限公司经营,已基本实现一域一公交。农村客运线路 22 条,城乡公交线路 15 条,全市乡镇通客车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均为 100%。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公交总体规模的比例达到 100%。2018-2020 年赤壁市积极推行全域公交,目前城乡公交线路已覆盖 8 个乡镇、3 个街道办事处共115 个建制村,服务城乡沿线居民约 40 万人。让广大市民提升了幸福感,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红利:公交的班次、公交的票价、公交的社会责任。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18-2020 年间赤壁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采取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办法,先后改造由城区开往中伙铺镇、车埠镇、余家桥乡、赤壁镇等农村客运线路,逐步向全市乡镇进行覆盖。目前,赤壁市拥有 24 条公交线路,其中市区公交线路 9 条,城乡公交线路 15 条(包括延伸线路),主城区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达到 90%,25 公里以内通公交车的乡镇比例达到100%,公交线路覆盖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赤壁市区为中心,镇街为基础,建制村为节点”的三级客运服务网络,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对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国赤壁古战场作为国家5A 级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为方便外地游客以及本地市民来往于赤壁市城区与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2020 年公交集团开通了 19 路城乡公交车线路,起点为市客运中心,终点为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门口,为游客提供直达景区,便捷经济的出行服务。线路配备

24  辆新能源公交车,除配置  GPS、北斗双导航系统、360 环视安全系统、双语音报站系统、中央冷暖空调系统、智能  APP  刷卡系统外,  车身后还配有可播放旅游宣传片的显示屏;此外,还开通由市区前往陆水湖风景区的  6  路公交线路,实现“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对赤壁市旅游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凸显。赤壁市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城乡客运服务中的应用,全市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覆盖率和二级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检仪配置率均为  100%。市域城乡公交均支持刷卡支付和赤壁行  APP 刷码支付,全市公交车辆均实现了视频监控和  GPS 定位,农村客运车辆动态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率也达到100%。

(三)农村水网工程

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湖北部分项目初设批复总投资为  52719 万元。咸宁市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二期,计划总投资4587.21  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  3629  万元,  东边垅等  12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为  2116.23  万元,赤壁市  2019  年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工程工程总投资预算 1223.66 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赤壁  2019 年水利设施补短板冬修项目涉及渠道工程、水库、水源地、泵站涵闸、堤防等  90  处水利设施进行整治维修。项目总投资  3944.91 万元。项目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陆续开工,现完成总进度约  40%。赤壁市宋家河李家港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赤壁市宋家河流域上中游,完成工程投资  2264.41  万元,主体工程于  2019    6    30  日完成。2020

年汛前应急项目预计投资 600 万元,目前正在准备评审工作。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美丽乡村机制,一个美丽乡村一名市级领导带头包保推进。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等文件,2020  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4.5  亿元支持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东柳产业新村、羊楼洞茶文化村、腊里山宜居村、御屏山猕猴桃特色村、芳世湾生态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编制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指导各美丽乡村编“多规合一”村庄规划,38  个村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2021  年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

提升村容村貌。共改造房屋立面 203.51 万平方米,拆除倒毁房、空心房、违建房等建筑 7642 处。开展清河行动,清淤沟渠 500 余公里。我市陆水湖街道办事处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强化政策支撑,为进一步抓好办事处 2019 年度、2020 年度美丽乡村工作,特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为指挥长的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目前确定了 2019 年度美丽乡村为芳世湾村,2020 年度美丽乡村为玄素洞村和双泉村。2020 年共投入 210 万元实施“万树村”工程,累计创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39 个。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和  2019  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支持美丽乡村建

设的通知》,加快推进  7  个示范村、27  个整治村建设,东柳村、羊楼洞村、蓼坪村、御屏山村、芳世湾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力争用  5 年时间,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31  个、整治村  113  个,  实现整治全覆盖。

赤壁市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

(一)农业节水工程

目前部分乡镇正在加快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结算工作,清淤了镇主干渠;并且结合产业强镇项目拟制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2020  年通过对夏龙铺社区油铺村,余家桥乡丛林村、安咀村,车埠镇毕家村、盘石垸村,茶庵岭镇温泉村,中伙铺镇董家岭村、安丰村,官塘驿镇龙凤山村,赤壁镇东柳村、周郎嘴村,柳山湖镇吴家门村,神山镇埠头村、油岭村、毕畈村、钟鸣村、洪岭村共  9  个乡镇社区17  个行政村的  23  座坑塘、3  条渠道、 1 条河道、1  座拦水堰采取清淤、生态护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  提高了水源工程的调蓄能力,减轻了水旱灾害,增强了项目区内的防洪排涝保障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批复总投  1321.49 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财评,现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挂网程序,待招标完成后立即开工。(1)灌区情况,赤壁市双黄灌区共有小型水库  13  座,其中小1)型水库  2  座,小2)型水库  11  座,  小库承雨面积30.81km2,总库容  736.2  m3,有效库容  503.3    m3。其中灌区双黄片小型水库 12  座,其中小1)型水库  1  座,小2)

型水库 11 座,小库承雨面积 26.41km2,总库容 382 万m3,有效库容241.7 万 m3。随阳片小型水库三门水库 1 座,承雨面积 4.4km2,总库容 354.2 万m3,有效库容 261.6 万m3

(二)农业绿色发展“四大工程”

实施“两精两减一增效”。开展了全市玉米田块草地贪夜蛾调查8  次。分别在赤壁镇九毫村、太平口村、中伙铺镇安丰村、黄盖湖镇老河口村、付家垸村、官塘驿镇官塘村开展调查。通过物联网性诱监测系统与田间调查相结合,未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与幼虫;建草地贪夜蛾监测点  3  个。太平口玉米主产区  2  个,白石村甘蔗地  1  个。认真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科学评估,用最少的药量最大程度控制病虫草害;转变病虫草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实现精准减量施药;认真做好农药科学使用、减量控害技术培训宣传工作。

禽畜养殖废弃物处理。近年来,我局以实施《赤壁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以奖代补”项目》为推手,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一是做好技术指导。会同乡镇政府督促与指导  163 家规模以上、308  家规模以下养殖场按“一场一策”建设粪污处理设备设施。二是抓好技术培训。会同生态环境部门举办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班  5  期。三是强化管理措施。安排乡镇畜牧中心每月上门对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指导与服务,实行一场一台账。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工作专班,不定期对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要求限期整改。不定期会同市纪委、乡镇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到目前为止,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  92.72%;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96.98%,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100%。全市 163

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已有  135  家按照“一场一策”粪污处理模式完成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并正常运行;28  家规模养殖场已关停。308  家规模以下养殖场已有  104  家按照粪污处理建设内容完成配套设施设备建设,204  家养殖场已关停或停养。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95%以上;推广水稻秸秆打捆回收、颗粒饲料利用试点。

(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程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我市农业农村局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在全市范围内集成推广应用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面积  20 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推进实施化肥施用零增长。

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5%以上。5  月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已全面完工。目前正在所有乡镇办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保护土壤。

赤壁市乡风文明建设工程

(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累计投入  100  多万元对全市  14 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标准化升级改造;全市  182  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挂牌建成。赤壁市 1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12 个已达标,室内面积 300 平米,

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在  600  平米以上。赤壁市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乡村大舞台共计有  14  个,2021  年计划再建  10  个,目前已完成现场勘测工作。赤壁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行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42  小时、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  300 天。赤壁市各乡镇文化站全年常态化的免费培训和专题演出有序开展。平均每年完成演出  140  场次以上,培训类  100  场次以上。赤壁市每年购置  100  只广场舞音响发放至行政村,进一步提高村、社区文体设施覆盖面,并优先对贫困地区进行发放。赤壁市组建文艺轻骑兵志愿队伍  13  支、文化志愿者  557  人,常年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基层、文化惠民等活动 300 余场次;2020 年度免费开放资金 70 万元,地方配套到位, 专款专用到位;2020  年度“以钱养事”资金 250  万元,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到位。

(二)地方特色文化发掘工程

已成功申报赵李桥镇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9 年投入 200 万元

在赵李桥茶厂建立《川字茶博物馆》,编写《川字茶制作规范指南》,  在茅坪村建立《茅坪花鼓戏传承基地》,计划  2020 年在羊楼洞建立《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举办赤壁市传统工艺美术展览, 开展传统工艺传承人培训活动。

(三)地方戏曲进乡村工程

每年按质按量完成 11  场次的下基层演出任务,2020 年因为疫情因素还未启动演出任务。每年举办了以廉政宣传、十九大精神宣讲、当时学习等主题“文艺轻骑兵”“大篷车”巡回演出 60  余场。2021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下已完成“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 20  场。节假日期间,组织专业院团送文艺进景区演出 10 余场,演出活动增添了景区文化内涵,活跃了景区了节日气氛,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生活。年完成戏曲进校园和戏曲进乡村 64 场。邀请省黄梅戏剧团来我市到乡村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打猪草》《女驸马》等优秀传统剧目,  并邀请省地方戏专家来我市开展了戏曲进校园专题培训。

(四)基层“四馆三场”建设工程

总投资  4.2 亿元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投资 1.8 亿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中群艺馆建设一并进行,2020    4  月份完成装修设计方案;博物馆提档升级投入  200  万元;新建非遗馆特色数据库工程  10万元,市非遗展示馆建设 30 万元。

赤壁市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行动

(一)“红色头雁”工程

从复员军人、回乡大学生、致富能手中择优录用 37 人到贫困村担党组书记会主助理贫困储备备干达到2 人开展(社”,撤换  “两委"班子5人(其中党组织书记1人)。实施“一村多名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为乡村选拔培育后备力量100

(二)雪亮工程

该项目招标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已即将完成,方案设计框架及各部分功能模块已搭建完毕,初定在  4  月底将设计方案提交审定,总计初步勘察监控点位为 2695 处,高清探头 3512 个。

(三)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程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赤壁市成立了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发改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并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督办。

2、省级、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全力推进

农村社区试点项目建设。2018 起至 2020 年赤壁市完成了省级试点农村社区建设 12 个,市级农村社区试点 24 个,省农村社区试点奖补资金 250 万元、市级奖补资金 260 万元。

3、围绕目标定位,确保覆盖提升。2018  年省级试点  4  个行政村,  分别为余家桥乡安咀村、赤壁镇周郎咀村、官塘驿镇洪岭村、洋泉畈村,占行政村。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赤壁市本级试点  5 个, 覆盖率达赤壁市行政村  6%;2019  年省级试点  4  个行政村,分别为官塘镇张司边村、幸福堰村、赵李桥镇安咀村、神山镇神山村,赤壁市本级试点  14 个,覆盖率达赤壁市行政村 14%,。2020  年省级试点  7 个行政村,分别为官塘驿镇泉口村、蒲圻街道五洪山村、陆水湖街道双泉村、余家桥乡余家桥村、中伙铺镇洪水铺村、柳山湖镇柳山村。赤壁市本级试点  7  个,覆盖率达赤壁市行政村  10%,实现了从 2016年到 2020 年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占比 34% 的总体目标。

4、强化指导督办,凸显特色亮点。赤壁市按照规定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检查验收标准,做到硬件、软件和特色工作相结合,日常进行“一对一”工作指导。严格验收标准,民政、财政部门开展联合验收,从建设成效、资金使用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每个农村社区试点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亮点,通过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党群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更好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愿望。

(四)农村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依托市数字城管中心平台,高标准建设市综治中心,推动乡镇(街、村社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中心、雪亮工程“四位一体”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感。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双丘村申报全国民主法治村通过省级复查。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乡镇街道)、社区两级人民调解中心建设,赵李桥“边防联调”和车埠镇“远程视频调解”入选省市示范点。官塘驿镇、车埠镇“平安协会”深受群众好评。完善农村警务“一村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隐患排查和农村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两站两员”队伍建设全部完成。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市安委办在所有乡镇街道、场、区均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的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了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2019  年至2021  年,赤壁减灾委组建了一支将触角延伸到村、社区,规模达  235 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为乡镇灾害信息员配发了相机、电脑、卫星电话,实现了市镇村三级灾害信息报送网络全覆盖。推进减灾示范村社区创建。近几年,赤壁市先后将熊家岭村、锁石岭社区、鲫鱼桥社区和营里社区等申报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定期组织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实现消防政府专职队全覆盖。2020  年,市政府再次投资  180  余万元,购买了水罐消防车  6  辆,  全部配发到乡镇。至此,赤壁市所有乡镇均成立了消防政府专职队,

为农村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一是依托中国铁塔赤壁公司,在镇、村选取  120  个站点,建设了应急云广播平台。平时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综治等知识宣传,战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二是将所有农村福利院纳入智慧消防监测系统,对所有农村福利院的用电情况、烟雾报警器采取远程无线监测,  有效保证了农村福利院消防安全。

(五)村级公共事务阳光工程

赤壁市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2018  年赤壁市制定了《赤壁市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赤壁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并下发乡镇、街道、场区,2021  年印发了《赤壁市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指导性意见》,现将村级公共事务阳光工程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市民政局组织乡镇、街道、蒲纺工业园区、沧湖开发区民政办主任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并召开业务培训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和提升业务能力,各乡镇、街道相应召开村社区)村居)务公开和村  务监督培训会,确保思想上高度统一,工作中全面安排,落实有力。二是全面开展自查整改。乡镇、街道、蒲纺工业园区、沧湖开发区对执行村社区“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和公开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自查,针对问题督查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工作图片报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以问题为导向,将村务公开阳光工程落到实处。

三是严格开展工作督查。形成工作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园区、开发区每季度  15 号前上报自查情况,市民政局组织工作专班, 按季度对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通报各乡镇、街道、场区,对落实责任不到位的单位进行函询、工作约谈,确保工作责任落地生根。

(一)精准扶贫提升工程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一是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多次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措施研讨会议,听取部门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二是抓好抓实防贫监测。为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制定了赤壁市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排查,  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动态帮扶。重点监测脱贫人口收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保障情况,紧盯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不断完善监测帮扶信息系统。三是完善防贫保障体系。投入资金  820  万元,按照不记名方式,为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低收入户购买“防贫保”“保灾+保价”

扶贫双保险。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行一季度一调整,对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员落实专人包保,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落实落地。

(二)农村教育提升工程

启动青泉学校和汪家堡小学两所学校新建和二实小周画校区改扩建项目.计划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283  .开展“互联网+教育” 试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中安排资金  1409  万元,为  57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购置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 668 件(套)。

(三)农村养老保障工程

一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8  年共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113  个,2019  年共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124  其中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34  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  90  个,  覆盖率分别为  85%和 63%)。二是落实农村福利院建设。2018 年投入专项资金  159  万元,完成了茶庵岭镇、中伙铺镇、黄盖湖镇、蒲圻办事处、神山镇、余家桥乡等  6  所农村福利院消防喷淋系统安装。2019年投资  190  万元年完成了车埠镇、赵李桥镇、柳山湖镇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项目;新店镇、官塘驿镇、赤壁镇农村福利院食堂“明厨亮”改造项目;黄盖湖镇农村福利院无障碍通道新建项目。启动了

2020  年度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项目,完成了官塘驿镇、赤壁镇、新店镇农村福利院消防改造项目设计、预算、财政评审、公开招投标工作。申报全省第二批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选定蒲圻办事处、赵李桥镇农村福利院先行开展服务外包改革试点工作。

(四)农村医疗保障工程

2019  年我市被重新确认为省级卫生城市,连续三届获得省级除“四害”先进城区。从 2012  年来,全市  14  个乡镇(办已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有  6  个的分别是:赤壁镇、官塘驿镇、车埠镇、神山镇、余家桥镇、柳山湖镇(2019  年命名。创建省级卫生村情况。全市  14 个乡镇  179  个村社区中,已建省级卫生村社区74  个,占  41.34%。

(五农村弱势群体关爱工程

1、“三留守”体系建设情况。赤壁市“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建立,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出台文件,赤壁市政府办《关于印发赤壁市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赤政办函2019]59  );二是每年制定当年的农村“三留”人员关爱工作计划和《赤壁市“三留守”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考评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2、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排查、建立留守老人台账。每年都要进行排查,2018 年查出全市留守老人 567人、2019  年查出  374  人、2020  年查出  303  人,各乡镇、办事处都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信息台账,并按时间节点进行更新。二是制定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强化政策落实。赤壁市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等  9 个市直单位联合出台《赤壁市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三是明确责任、建立探访联系制度。赤壁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巡访的通知》,制定了定期探访制度以及详细的专项帮扶措施,要求各乡镇、街道落实村干部、党员、帮扶工作队、志愿者等与农村留守老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每一名留守老人都有专人联系。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系列关爱和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各地依托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设立了农村留守老人活动中心  93 个,为留守老人免费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排解留守老人寂寞。五是加强基本保障,  全面落实救助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对农村留守老人中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给予了救助,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解决了留守老人生活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留守老人基本生活有保障。

3、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排查、建立留守儿童台账。每年进行排查,2018 年查出全市留守儿童 2677 人、2019  年查出  1419  人、2020  年查出  1160  人,各乡镇、办事处都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并按时间节点进行更新。二是全市已建立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工作机制。我市现有  17  个乡镇(街道139个行政村、47  个社区,共选配儿童督导员  17  人,儿童主任  186  人,  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名单全部录入“全国村居儿童主任乡镇督导员管理系统”,达到了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  100% 覆盖率。各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通过电话了解、上门探望等方式每季度定期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了家访,对其学习、生活、安全进行全面了解并给予帮扶。三是  2019  年赤壁市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创新试点县市”。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试点创建工作,市民政局用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咸宁市灵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全面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心理辅导,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留守儿童活动,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自信。同时,在全市建设  4 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示范中心,以点带面在全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四是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我们联合妇联团市委、教育局等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经常性开展关爱活动,曾策划“情暖留守儿童、温馨母亲节”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和孩子一起过年”暖冬行动等大型活动,并连续多年在村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举办“希望家园”等等活动。五是积极做好保障工作。2019  年开始每年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购买意外保险,提高保障措,并报请市政府同意列入常年财政预算。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精准扶贫”圆梦微心愿活动,团市委、市民政局从 2018  年开始,  每年精心组织动员赤壁市社会力量和爱心企业在全市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圆梦微心愿活动。每年 7  月开始在暑假期间,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防范工作宣传活动。

四、遇到的难点问题

尽管赤壁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

(一)“人”的瓶颈制约明显

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全市48%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是“613899  部队”。目前赤壁市农村常住人口  21.65  万人,“三留守”人员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  29%。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日益老化,全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184 人,其中  50  岁以上的占  40.2%;已认定的各类基层农业乡土拨尖人才1140 人,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 1.8%。此外,基层年轻后备干部短缺, 缺乏“带头人、领头雁”式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流动性较大。

(二)“钱”的瓶颈制约仍存

尽管“三农”投入逐年加大,2020  年全市农业农村事务、乡村振兴战略预算投入突破  10  亿元,占  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8.5 亿元的  20.6%。但与乡村发展的实际来看,仍显不足。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标准不一,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业用地保障、引导社会资本下乡、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缺乏项目支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  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

(三)产业后劲有待增强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全市现有耕地面积 52.47  万亩,近  70%的耕地由小农户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农业产业化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偏少,经营方式单一,同质性强,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转化率偏低,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农户不能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四)乡风文明建设仍需加强

农村还存在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文体活动不够丰富等问题。农村治理现代化有待加强,农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遇事找法观念不强。农村网格化管理需进一步健全,农民自治共治程度不高。农村人员居住分散,“雪亮工程”数字高清探头难以全覆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全面提升,赌博、迷信等陋习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两堂”教堂、祠堂管理有待加强。此外,在农村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方面,部分特色民俗文化的建筑群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得到良好保护和宣传。

附件:
分享到:
./t20211202_2450177_xzapp.shtml